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摘要】音乐创作源于对生活的积累,丰富的生活阅历会有一个不同寻常的构思,“顿悟”并不是先天所具有的,而是在长期的、艰苦的创造性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创”、“作”单独的看或“创作”整体看都需要灵感才能够达到想要的创造性结果,但怎样才能捕捉到创作上的突变,又如何把灵感运用到创作上,仍需不断地实践与考究……
【关键词】音乐;创作;灵感
灵感,看得见,摸得着吗?
对于我们学音乐的大学生来说,灵感是时常光顾的!它存在于我们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比如:唱歌时在唱高音或者表达感情的时候有所欠缺,如果有一天突然找到方法了,开窍了,那就是灵感;作曲时某一个或者两个小节老是觉得拿不定主意,有可能在吃饭的时候找到了合适的调调,这就是灵感;音乐理论方面在研究一篇音乐论文,在文字的使用方面捉摸不定,反复推敲无果,后聊天时受启发而终定,这些均是是灵感。这些瞬间产生的顿悟,就像前一秒天空乌云密布,后一秒就变得晴空万里,这就是不落常套的构思——灵感。对于我们来说,音乐中的灵感更是颇为常见,方方面面都可能涉及到(声乐演唱、器乐演奏、理论研究、作曲技术等等)。假定我们在思考一件事情的时候,思来想去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实际上这个时候灵感已经在酝酿了,但它一个自发性的过程,凝结成一定的高度就会从空中自然而然的“降落”,不用操之过急。对于灵感的产生,它本身并不是一种“天启”而是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奋斗,不断劳动当中产生的,丰富的生活阅历是灵感产生的基础。作曲家的灵感与生活和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想象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这是一种创造性的心理行为。
正视“顿悟”。
灵感既然是音乐创作过程中作曲家有意识或者无意识中产生的,那么灵感遂是想象活动的产物。“柏辽兹落水成曲,舒伯特推磨成调”即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很多时候作曲家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稍微放松、休息或者调整一下,都有可能在此过程中受到启发,把此等启发应用到作曲当中,这便产生了游走的“顿悟”。何为“游走”?作漂浮不定解释:一位舒伯特的友人史保恩曾亲眼见证舒伯特灵感产生的瞬间:一次午餐过后,他与马洛费尔一同去拜访舒伯特,他们走到他家大门口时看到舒伯特正在极具感情的在朗读《魔王》的诗句,手里捧着书边走边读,突然他停下脚步“啊,我想到了!”说完这句瞬间坐下,立刻提笔写作,那种写作快到只能让人有反应的瞬间,呆站在那里,于是这首光辉的叙事曲便得以完成。这又是说明了什么?有时作曲家也会有反复推敲的时候,不能够确定到底用什么,最后灵感飞过的一瞬间就可能把它抓住并把自己需要的内容记录下来,这种灵感的来源与作曲家本身的反复思考想象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灵感往往也具有突发性,突然想到,立刻坐下来记录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此时此刻仿佛“飞流直下三千尺”一般文思泉涌,但在意识里面他们本身并没有意识到下一刻灵感就可以一泻千里,这就是灵感的突发性。也有一些作曲家在创作的时候灵感迟迟不来光顾,这可能也与作曲家本身有关系。创作需要激情,需要百分之百的把精力全部注入到作曲当中,一个好的作曲家在作曲的时候通常都会因为激情而忘记时间。激情本身在音乐的创作过程中就是一种动力,试问如果没有动力,别说作曲家了,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都会懒懒散散,无动于衷。我的导师一级作曲家韩教授曾经说过:作曲时,要有足够的生活沉淀和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把注意力充分提高到音乐的想象之中,即使自己在狭小的空间无法动弹,但是实际上思维已经在遨游世界了!这样就是足够的忘我!为灵感的出现创造机会。沉思,同样对灵感十分重要,作曲或者写文章的时候,如果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从而会分散注意力,那么即使下一秒灵感即将到来,这一刻都可能导致它的消失。作曲家伯辽兹曾在梦中获得过一部交响乐的创作灵感,但是当时自己的经济情况不堪重负,负担不起巨额的费用,自然错失了最好捕捉灵感的时期,错过了抓住灵感翅膀的机会。对于客观事物保持新鲜感,摆脱束缚,也是使其产生的一个重要的条件。有次我在为一段旋律作词的时候,发现最后不知道是用“寒上寒”还是“寒又寒”,如果抛开旋律不说,只说两个字的意思的话,我个人对这两个字的感觉都可以,都挺好的。词的最后一句是:雨即来,人遂道,好雨知时节,场场雨,寒又寒。前前后后想了3天无果,我觉得是自己太束缚自己了,于是决定出去走走。9月底的成都空气中飘着毛毛细雨也有了一丝凉意,俗语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突然,我觉得现在这个天气与我的词是很相对,曲调:6 23 1,23是高八度的,3为自由延长音,当时第一个感觉就是我的歌词必须用“上”!我穿了一件T恤,相对夏天多了,相对深秋少了,作为一个过度时期的天气,只能在前期的基础上继续降温,“上”字本身就有了“又”得意识,囊括了“又”,同时,“上”比“又”对于歌唱来说更加方便歌唱者演唱作品以及使用声乐当中的技巧。于是最后是天气给了我灵感,使我找到了合适的“上”。
现在对于音乐这门学科当中的灵感,有些人还是持有一些偏见,因为灵感在以前就存在了,不单单存在于音乐,只是音乐当中有灵感的存在,一种人认为灵感就是一种“天启”,是神灵给予的一种特殊的才能,只有少数的人才会拥有,直截了当的否定大多数人也拥有灵感的权力这种想法肯定是错误的。另一种就是否定音乐创作当中的灵感,肤浅的认为灵感只不过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说法,因为在当时没有具体的理论来支持或者对灵感做出相应的解释,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很明显这两种说法都是错误的,灵感在音乐类创作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灵感引发的创造力也是不可估量的,我们应该对这类“顿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正确的掌握它的产生规律,丰富自己的阅历,在以后的创作、写作中尽可能激发灵感的产生,让自己的作品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 王次昭. 《音乐美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06.
[2] 陆学凯. 浅析培养音乐创作灵感[J]. 艺术教育, 2007,12.
[3] 张前, 王次昭. 《音乐美学基础》[M].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2.
[4] 孙根索. 音乐创作的灵感[J]. 黄河之声, 2008,10.
【作者简介】
陈昊(1992—),男,汉族,江苏徐州人,四川音乐学院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理论作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