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摘要】中共党内民主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将党的建设事业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相结合,积极实施全面抗战路线,大力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关键词】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
一、中共党内民主的历史起源
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来看,中共党内民主发轫于中共初创时期党的建设。1921年7月,中共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其中具有党章性质的条文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规定实行委员会、选举、监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表决等制度,从领导原则和组织制度两个层面确立了中共党内民主最原初的理念和最基本的要素。1922年7月,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并通过了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共第一部党章将党的组织系统分设为小组、支部、地方执行委员会、区执行委员会和中央执行委员会5个层级,并对党的各级委员会的产生办法、职责权限、职务分工和任职期限分别做出了相应的具体的规定。
1923年6月,中共三大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中国共产党开始从比较秘密的、狭小的圈子里走出来。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中共投入大革命的洪流中接受血与火的洗礼,党的政治影响迅速扩大,党的组织力量迅速发展。中共三大制定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第一次规范了中共中央的组织机构、职权分工和工作制度。1925年1月,中共四大通过的关于组织问题的决议和党章,重申了党的组织“实行民主的集权主义”,第一次明确规定以支部作为党的基本组织,强调党支部的建设应当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1927年4至5月间,大革命的局势急转直下,中共五大未能在危难中挽救中国革命。然而,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中共五大关于组织问题决议修改的党章在党内民主发展史上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担纲中国革命的使命,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中共党内民主在艰难曲折中发展。1928年7月,中共六大制定的党章重申民主集中制为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明确规定“下级党部与高级党部由党员大会、代表会议及全国大会选举之”,“各级党部对选举自己的党员,应作定期的报告”。
二、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党内民主发展的历史轨迹
1937年5月间,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在会议的结论中提出,“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要党有力量,依靠实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去发动全党的积极性”。“在新时期,集中制应该密切联系民主制。用民主制的实行,发挥全党的积极性。用发挥全党积极性,锻炼出大批的干部,肃清宗派观念的残余,团结全党像钢铁一样”。这次会议对促进中共党的政治生活民主化和党的领导机制民主化方面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首先,会议第一次阐述了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内涵:“1、各级党的领导机关应该是选举出来的;2、党的领导机关应该向党员报告其工作;3、下级服从上级;4、少数服从多数铁的纪律。”
其次,会议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改变党的领导方式做出原则规定:实行民主与集体的领导,而不是命令主义与包办的领导;实行启发下级组织及党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领导,而不是抑制与束缚下级组织或党员干涉一切的领导。
1938年9月至11月,中共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总结了抗战以来的经验,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命题,同时要求党的组织工作“中国化”。在党内生活方面,全会强调巩固和加强党的团结统一,扩大党内民主和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重大意义。毛泽东指出,“处在伟大斗争面前的中国共产党,要求整个党的领导机关、全党的党员与干部,高度地发挥其积极性,才能引导斗争向胜利”。“扩大党内民主,应看作是巩固党和发展党的必要的步骤,是使党在伟大斗争中生动活跃,胜任愉快,生长新的力量,突破战争难关的一个重要的武器”。
整风运动过程中所采取的党内斗争和党内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为党内民主的发展创造了新范式,对促进中共党内民主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总纲确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党章条文规定,“努力地提高自己的觉悟程度和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是中共党员的义务。
2、中共七大对党的优良作风作了理论上高度的概括。中共历来注重作风建设,并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好的作风。延安整风在评判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的过程中,否定了中共党内存在的不良作风。
3、中共七大明确规定了党员的义务和权利。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在中共历史上第一次规定党员的义务和权利,规范党员的思想和行为。
三、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党内民主发展的历史地位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而进行的一场波澜壮阔的斗争。在这场斗争的过程中出现了两个历史性转变:一是中华民族从生死存亡的绝地走向独立和解放,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二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从而成为决定战后中国前途和命运的主要因素。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党内民主建设的示范效应推动了抗日根据地民主事业的发展,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主,实现抗战的热情。中共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中采取“三三制”原则,即实行在政府工作人员中,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这不仅是巩固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手段,也是中共在政权建设中实施民主制的尝试。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上,从遵义会议到中共七大,中共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的进程总体上呈现正常、健康、积极、稳定的趋势。然而,在抗日民族战争中,由于历史惯性的作用和现实斗争的需要,中共党内政治生活并未能完全脱离高度集中和高度集权的状态。因此,中共党内民主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历史过程。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央档案馆, 编. 中国共产党党章[M].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1:472.
[2]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 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M]. //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 第1卷. 人民出版社, 1991:277-278.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央档案馆, 编.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第15册[M]. // 毛泽东. 论新阶段——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新阶段.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1:646-647.
[4] 许冬梅. 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研究[M]. 党建读物出版社, 2004.
[5] 胡乔木. 胡乔木回忆毛泽东[M]. 人民出版社, 2003.
[6] 中央档案馆编. 中共中央文集选集[M].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7.
[7] 杨 松. 毛泽东邓小平民主思想比较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3).
【作者简介】
张正圆(1994—),女,河南洛阳人,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执政党建设。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