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摘要】本文从现今民办高等院校学生思想状态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探索一条适合民办高校学生精神文明精神的新道路。
【关键词】民办高等院校;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现状;问题
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工作就在于让大学生充分理解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自觉遵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高等院校师生,尤其是民办高校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进共识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去。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好”的时代主旋律,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社会思潮,在高校师生中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基本的道德模范。民办高校是近二十年来我国高高等教育领域产生的新事物,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全国目前已有了三百多所民办高校,民办高校学生观人数占全国大学生人数总数的30%左右。但是民办高等院校在精神文明建设一直处于滞后的状态,一些民办高校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认识模糊,相当一部分高等民办院校学生存在精神空虚,自卑不愿与人接触和沉迷网络游戏等现象。本文从现今民办高等院校学生思想状态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探索一条适合民办高校学生精神文明精神的新道路。
一、民办高等院校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现状及其问题
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就是意识形态的传承。在我国学术界,意识形态通常被解释为:与一定的社会经济与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综合,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按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观念,意识形态是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以及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反应,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起源于以生产拉动为基础的社会物质生活,随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但目前在民办高校中,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对精神文明建设不够重视,尤其是对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意识形态属性缺乏一定的认识。而大多数民办高校中的思想政治课老师,政治辅导员过于年轻,社会阅历相对较少,对一些大是大非问题存在认识模糊的现象,因而也就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抵制社会上的不良思想,意识形态尤其是西方意识形态的干扰。经调查42%的民办高校学生认为精神文明是空洞的虚幻的概念,24%的民办高校学生缺乏明确的精神目标,只有10%左右的民办高校学生能较好的认识到精神文明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远远低于公立大学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同时再民办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战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两个极端,即“泛意识形态化”和“非主流意识形态化”。“泛意识形态化”主要是由于在民办高校中部分思想政治老师是公办高校的老教师,思想理论中受过去“左”的思想影响较大。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将马克思的哲学视为所谓的“人类最高哲学”或“人类哲学的巅峰”,什么问题都从意识形态去分析,把单纯的学术问题与意识形态相混淆。这就造成部分学生在枯燥的哲学政论与党八股的论调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乃至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对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不重视,从而造成了精神空虚,没有明确的人生奋斗方向。而“非意识形态化”则是指部分民办学校年轻的思政课老师缺乏重大政治风波的考研和社会阅历的缺乏。在教学过程中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意识形态功能,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所蕴涵的阶级性政治性打着价值中立的旗号,强调用纯学术的态度去研究马克思主义,用超越政治立场的态度去对待马克思主义。这种情况造成部分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的丧失,泯灭大学生奋发上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的坚强意志。
在民办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另一主阵地:政治辅导员对学生的引导也存在着“手段过粗、专业性不强,施行政治教育效果不明显”的原因。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年龄普遍偏小。指调查统计,74所民办高校中,共有专兼职辅导员431人,各高校基本上都能够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以1:200配置辅导员。辅导员所任年龄结构、性别相对合理,其中辅导员在30岁以下的占74%,30~40岁的占6%,40~50岁的占8%,50岁以上的占12%。辅导员的素质相对较高,专科以及以下学历的占35%,本科以上占58%,其中硕士以上7%,党员76%。从以上情况看,我国民办高校现阶段的政治辅导员队伍与主动适应高等教育精神文明建设下带花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适应。一部分的年轻辅导员年龄过轻,社会阅历相对不足,社会知识工作经验等方面积累不够,对学生的思想状态的许多问题,不能给予很好的指导。一方面是由于部分领导对辅导员作用的认识不足。辅导员在坚持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维护高校稳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辅导员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业务教与其他人员难以替代的,绝非是可有可无的工作、但目前仍有不少民办高校的领导没有对辅导员工作正确认识,甚至存在误解,他们片面的认为民办高校以教学科研为重心,把专业教师队伍和校园建设好,学生招的进,管理牢就可以了,辅导员只要能完成学生的入管理工作,看牢学生不出事就可以,有条件的话再组织几个轰轰烈烈的活动,做几个锦上添花的好事。而真正的思想道德教育,心理辅导,就业辅导,成才引导的工作比较薄弱,尤其是缺乏对学生思想道德跟踪辅导机制。而且民办高校的政治辅导员在管理时往往由于学生人数庞大,对自己所管的没有一个学生有时甚至连全部认识都做不到,只能依靠学生干部去管理。同时接触的学生大多以学生干部或者求学上进有明确目标意识的为主。这些学生往往是本专业中最优秀的一部分,他们的精神文明相对处于较高水平,部分辅导员在于他们的接触中就将他们的思想水平误认为全班的专业思想水平,对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产生误判,进而忽视了部分精神文明相对欠缺的学生,从而忽视对部分学生处于精神目标不清晰,对生活失望的精神状态引导,也就间接促使了大學生犯罪率、自杀率的上升。
民办高校忽视精神文明建设,还有一个重要的外在因素:民办高校学生的就业压力普遍较大。民办高校大多处于本科第三批招生,用人单位存在着对民办高校的误解和歧视。因此就业焦虑现象在民办高校中尤为严重,许多学生只重视就业技能、职场职能的学习,学习目的过于功利化,没有在大学期间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殊不知现今用人单位对应聘者最重视的在与个人文化素养,因此精神文明建设对学生今后的就业有很大帮助。可是,部分民办高校的师生还未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忽视学生的文化教育,尤其是高雅文化的教育。造成部分民办高校中的学生文化活动存在在“低俗、庸俗、恶俗”的现象,这些现象的本质来源就在于民办高校学生内心中对未来、生活有着深深的焦虑,因而造成部分民办高校学生“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现象。
二、解决方法的新思考
1、建立班主任跟踪负责制度,在公立一类高校中,长期都有由任课的正高职老师兼任班主任制度。这项做法很值得民办高校借鉴。由于各种原因,民办高校的政治辅导员所管理的学生大多不是自己本科阶段的专业,因此不能给学生在学术和专业发展上的困惑予以指导。而如果有本专业的任课老师来兼任班主任,一方面额可以减轻辅导员的管理负担,一方面又能在学生专业指导和思想上予以指导,也就能促进民办高校学生精神文明的提升。诚然如果完全有正高职或者副高职任课老师来担负班主任对民办高校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可以用一些年轻的老师来担负起低年级班级的班主任,在高年级或者毕业班由教学经验、社会阅历丰富的老师来担当,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这样既能让年轻来时深入了解学生在专业、思想上的困惑,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又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自身在思想上的各种困惑也能得到较好的解决。建立这样的一项制度不仅有利于民办高校教学水平的提升,青年老师的成才,更有利于民办高校学生精神文明的建设。
2、抵制“三俗”,唱响主旋律。人生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辅相成的统一过程。理想信念作为当代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一方面能使人的精神生活各个方面统一起来,是人的内心世界成为一个健康有序的系统,保持心灵的充实和安宁避免内心世界的空虚和迷茫,另一方面又能引导人们不断追求更高的理想目标。而如何使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目标?关键在于校园.文化娱乐活动的指引,现代部分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娱乐中存在“俗”文化很多,“雅”文化不够的现象,这种现象的改变就需要民办高校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多办名人讲座,请一些社会上优秀的专家、学者到学校来言传身教。同时也要积极营造一个追求高雅艺术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学生注重文化素质的提升,多举办高雅艺术活动。唱响社会主旋律,与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做斗争!而在引导的过程中最好用学生感到亲切温馨的华语,而不是一味的说教指责,最好是一批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年轻老师去落实这项工作。
三、不过多渲染就业压力,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
就业压力对于很多民办高校的学生来说是从大一伴随到大四的。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方面是源于客观实际,但另一方面也有部分民办高校老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过多的渲染就业困难有关。学生的这种就业精神压力很有可能造成自身失去前进的动力,对未来生活丧失信心,与老师教育的初衷相违背。因此,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老师不应过多的强调就业的困难,而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与特点,找准大学生活的目标,不要为一些还未到来的事情担心忧虑。同时高就业压力也会让那些一进校的学生就开始积极地与社会接触,将本应该放在学习和思想素质提升的精力转移到课外兼职上。这同样也需要民办高校的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尽量不参与“低含量”工种,而是更多参加一些高素质的社会实践,增加个人对宏观经济环境的了解。同时也应该多鼓励学生谈一些课外书籍,潜心于學问,来营造一种宁静祥和的校园文化。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因此将民办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好是一个民办高校人的责任与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 李海峰, 赖雄鹿粦. 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的形成特征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J]. 高教探索, 2009.1.
[2] 王小卫. 关于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性的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 2008.6.
[3] 顾海良. 关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科学基础问题[J]. 思想理论教育, 2007,(11).
[4] 金劲彪. 民办高校政治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 2008.7.
【作者简介】
谢琼(1985—),女,本科学历,汉族,湖北武汉人,武汉东湖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