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老年教育的老年人灵活就业机制研究

时间:2024-04-24

刘沛

摘   要:由于人口老龄化及生育率下降,我国劳动力年龄结构逐渐老化,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逐步凸显。通过对老年人进行教育培训、提高老年劳动力素质,持续促进老年人灵活就业,成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应通过缩小老年教育资源区域分配差异、增加老年教育中的职业培训课程、建立老年教育与岗位招聘相结合的移动平台、营造支持老年人灵活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等措施,使得老年教育在老年人灵活就业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老年教育;老年人灵活就业;协同机制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17-0143-03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生育率的下降,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出现巨大的变化,由第七次人口普查资料数据可知,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比达到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0%。与此对应的是,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仅为1.3,处于低水平。我国劳动力人口比重下降且年龄结构老化,表明改革开放后我国传统意义上的第一次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并不可再现,但“银发经济”的发展表明老龄化也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新机遇。随着传统人口红利的消失,为发掘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学界开始关注如何开启第二次人口红利。“二胎”及“三胎”政策的出台并未得到明显的效果,因此开启第二次人口红利并不能单纯地寄希望于提高生育率,而是要积极应对老龄化。钟水映等认为,因人口老龄化而导致的人口红利的消失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提高人口受教育程度得以减轻甚至抵消[1]。蔡昉认为,开启“第二次人口红利”的关键之一是通过发展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尤其是老年劳动力素质,依托庞大的老年人力资源,提高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和全要素生产率[2]。一直以来,我国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并不低,对于大部分老年人来说,参与劳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收入,另外也有部分老人的目的则是进行社会参与,实现自我价值。为积极应对老龄化,2020年1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探索适合老年人的灵活就业模式,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老年群体是易受到忽视但又宝贵的人力资源,他们大多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及见识、广博的智慧及熟练的工作技能[3]。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可知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比55.83%,这些低龄老人亦具有继续劳动的身体素质,对老年人进行教育培训以促进老年人灵活就业是积极应对老龄化,促进经济发展的必要措施。由相关政策可知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等“六个老有”①是老年人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探索老年人的灵活就业模式应该从“老有所学”入手,通过完善老年教育促进老年人灵活就业。

二、我国老年教育现状

根据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发布的《中国老年教育发展报告(2019—2020)》,截至2019年年末,我国老年大学(学校)数量为76 296所,网络数字化教育逐渐成为老年教育的重要形式。近年来,各地积极开展老年教育,但是目前我国老年教育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老年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是限制老年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首先,老年教育资源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依据《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要求,到2020年,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在老年人人口中的占比应达到20%以上,结合2019年的人口基数,参加老年教育的老年人口数量应该达5 000万,而由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发布的《中国老年教育发展报告(2019—2020)》可知,截至2019年12月底,我国通过线上线下接受老年教育的学员数仅有约1 430万人,其中老年大学在校学员共计1 088.2万人,远远低于规划所要求实现的目标,可见我国老年人教育资源并不充足。二是由于城乡发展的二元结构以及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我国农村与城市、不同区域间的老年教育资源存在较大的差异,相较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老年学校较少。另外,东部以及沿海地区拥有大量的老年学校,与西部地区形成了强烈反差。农村地区及西部地区的老年人亦具有接受教育的需求,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使得他们难以公平地接受教育。三是多数老年学校办学专业化水平较低,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的受教育需求。孙立新等发现,目前我国老年教育主要開设娱乐和保健知识等消闲型课程,与职业技能相关的课程较少,难以帮助有需要的老年人进行灵活就业[4]。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首先是老年教育资金来源单一,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其他渠道的资金较少,资金的缺乏导致部分老年学校难以开展更多种类的高质量课程;第二,多数老年学校的教师以兼职教师为主,专职教师较少,由于老年人本身的特点,对老年人授课的教师应掌握老年教育相关的专业知识,而国内老年教育专业教师较少,专业人才的缺乏是限制老年学校展开专业化教育的一大问题。第三是老年教育的管理体制问题,管理老年教育的各部门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老龄委、教育部、民政局等部委皆是老年教育的上级单位,都进行老年教育的管理工作,但各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合作机制,易产生权责分散的问题。政府并未设立管理老年教育的专门部门或机构,缺乏专业管理人才,这使得老年教育的专业化管理更难实现。

三、老年教育与老年人灵活就业的协同机制分析

由于我国老年人学历普遍较低,大多数灵活就业的老年人只能选择简单的体力劳动,且劳动回报率并不高,对老年人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不仅使得老年人可以进入更多种类的行业,尝试更多的职业类型,且通过增加老年人知识储备,选择灵活就业的老人能够更加懂得如何处理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譬如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老年人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其了解各类型的社会保险从而增加其加入社会保险的可能。对于老年人这一宝贵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将老年教育与老年人就业结合起来,不仅为老年人提供教育资源,也要为其提供相应的工作机会,多方支持,创造有利于老年人灵活就业的社会环境。

(一)寻求老年教育资源的供需平衡

完善老年教育与老年人灵活就业的协同发展机制首先要解决老年教育资源供需不平衡的问题,老有所学是老年人应有的权利,我国老年教育资源的区域差异较大且难以满足多样化的受教育需求,解决老年教育资源供需不匹配的问题不仅要增加老年教育机构的数量,也要着手提高老年教育质量,满足老年人更加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1.缩小区域间老年教育资源差异。缩小区域间老年教育资源的均衡是老年教育公平性的重要体现之一,增加欠发达地区的老年教育资源可使更多有意愿的老年人受到教育。对于大部分老年人来说,若老年教育机构距离较远,长时间的通勤是限制其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基层教育机构能够更加切实地满足更多老人的受教育需求,政府应该扩大对中西部落后地区及农村的老年教育的投入,增加社区及村级的基层老年教育机构数量,缩小区域间及城乡间的老年教育资源体量差距,增加老年教育公平性。

2.鼓励多方力量参与老年教育培训。目前我国的老年大学主要有政府办学、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社会办学这几种办学性质,其中大部分是政府办学,教育经费来源主要为政府财政拨款,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老年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教育需求逐渐增加,多样化程度更高,单靠政府拨款难以满足。应鼓励多方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投资,拓宽老年教育行业的经费来源渠道,对参与老年教育投资的企业进行税收等政策的优惠,对捐助的个人或组织进行嘉奖。其次,鼓励支持各类高校提供开发老年教育资源,包括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开办老年学校;或是选择本校优秀教师兼职老年学校教学,开设多种类课程,除了保健休闲类课程,也要重视职业技能等类型的课程,促进职业教育院校与老年教育机构合作开设职业培训课程以供有就业需求的老人选择,满足老年人多样化教育需求。由于老年教育具有公益属性且老年人与其他年龄段群体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不同,需要培养专业人才进行老年教育工作,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支持部分高校开设老年教育专业。另外,老年教育学校应积极开展产学合作活动,与企业合作,高校对老年人进行专门的培养工作,鼓励老年人才灵活就业,国家对与老年学校合作的企业也应给予补贴或税费优惠等支持。

3.建立合理的学费定价机制。除了增加老年教育资源,受教育费用也是影响老年人接受教育的重要因素。国家应对经济困难但有接受教育意愿的老人予以一定的教育费用优惠补贴,往往受教育程度更低的老人经济条件更加困难,一定的费用补贴或减免可以使这部分老人接受教育,使得老年教育更加体现其公平性,获得更高的边际效用。

(二)建立老年教育与工作招聘相结合的移动平台

对于线下教育无法普及的地区,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移动老年教育已成为当下解决老年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问题的重要途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推动信息技术融入老年教育教学全过程”。老年开放大学是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线上线下教育模式相结合的老年学校,给老年人与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提供继续教育。随着城镇化程度的加深,我国农村地区的老龄化程度已超过城市地区,农村地区存在大量老年人口,对于分散分布的小型村落,相比建立村级的线下老年教育及就业服务机构,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培训和岗位招聘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更佳的效果。老年开放大学具有开放程度高的优点,政府可建立综合性移动平台,与各级老年开放大学以及雇佣老年人的用人单位合作,为有意愿的老人提供培训和就业服务,实现老年教育与岗位招聘相结合。开设老年人的职业培训课程,并在完成课程学习后设立等级考试,为通过的学员颁发证书,与企业合作对通过考核的学员提供可从事的岗位选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提出鼓励各地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库,借助网络平台收集需就业的老年人的教育程度、已通过课程、职业经历以及择业倾向等信息,从而为不同的老人匹配适合的岗位,实现老有所学与老有所为的结合。为保障老年人移动教育的顺利开展,作为受教育主体的老年人需要掌握相应的信息操作技术,懂得如何使用互联网与智能设备,提高老年群体的信息化学习能力有助于老年人更好地接受终身教育[5],也利于老年人更加适应当下的就业市场要求。老年教育大学或机构应增加培养老人信息技能的课程,对于没有信息技术基础又无法进入线下教育机构的老人,政府应展开宣传活動,鼓励老人家中晚辈、邻居、基层干部等对其进行指导。另外,由于老年人本身对网络信息的真伪识别能力较差,国家应注意对此类平台加强监管,平台方也应对合作的企业方严格审核,避免针对老年人的网络犯罪的发生。

另外,国家应设立特定的部门管理老年教育以及老年人灵活就业并运营此移动平台,或是将平台的运营管理划入某个部门的业务范围,避免由于上级部门较多而出现因部门间权责划分不清导致的管理效率低的问题。

(三)营造支持老年人教育及就业的社会氛围

老年人是宝贵的人力资源,是不可忽视的庞大生产力,政府应注意宣传,使各界意识到老年人可以带来巨大的效益,动员社会各界为有意灵活就业的已退休及失业老年人提供灵活就业的平台和机会。首先,对于青年及中年劳动力,应意识到老年人的灵活就业并不与年轻人构成竞争关系,而是一种互补关系。实际情况中,那些从事脑力型或是技术型的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一般选择的是原行业,老年人积累的丰富经验是用人单位关注的重点,老人所在的岗位年轻劳动者轻易不能胜任且老人对新入职者能够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而我国大部分老年就业人口主要从事以简单体力劳动为主的低端职业类型,如农林牧渔业生产、环卫保洁、园林修整等社会性服务工作[6],这些岗位都不可或缺但往往是年轻人所不愿从事的。用人单位应该意识到相较于年轻人,老年人具有更丰富的经验,对工作具有更加持久的毅力,客观看待老年人灵活就业,放宽岗位年龄限制,积极招聘老年人到适合的岗位。国家也应出台措施,给予雇佣老年劳动力的企业一定的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另外,由于老年人对信息敏感程度低,国家应开展宣传活动,鼓励其家庭成员、邻居、基层干部等积极告知老年人时下政策,同时帮助老年人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积极接受教育并促进有意愿的老人灵活就业,实现自我价值,营造一种从上而下支持老年人接受教育以及灵活就业的社会氛围。

四、结束语

对老年人这一宝贵的人力资源进行开发是开启“人口第二次红利”的关键,鼓励有劳动意愿的老年人灵活就业可以缓解目前国家的养老金支出压力,促进经济发展。同时老年人可以获得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在社会参与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国家应大力发展老年教育,鼓励社会各方参与老年人的教育与职业培训,提高老年人的综合素质,为雇佣老年劳动者的企业提供补贴或税收优惠等政策,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老年劳动力与岗位的精确适配,从教育与就业两方入手,实现老年教育与老年人灵活就业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钟水映,赵雨,任静儒.“教育红利”对“人口红利”的替代作用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6(2):26-34,126.

[2]   蔡昉.如何开启第二次人口红利?[J].国际经济评论,2020(2):4,9-24.

[3]   吴遵民,邓璐,黄家乐.从“老化”到“优化”:新时代老年教育的新思考与新路径[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9(4):3-8.

[4]   孙立新,姚艳蓉,叶长胜.我国老年教育政策的逻辑演变: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24(1):113-123.

[5]   乔爱玲,张伟远,杨萍.互联网时代老年群体终身学习现状调查报告[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7):121-128.

[6]   方志.中国老年就业人口的工作强度分析[J].老龄科学研究,2019,7(12):22-34.

[责任编辑   刘   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