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问题分析及研究

时间:2024-06-04

【摘要】大学生是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更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条件。本文试从大学生社会责任问题的现状及成因出发,探讨了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策略和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培养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的现状

从整体状况上看,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我国所倡导的价值观念是认同的,关心国家、社会和自我的发展,也明确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当代大学生中确实存在着责任意识缺失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注重個人利益,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当代大学生都是90后,是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相对发达的情况下出生的,大多数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深受家长的宠爱,再加上这一群体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在社会、家庭等环境的影响下,他们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有事先想着自己,对社会上的现象关心的也越来越趋于淡漠,对国家兴衰也漠然处之,甚至麻木不仁。所有这些现象,都充分表明当前大学生们只注重个人利益的实现,漠视承担起集体与社会整体利益的责任。

2、忽视身负传承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责任

世界各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都不能脱离自身的民族性,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也是如此,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真善美,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目前,尤其是以西方价值观为主导的文化扩张与影响更是有恃无恐。在这种形势下保护好自己的民族文化,是当今大学生们责无旁贷的责任。然而,现实中却有一部分大学生,他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由于受西方文化的负面影响,认为只有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才是先进的、进步的、现代的,把中华几千年的优良文化传统给抛弃了。现在,很大一部分大学生不懂孔孟之道,老庄思想了。这些都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忽视了自身作为中华儿女承担着的继承与发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责任。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弱化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教育体制存在不足之处

在新形势政策下,我国高校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和不足之处,学校始终将智力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唯一目的,社会责任教育不到位,学生的人格在不平衡的教育下变得残缺;教育方式方法简单,偏重于对理想的教育,忽视了责任意识教育的实际效果。从而导致大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强烈要求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因此,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淡化与高校教育管理的软弱无力有很大关系。

2、家庭教育的缺失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父母对于女过分溺爱,使这一代人缺乏生活磨炼。他们对父母、他人、社会的要求高而多,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自我的要求低而少。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我做些什么,而很少考虑我应该为父母、为家庭、为社会做些什么,权利意识强而义务感、责任感弱。

3、网络传媒带来的新问题

网络传媒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传媒在对大学生思想意识予以诸多正向影响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夹杂着一些有关责任感的负面影响。首先,网络环境中西方强势文化日益渗透,使得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由对精神的追求变得越来越注重自我的感官享受。其次,网络信息多元化所带来的道德价值观念的冲突容易导致当代大学生出现道德价值观的迷惘,在对社会各种现象是否具有道德价值进行评判时缺失正确的内在道德准则。最后,网络的虚拟化特征极易导致大学生的道德弱化,从而使其社会责任感也相对弱化。长期沉迷于网络这个特殊的虚拟环境中,往往感受不到对方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反应,因而对他人与社会的幸福与不幸都漠不关心,对各种不道德现象也置若罔闻,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许多东西在这种无约束或低约束的状况下可以得到充分的宣泄。

总之,网络载体所承载的西方价值观念、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使得他们往往用挑剔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的民族,放大社会的问题和不足,这种现象如果得不到正面的教育与引导,长此以往,自然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构建。

三、培养与增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的策略与途径

当代大学生要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增强自己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然而责任感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教育、生活经历中逐步培养、形成和确立的,要使一个人具有责任感,这就需要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中进行。

1、学校对学生责任感的教育与引导

(1)高校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要阵地,课堂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战场”

为大学生解决思想实际问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在社会的转型时期,各种社会问题不可避免地折射到大学生身上。他们既面临思想上的矛盾与困惑,又面临许多实际的困难。比如学业、就业、经济压力、人际关系等,如何正视和面对这些现实问题,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和矛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发展特性和院校特点,注重将道德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效地相结合,加大案例教学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以培养大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良知。

(2)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教师对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模范带头作用

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要严格选拔和任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教师自身的行为负责与否、教师师德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责任教育的效果。教师是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引路人,言传不如身教,教师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自身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2、家庭对孩子责任感的教育

家长要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以身作则,给孩子作好表率。因此父母在对待工作和生活、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态度方面,在日常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和为人处世的种种活动中,要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处处体现出负责任的态度。父母富于责任心、宽容、善良的言行举止会被子女模仿、认同、内化,孩子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3、社会环境的引导

以网络、电影、电视、广播、报纸等为代表的大众传媒对公民道德意识的培养具有全方位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它们不仅传播了信息,还引导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的形成。因此,要利用大众媒体,大力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使广大的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无形的道德教育,从而自觉地承担起作为一个公民应该承担的责任。

同时,由于新一代的大学生经常接触网络,所以利用网络传媒介质拓宽大学生观察社会、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参与社会活动的渠道和途径,使大学生在了解社会动态发展和必然趋势的信息流向中,自觉地运用这些积累和体验指导自己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增强个体行为的理性选择。网络的开放性与平等性不仅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也突破了身份的限制,网络开阔了大学生的眼界,锻炼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络的开放性也为大学生提供了许多参与和了解社会的机会,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当代大学生只有承担起社会责任,才能把祖国、民族、社会的未来建设得更加美好。

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问题分析及研究

【参考文献】

[1] 阎海潮, 柳 靓. 缺失与构建:当代大学生责任感问题的思考[J]. 理论观察, 2006,(10).

[2] 郑杭生. 和谐社会与社会学[N]. 人民日报, 2004-11-30,14.

【作者简介】

史高嫣(1978—),女,硕士研究生学历,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