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文化行囊
彭丽媛说:“传统文化是我最好的精神食粮。”生于斯,长于斯,浑金璞玉,天然美质,文化盛宴浸了你的魂,摄了你的魄,铸成你丰富的内在。
是的,文化也是我一生的行囊。
也曾“之乎者也”,翩翩儒雅风度;也曾大碗痛饮,畅享案酒果子刀切牛肉。文化的熏陶濡染,陶冶心性,养育情怀。丰富的情感来源于丰厚的文化底蕴。
正如古语所言,“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恰似朗月清风,文化不知不觉融进品性里,成为一生的底色。
就好比文化沙龙孕育了林徽因这样的奇女子,让她几乎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抑或是沈从文笔下的翠翠,“好似山里的黄鹿,从不想痛苦的事,从不发怒,从不伤心”,眸子里显现着山水的灵性。这种无法否认又不可抗拒的文化的力量,也会让来自异域的赛珍珠,晚年念念不忘曾养育她的中国,带着一种忧伤。
文化是一个人的魂魄,无论是信天游、沂蒙小调,还是闽音,都在生命里唱响。
《雅舍谈吃》 中,梁实秋先生大谈令他魂牵梦萦的正阳楼烤肉,薄如纸的烧饼和“一鸭三吃”的北平烤鸭……老北京的文化符号连同胡同与冰糖葫芦铭刻在他的脑海里,在他心中巍然成碑;抑或是叶子说她发了疯地想念南京,想念路边摊的虾皮小馄饨,想念夜晚柏油马路上油沆气混着半酸半甜的果皮的味道,嗔怪南京人将车站修在周围绿得不像话的山脚湖畔——这是石头城的美,是南京人的品性之源。
鸿蒙之初接受教育,文化自然而然就得了地域的灵气。而这种地域文化之美,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的一生。
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文化成了我们的内在,或者说我们成了文化的一部分。 而这种巨大的影响,是王世襄冬怀鸣虫、玩物成痴的率性人生,是沈从文念念不忘的凤凰古城,是莫言传奇魔幻的山东高密乡……今生今世,我们定是和骨子里的文化白首相依,不离不弃。
罗素感慨:“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那就让我们背负文化行囊,幸福远行。
整体评价:
这是一篇意蕴丰厚的考场佳作。文章以“文化行囊”为题,指出文化影响人的成长,浸润人的心灵,是人一生的底色。文章举林徽因、翠翠、赛珍珠、梁实秋、叶子等例,详细阐述文化对人的影响,内容丰富,叙述生动,富有文采的语言赋予文章很强的感染力。
(王淦生 评价)
(责任编辑 张毓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