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时间:2024-06-04

赵洁

【摘要】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其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不断的增强。面对社会深刻转型、思想日益多元、技术不断变革、各种社会心理问题不断涌现的宏观形势,深入研究和把握大學生自身及其组织的特点,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对新时期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健发展事关重要。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其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不断的增强。大学生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社会深刻转型、思想日益多元、技术不断变革、各种社会心理问题不断涌现的宏观形势,深入研究和把握大学生自身及其组织的特点,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对于新时期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健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思想文化阵地的地位巩固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和谐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

1、思想活跃开放

思想活跃开放,有利于学生摆脱陈旧落后思想观念的束缚,培养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团结的作风;有利于大学生大胆吸收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切有用的知识;但同时,我们又应该清醒地看到,面对开放的环境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思想活跃开放也会给大学生带来一些思想上的困惑和行为选择上的困境。比如在“全球一体化”的思潮影响下,一些人国家观念淡薄、民族虚无主义情绪抬头,这些对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尊心的培养带来了不少新的问题。因此,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如何引导他们正确地区分敌我、分清良莠、辨别善恶美丑,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2、竞争意识强烈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社会资源主要通过市场机制,以竞争的形式实现合理的配置,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已自觉不自觉地被赋予‘竞争者的地位参与形式多样的竞争。在只有参与竞争才能获得机会的今天,青年的竞争意识变得越来越强烈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当代青年大学生在参与社会竞争的过程中将会面临许多困难与问题,工作环境、经济生活条件、自身能力素质等因素难以适应竞争的要求,这些困难与问题造成思想上的困惑、行为上的迷茫正成为影响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此外,一些青年大学生当中还存在着竞争目的不明、方式不当以及不能正确对待竞争结果等问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鼓励青年大学生积极参与竞争的同时,要主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引导他们参加正当的竞争活动,关注青年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发展现状,把解决实际问题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收到实际的效果。

3、崇尚务实的行为方式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将人类社会这列巨大的列车送入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在经济、国防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和突出,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谁有实力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动地位。这种发展格局对于我们国家和我国青年大学生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使青年大学生出现崇尚物质力量、轻视精神力量,追逐物质创造、轻视政治方向以及人们自身品德修养的倾向;因此,如何在教育、激励当代青年大学生务实进取的同时又能加以正确的引导,无疑又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需要回答的严峻课题。

4、思想差异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校园,热爱科学、崇尚知识、积极向上、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大学生思想行为的主流。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我国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成、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高校的道德教育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如有的学生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这些问题的出现尽管只是少数,但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在当前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的素质教育中,更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着力解决的一个方面。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举措

1、确立“德育首位”的原则,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中,也难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方面是个性的张扬、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一方面是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思想倾向的出现;在价值取向上既有效率意识、竞争意识、自立意识等时代特点,又在某些方面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道德上的“盲区”。对此,我们要确立德育首位的原则。因为在学校教育中德育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起着主导和保证作用。作为社会主义的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拥护四项基本原则,所以,高校各级党的组织,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们,必须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不懈地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地灌输到他们的头脑中去,不能把严肃的道德价值的选择权,不负责地交给并无恰当的选择能力的受教育者。放弃这个阵地,就是放弃了教育者的职业良心,就是否定伦理学在培养人的道德素质、提高人的自我完善能力、改善社会风气方面的重要作用。

2、确立“以德治教”的教育思想,将道德教育渗透学校教育各个环节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指出:“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高等学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的使命,所谓“合格”,不仅是指身体健康、知识结构合理、具有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更主要的是指道德健康。所谓道德健康,包括对社会、对他人有一种正确的态度,能与人合作和相处,能正确对待和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把权力和义务结合起来、把维护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统一起来,履行自己应尽的社会义务,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将“小我”融入到国家和集体“大我”中去,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为社会尽职尽责。因此,我们要在大学生中大力提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大学生同时是社会的公民,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教育是人们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中要把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建设要求和二十个字的具体道德规范融为一体,贯穿道德建设的全过程。要针对大学生的年龄特点规划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将其融入到高校的校纪校风建设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将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

3、确立全新教育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推进素质教育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使受教育者的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1)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在应该教育的模式下,我们的教育制度在人才的培养上,注重学生的分数,而轻视对学生特长和潜能的开发,轻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轻视对学生的道德养成。高分低能、高分无德的“人才”时有出现,这不仅对学生本人以后走向社会及全面发展埋下了不健康的种子,而且也给社会带来了隐患,“高材生”心态扭曲、疯狂报复他人和社会,博士利欲熏心、高智商犯罪,诸如此类的报道经常见诸媒体。我们在为这些“人才”扼腕惋惜的同时,不能不反思我们的教育理念和人才观念。也就是说,不正确的人才观不仅会浪费教育资源,步入人才培养的误区,而且会衍生许多社会问题。真正的人才应该是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2)要将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核心地位。确立“以德治教”的教育思想将道德教育放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要求我们将教育的视野从智力领域扩大到非智力领域。不仅要教给学生们如何为学,而且要教给他们如何做人;要培养他们具有爱心和社会公德,使他们首先成为能够与人相处、积极协作、助人为乐、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3)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既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也有利于大学生政治思想的成熟,它以活动为载体,将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教育的内容寓于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教育,提高思想觉悟。它既注重大学生人格群体化的塑造,又为个性的显现和发展提供机会和空间,使大学生在接触社会、体验社会、增长才干的同时,加快自身社会化的进程,这对于独生子女比例日益增大的大学生群体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