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理想国》教育启示

时间:2024-06-04

【摘要】《理想国》作为一部非常严谨的著作,它以精彩的诡辩为形式,带给读者很多的启示,关于理想中的国家,关于正义,关于很多现在的教育理念等。

【关键词】理想国实质;教育理念

知道柏拉图的人几乎都知道《理想国》这本书,这本书不仅详细记载了古希腊的经济、政治、文化,更以对话体完整的表达了柏拉图的哲学见解和政治理想,在世界哲学史上、政治史上都是一份瑰宝,而这个学期,我们也花了大部分的时间来阅读,虽然还不能很好的理解并还未能达到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但仍是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看这本书,会被苏格拉底睿智、深邃的思考所折服,他的诡辩不仅教对手难以招架,也让读书的人难以跟上他飞快、机智的思维。柏拉图借苏格拉底的辩论一步步将自己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完整表达出来,同时通过对城邦的哲学、道德、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争论,设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并在辩论中不断完善,一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国”的蓝图,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在《理想国》中传达出的:柏拉图心目中的理想国实质应该是封建贵族专制的奴隶制国家。这个国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和正义的。在这个理想的城邦中,人被分为三等:掌握哲学思想的贵族统治者、掌握武力的武士阶层,还有奴隶身份的广大平民。柏拉图认为国家权力应掌握在哲学家的手中,哲学家必须是有护卫国家的智慧和能力的人,同时也是一些真正关心国家利益的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城邦的正义。而代表勇敢的武士应努力维护城邦的安全,并维护统治者的任何决定。同时,他认为掌权者和被统治者间应保持和谐、团结的关系,被统治者要服从统治者的所有政策,这样,才做到了节制和正义。读到这里,会觉得很多说法和中国的历史似曾相识,早在中国的夏商周时期,就有用系统的礼制来约束臣民的做法,分封制要求奴隶服从统治,诸侯享有封地上一切努力的劳动所有,但有义务向君主定期朝贡、纳税,君王号召时要集合军队保护君主。而在中国传承了千年的儒家文化,也与柏拉图的许多主张有着相似之处。君主对全国的思想专制、用道德和礼仪约束人民行为、武力全部收归中央掌权者所有……通过一系列的比较和思考,我们不难看出: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的专制统治的需要,这一系列的教育灌输、道德约束、假借神意,最终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护封建统治,愚弄人民。所以,通过书中的政治辩论,我发现了很多并不认同的柏拉图的观点。例如:为维护统治,掌权者可以用假话欺骗民众,甚至编造所谓的“腓尼基人的传说”,假借神意来证明人生来就有贵贱之分,“老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的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因而是最可宝贵的,是统治者。在辅助者(军人)的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铁和铜。”这些都体现了柏拉图所倡导的“理想国”的实质——封建贵族专职的奴隶制国家,特权横行、等级森严,压迫沉重,人与人之间严重不平等。我认为,柏拉图生在那样一个时代,他已经是具有创新意识、目光深远、有改革思考的智者。但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以及阶级的局限性,柏拉图代表的是封建贵族的利益,这决定了他的政策主张都是为封建贵族服务的,而对于下層劳动人民的利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客观性和公正性,有很多的主张都不见得是正确的,他的主张也不见得是真正正义的。

《理想国》中论述的快乐与痛苦的观点是人们比较喜欢和赞同的。文章里说:“我们通常认为的相对痛苦来说的快乐,或者相对快乐来说的痛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或者痛苦,而只是它们的中间状态,只是我们经历真正的痛苦或者快乐过后,误把中间状态当成了痛苦或快乐的反面,这其实是一种假象。事实上,我们可以把痛苦的停止当成快乐,快乐的停止看成痛苦。”痛苦和快乐之间的转化或是界定,并不只是一种绝对意义上的痛苦或者是快乐,而是一种相对的,想依赖而存在,并相互转化。理念世界,是超脱于现实世界的高端存在。在柏拉图的哲学中,没有什么重要程度能够与“理念”相提并论的。在苏格拉底看来,我们的世界不是我们认为的世界,一切物质都不是真的,因为它们只是个影子,是某个高于世界的投影。一切事物如是,它的理念在天上,影子在大地上。就如《理想国》中的洞穴比喻告诉我们的一样,“形式”其实就是那阳光照耀下的实物,而我们的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过是那白墙上的影子而已。我们的大自然比起鲜艳的理性世界来说,只是黑暗而单调的。不懂哲学的人能看到的只是那些影子,而哲学家则在真理的阳光下看到外部事物。从这里我也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们平常所追求的物质世界也只是我们所认识的世界的影子,我们只有在认识到世界本身的时候,才真正了解自己所处的世界的样子,也才真正领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并不是对于物质的享受。我们作为学生学习哲学不只是为了学习古代哲人们的经典思想或是意志理念,而是学会分析的方法和正确认识事物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哲学修养,永远坚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

《理想国》中突出的是展现了柏拉图超凡的教育理念。柏拉图非常重视教育问题,提出了他自认为理想的完整教育体制构想。他关于幼儿教育、终身教育、音乐文艺教育、体育军事教育等思想对古希腊及后世的教育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学前教育观

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是第一个提出学前教育思想。他为理想国设定的很多规矩、礼仪、道德,都没制定成法律,而是寄希望于通过从小时候开始的教育来引导人的行为和方向。正如书中所说:“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他认为人的初始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对儿童的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尤其对那些性格尚未定型的孩子而言,对好的总是会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柏拉图认为,一个人从小受教育的方向,往往能影响他以后发展的方向,甚至也能决定他将来的目标方向。他们的头脑在早期所接受的一切东西都将是很难遗忘或更改的。所以柏拉图认为对孩子们早期的教育应该是从美好的道德熏陶开始。中国有句古话“三岁定终身”也是体现了柏拉图的学前教育观,可以看出幼儿的早期教育是如此的重要,现在父母开始越来越重视胎教以及学前教育,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父母们不愿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开始早早的为孩子们打算,希望孩子在早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选择好正确的学习方向,为以后踏实的学习扫清障碍,也打下稳定的基础。

二、教育伦理思想

天赋品德论是柏拉图的整个教育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因为在人的灵魂中先有善,于是,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就是如何引导人们去认识这个善,而教育的内容就是该用什么在最大程度上去实现这个善。如果我们把柏拉图的整个教育伦理思想看作是一座大厦的话,天赋品德论就是构筑这座大厦的基石。这一点和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孟子提出的性善论一样。孟子认为,性善可以通过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普遍的心理活动加以验证。既然这种心理活动是普遍的,因此性善就是有根据的,是处于人的本性的、天性的,被孟子称之为“良知”、“良能”。而教育是实现善的理念行之有效的手段,但是,教育实现善的理念不是无中生有,即不是把理念从外向内灌输而是基于天赋品德论的基础上,教育是对人本身所具有的实现善的理解能力的发掘。就如我们小学就开始的思想品德课,不是用灌输的方式将良好的品德灌入学生的身心,而是借助外在的事件或任务,利用生活中大大小小的资源,来感染来影响学生,并促进学生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三、终身教育观

柏拉图从重视胎教开始,对各阶段教育进行了明确的划分,而且为了造就至善至美的优秀治国人才,他还最早提出人工作后还需要有继续受教育的思想。柏拉图认为,教育是终身的,应贯穿于人的一生。不但如此,他还认为那些年满50岁,在实际工作和学习的一切方面都以优异成绩通过了考试的人必须接受最后的考验,即要用善的理念武装自己,改造自己的灵魂,从而在晚年更好地管理好国家、公民个人和他们自己。所以,他要求人们在剩下的人生岁月里,还要用大部分的时间来研究哲学,这样一边学习,一边工作,直到培养出像他们那样的继承人,才可以辞去职务,进入乐土为止。

了解到這里,我不得不佩服柏拉图对教育的预见性,或者说柏拉图的教育理念对后代深度的影响力。终身教育的理念适合于任何的时代,尤其是当代知识爆炸和信息渠道多元化的今天,知识的老化现象日益严重,要求我们的知识储备及时更新,这样才能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

四、乐育与体育的教育思想

“朴质的音乐文艺教育则能产生心灵方面的节制,朴质的体育锻炼产生身体的健康。”柏拉图特别重视对人的音乐文艺教育和体育教育。他认为教育就是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教育要先教音乐后教体操,将故事包括在音乐里。

在他看来,教育大抵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用体操来锻炼他们的体格;另一方面是用音乐来陶冶他们的灵魂。先从音乐教育入手,然后再以体操训练为后续。这里音乐是包括文学或故事,教育好比给小孩讲故事开始。音乐本身是没有什么害处的,但当它被作为一种工具时,就会成为一种精神性的东西一点点地渗透到人们的心灵里去,以此改变人们的性格和习惯,再渐渐地扩散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再由人与人的关系肆无忌惮地流向法律和国家的政治制度。秉承这种教育理念,我们现在的幼儿教育中体育与音乐也占了很大的一部分,通过音乐教育来净化幼儿的心灵,以及通过体育教育来强健幼儿的身体,使他们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

五、国家教育观

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一个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着眼于国家,立足于国家,始终把教育与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国家而培养人才的观点。他认为一个国家要成为有序和谐、人民幸福正义的国家,关键在于统治者必须是真正关心国家利益,具有护卫国家的智慧和能力的哲学家。这个理念无论是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都会一直继承下去。虽然不同于柏拉图时代的将管理国家和教育的任务统归于统治者,现在的教育有专门的教育部门管理,但是教育与国家仍是紧密联系的。国家发展教育来培养更多的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教育自身发展的同时兼具使国家变强大的重任。

这是笔者第一次接触的关于教育方面的哲学,其中的教育理念只能根据自己的浅见粗略的有所了解:综上所述,柏拉图在构筑自己理想国的蓝图中提出并实践的一系列教育理念、方法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例如终身教育的提出,教育要按教学实际情况设计它的教育课程,并注重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提出终身教育的理念等;也如学前教育的提出,让幼儿从小确定学习的方向,而避免迷失方向,错过教育的最好时期,提高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效率;也有其消极的一面,例如剥夺第三等级的民众受教育权,不主张变革,轻视技术和职业教育这些对于发展飞速的现代社会并不实用等等。对于柏拉图的教育理念,我们应当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加以分析和批判。在研究现实情况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的教育理念和实际方案,把我国教育事业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 柏拉图. 理想国[M]. 郭斌和, 张竹明, 译. 商务印书馆, 1986.

[2] 舒易红. 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及启示[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 2006(2).

[3] 范牡丹.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女子教育观探析[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2005(1).

【作者简介】

夏沙,湖南益阳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