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空乘专业课程改革思路探讨

时间:2024-06-04

李红毅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基于航空公司对于空乘人员的大量需求,近年来,高校中开办空乘专业已经成为一股热潮。现阶段,虽然各大高校已经为航空公司输送了很多优秀的空乘人才,但是高校在开展空乘专业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制约,本文针对高校空乘专业和航空公司之间的合作下空乘专业的课程改革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望对加强两者合作促进空乘人员培养有所帮助。

【关键词】校企合作;空乘人员;课程改革

一、高校对于校企合作的强烈愿望

1、高校空乘人才的培养需要企业的帮助

近年来,虽然有很多高校都开办了空乘专业,但是大部分院校都没有民航背景和相关的办学经验,更没有完善的师资队伍。为了迎合市场上空乘人员的紧急需求,高校匆匆开办空乘专业,其专业的老师都是从其他专业中调离出来改行充当,比如酒店、禮仪、外语等专业。而空乘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教学计划的开发也都是从这些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可想而知,这种闭门造车的做法对于培养专业的高质的空乘人才是不会有太大效果的,从而培养出来的人员也不可能符合航空公司的要求。基于这种现状下,各大高校都表现出了与航空企业合作的强烈愿望,希望能够从航空公司聘请专家进行授课和参与课程体系的修改和设置。

2、学生对于校企合作的需要

空乘专业作为一种需要实践和操作的专业,其专业学生也表现出了对于实习经验和实习场所的需求。但是对于校方来说,构建空乘专业的实训场所花费巨大,如模拟客舱、模拟飞行环境、水上救生设备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投入。基于很多国内院校办学条件有限,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校企合作是一个解决现实问题的办法。

3、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就业

各大高校兴办空乘专业的热潮之后,每年毕业的空乘专业大学生已经远远多于目前航空公司的需求,其中每年至少有60~70%的大学生无法进入航空公司就业。在这种供求关系严重失衡的现状下,开展和建立校企合作对于高校来说,能够为本校学生开展一条稳定的就业渠道。

二、民航对于校企合作的态度

1、行业特殊性

基于民航企业的保密性和安全性考虑,普通大学生想要进入民航企业进行实习和顶岗是十分困难的,这一特点使得民航企业很难与高校展开合作。

2、民航企业和高校间无利益关系

实际上,民航企业是不热心与高校进行合作的,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这是一种没有明显利益的行为。社会上对于空乘岗位的趋之若鹜和专业毕业生的供过于求现状,使得民航企业不为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而担心,反而会使他们担心的是校企合作之后,会压缩他们挑选人才的空间。

三、空乘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1、高校要端正合作态度,创新教学理念

首先,高校要端正校企合作的态度,端正开办空乘专业的态度。很多高校认为开展空乘专业能够为其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建立良好的形象而匆匆“上马“此专业,而实际上是否具备培养高质优秀的空乘人员的条件和是否能够培养出满足航空公司的需求都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希望各大高校不要打着保障就业的旗号吸引学生选择空乘专业,要保持一种为社会培养高质的空乘人才的态度,把培养高素质空乘人才放在第一位,创新教学理念,完善空乘专业课程体系,先从自身出发,保证校企合作的质量。

2、建立符合职业资格标准的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

现阶段,高校中空乘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根本不能满足航空公司对于空乘人员的要求,这样就无法得到航空公司的认可。因此,高校必须与航空公司做好沟通和交流,期望能够邀请企业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空乘人员和专业指导教授来校开展讲座。另一方面,空乘专业课程的改革和设置必须有航空企业全程参与,包括课程的设计、实施、管理、评价和专业内容,以期达到课程体系职业化。空乘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要以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据,使大学生在校三年期间,通过每年不同的课程模式设置培养其专业素质。第一年,主要在校内学习专业课程和民航服务类的基础课程,主讲老师由在校专职教师负责。第二年,以学习民航空乘及地面服务专业技能为主,主讲老师由有一线民航服务经验的企业兼职教师负责。第三年,学生开始专业实习,此时要由在校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负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综合职业能力。

3、推行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

近年来,西方逐渐流行一种认知学习理论,情境构建主义。这种理论不再认为学习者是被动地对外部刺激作为反应,它强调的是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空乘专业课程也应该在情境构建理论的指导下,学生不再是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推行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的教学一体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养成主动学习并完成工作任务的良好习惯,并培养其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课程体系的改革要注意吸纳民航企业空乘人员的培训方法,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将大学生培养成符合民航空乘岗位需求的职业人才。

4、优化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课程实施机制

高校应当充分合理地运用好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课程设置,发挥各自优势,其中专业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由在校专业老师负责,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主要由兼职的企业老师负责指导,聘请的民航企业专家要发挥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和职责,对于课程改革和实践要定期提出建设性指导意见,以便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5、建设精品课程,推进教学资源信息化

为满足学生网络学习的需要,高校需要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精品课程,推进课程教学资源信息化的建设,创造网络学习平台,使得大学生更乐于学习专业知识。建立教学资源信息化之后,就可以与企业共享教学资料,打破了传统的教育信息化边界,使得不同身份的人,都可以根据权限在同一平台上完成不同的工作,获取不同的资源。

6、优化课程改革与评价方式

要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必须优化课程改革和评价方式,将评价的主体转变为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评价不单指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方面的评价,还要对其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进行评价促其发展。在优化课程改革和评价方式的同时,要坚持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全面落实“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的三维目标。

7、开发创业课程设计

形象气质出众、自视较高是空乘专业大学生的主要特点,这些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不愿委曲求全,其选择的就业渠道较窄。为了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高校应开设部分创业课程,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心理素质。当然,创业课程要与实际创业经营实践相结合,使课程教学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

四、建立校企合作新出路

开展校企合作,首先民航企业要保持一颗更为开放的心态对待。目前,民航企业对于校企合作的态度自大傲慢,与其本身的行业垄断与优厚待遇有关。民航企业招聘的渠道和方式虽多,但是整个队伍的专业水平低,进入企业之后,还需要进行一系列专业的培训。所以,从长远角度看,开展校企合作对于民航企业拥有高素质的空乘人员是有利的,对于提高其整体空乘人员的素质有着很大的影响。只要企业愿意与高校合作,对于高校的空乘专业课程的改革就会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企业自身的专业人员和其自身的条件设施,都对高校空乘专业人员的培养提供了非常良好的条件和资源。

【参考文献】

[1] 江 群. 校企合作促进高职空乘专业课程建设改革[J]. 科技创业月刊, 2013(12):112-124.

[2] 刘是今. 高校空乘专业校企合作的困境和出路[J]. 中国民用航空, 2013(03):78-80.

[3] 付 晗. 高校空乘专业校企合作问题研究[J]. 知识经济, 2015(08):3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