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周相玉 权尹静 包晓宇 周美华
【摘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影响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也随着旅游开发不断的被商品化,由此来不断的促进民族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从事旅游行业的商人、旅游者、本地居民及政府的追求不同,其对经济利益、对文化体验、对本土文化的推销以及政府政策导向与扶持等因素的不同。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努力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培育成旅游产业的强有力支柱,这是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希望所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商品化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给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及其本真性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本文从彝族传统火把节选美活动为切入点,着重探析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商品化现状与影响。也希望通过该研究对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商品化;现状;影响
少数民族民族文化具有独特的异质性,这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也成为带动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商品化问题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如何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商品化过程中实现其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已经引起广泛重视与讨论。虽然实现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增强民族自豪感,加速其全球化进程,但同时民族传统文化的本真性可能遭到破坏、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可能被扭曲,其文化的独特性也极有可能丧失。因此,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商品化的研究恰恰迎合了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保护的现实需要。
一、彝族火把节选美活动现状
根据有关彝族文献记载,凉山彝族的选美活动几千年的历史。自1994年起,选美活动5年举办一次,也就是中国十大民族几日和四川十大名节之一 ——火把节,目的为将凉山彝族火文化推广到全世界,并且现已成为展示凉山独特魅力、促进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和平台。西昌国际火把节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文化遗产审批项目。其中火把节选美活动是通过服装展示、才艺表演、组合表演等方式,选拔出本届火把节最具有魅力的帅哥美女,通过对彝族传统审美观、道德观和传统礼仪文明的传承和传播,展示民族风情魅力,培养健康审美观念。
二、彝族火把节选美文化商品化涵盖的内容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社会进步及旅游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其作为商品开始进行开发。
而在旅游开发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商品化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1、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文化被商品化
民族传统工艺品作为民族旅游文化艺术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者通过民族传统工艺品来认识和理解民族文化精神,民族传统工艺品越具有浓厚文化底蕴,也越能成为旅游者认知和理解民族文化与历史的重要载体。民族传统工艺品的商品化直接、可行和独特的表现了民族传统文化,并且能够将民族传统文化通过旅游者的购买行实现其传播与发展。
2、少数民族传统服饰文化被商品化
民族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擅长以直观的方式被表现出来,从而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和支撑的作用,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者的购买力不断提升。民族服饰也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但是随着传统民族服饰制作工艺者年龄逐渐增高,而年轻一代少数民族对于古老手艺的不重视,造成了传统民族服饰制作行业的衰退,从而使得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具有更高的收藏价值,进而使更多的旅游者愿意购买民族服饰作为艺术品来进行收藏,这也促使了民族传统文化服饰的商品化。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促使了民族服饰的商品化,而当民族服饰商品化在旅游业中占有重要位置时,其也对民族地区旅游业产生了促进作用。
3、少数民族传统饮食文化被商品化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中华民族具有及其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及深厚的饮食文化知识。所以在旅游开发中,独具一格的饮食当之无愧被列商品化的首选。旅游者可以把饮食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相互复合,通过以个体饮食带来的身体上的愉悦进而产生对了解整体民族文化意义的精神上愉悦的不同需求。
4、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文化被商品化
彝族的火把节选美活动,为了赋予彝族火把节“选美”文化新的内涵和时代气息,使这项活动既有传统性又有时代性,近年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选美”活动,通过设立了最美的观众奖让前来参加的游客们也能在场上一展自己风采。同时,在场的观众也有机会通过鲜花投上一票,选出自己最喜爱的靓女,美男。这使得场上不仅仅只有专家及评委具有投票权,这种改变吸引了更多的游客,让更多人了解了选美文化,也给当地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通过使旅游者也加入到活动中,不仅可以使其体验节庆的喜悦氛围,并且可以让其更为深入的了解民族文化的文化内涵。目前,国内多数地区都以各种节庆活动的方式来减少旅游淡季带来的影响,所以通过扩大旅游宣传来营销旅游产品已成为普遍共识。
彝族火把节选美活动的商品化正是服饰文化的商品化与节庆文化商品化的完美结合,彝族火把节“选美”活动历史悠久,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彝族火把节,火把节活动将进行三至五天,人们在这期间开展“选美”、打火把等文体活动。作为彝族特色传统活动,它并不同于现代商业艺术的选美活动的性质,彝族选美活动的要求十分严格,参加比赛的彝族姑娘将仪表大方、举止端庄、穿着典雅,她们将手持黄伞,围着草坪上的火堆,通过展现“朵乐荷”的舞姿来选美;彝族选美活动的评委们都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他们有着严苛和独特的判断能力,不仅要根据她们的舞蹈魅力和外表穿着,姑娘们的人品和声誉更是评判的重要标准,比如平时对待父母长辈的孝顺之心等,从而选出最具民族魅力的美丽姑娘。当今的彝族火把节“选美”活动在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下也在不断进步,它即保留了传统的民族特色和风格,又在继承其精髓和核心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比如参赛选手的服装能够更加体现民族特色,手工艺品的展示和宣传等活动,使彝族选美活动的更加蓬勃发展,广受关注,同时也吸引了更多外国友人的青睐,即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播,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彝族选美文化商品化的原因
总结来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当地发展经济的客观需求。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大力发展,旅游为少数民族当地创造出超乎想象的经济效益,旅游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创造利益的商业活动。彝族选美活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内涵吸引着游客的目光。当地通过不断对选美活动的创新、改造和完善,使其被更多人关注,也让参加活动的游客获得更加美好的旅行体验。当地重点宣传自己的民族特色商品,如样式繁多的首饰、炫丽多彩的服饰、精致典雅的手工艺品,一方面将其作为宣传民族文化的方式,另一方面通过销售获取经济利益,促进旅游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进步。而彝族火把节选美活动也是当地宣传彝族文化和发展当地经济的方式之一。由于彝族火把节活动的不断创新完善以及宣传力度的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其活动接待游客人数在逐年增长,旅游收入也在不断增加,从整体来看彝族火把节形势乐观并朝着好的方向不断发展。
其次,旅游者对于文化体验的客观需要。旅游是一项综合性活动,通过一次美好的旅游活动,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独特的自然风光,当地的文化体验更是旅游最吸引的魅力之一。由于旅游早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人们对旅游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人们在观光娱乐的同时,更希望通过零距离的接触和体验民俗民风,更加了解当地的特色文化和真实生活。由此,当地政府通过创新和改造选美活动,出售工艺品等方式销售给游客,使游客能够更加近距离接触和了解选美活动,从而更好的体验和分享独特的彝族文化。
再次,当地居民对于本土文化的推广和销售。在不断宣传和发扬当地特色文化的过程中,当地的特色文化将不断被更多人了解和认同,作为当地的少数民族居民会在外界的影响下更加热爱本民族的文化并从心底产生一种骄傲感,因此他们会更加地愿意与游客进行交谈,向游客介绍和宣传本民族文化,并通过销售本民族特色商品等方式获取经济收益从而更好促进本民族地区整体发展。因此,当地的少数民族居民对于本土文化的推销也促进了民族文化商品化的发展。
最后,政府的相关政策导向与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通过发展当地旅游业,可以促进其经济水平的进步,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在各级政府“发展民族旅游,脱贫致富”和“发展民族经济,旅游先行”等政策下,当地加大了旅游开发的程度,将当地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相结合,不断发展旅游业,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民族文化的商品化的过程。
四、彝族火把节选美活动商品化的影响
1、延续了民族的文化传统
凉山是中国彝族人口的聚居区,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其中,彝族的火把节选美活动也是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以凉山彝族火把节选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旅游人类学的理论视野出发,考察传统的选美文化、政府引导活动的举办,及媒体及时报道,对彝族传统火把节选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2、带动民族区域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由凉山州政府主导的彝族火把节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越来越重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民族特色资源的开发与传承保护同步,政府主导型的火把节将彝族风俗节庆、选美等传统文化转化成商品,将市场资本转化为动力,以经济效益作为目的的民族传统文化商品化的现象,也正是政府担负起地方建构责任的表现。
3、加速了民族的全球化进程
彝族火把节选美活动的商品化使其的活动规模不断扩大,观看选美活动的观众不再局限于本民族的人,也不仅限于中国的游客,它同时也吸引了很多国际游客的目光。而且,由于它商品化的需要,其宣传方式的不断创新,它的知名度与以往相比也大大提升。这良好的趋势,一方面有利于彝族文化的宣扬和发展,同时在另一方面也加速了民族的全球化进程,让世界各地的人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更加了解民族文化和民族的整体情况。
4、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彝族火把节选美活动的商品化的核心是民族文化,在不断宣传和发扬当地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作为当地的少数民族居民会在外界的影响下更加热爱本民族的文化,并增加对本民族文化的热情,从心底产生一种骄傲感,因此他们会更加地愿意与游客进行交谈,向游客介绍和宣传本民族文化,这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不断发展,也避免了民族文化的消亡。
总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商品化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同时也带动民族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但是这种“文化再生产”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看到的它所带来的巨大效益的同时,应该防止民族传统文化的本真性遭到破坏、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被扭曲、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性丧失等等一些系列消极影响的产生。
课题项目:西南民族大学项目资助“探析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商品化——以‘彝族火把节选美活动为例”,编号:S201510656148
【参考文献】
[1] 马晓京. 民族旅游文化商品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2.10,22,6.
[2] 谢春山, 王贺婵. 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商品化探析[J]. 中原文化研究, 2014(2095-5669).
[3] 李应军. 民俗旅游开发中的文化商品化与文化真实性问题探讨[J]. 文史博览理论, 2006.1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