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许 非
国 文
许 非
我喜欢文学,但是真的很难找到一个形容词来表达我内心的纠结。 把那些词语一个个拎出来朴实无奇,组合在一起却变化多端。 我的梦想是考进中文系,但有人说这是个“前程惨淡”的专业,而我的女神鼓励我:“不后悔就去做。”
只是如今,我自己也开始迷茫:学习国文究竟有什么用?
我把我的困惑说给母亲,她的回答是:“不用考虑太多,无论什么年龄什么身份,做好自己即可。 学数学,但日常穿衣吃饭顶多用到加减乘除;学英语,街坊邻居也没那么多会说英语的人……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事,所学知识最终会用到,千万不要等‘书到用时方恨少’。”话虽如此,但我着实不敢苟同。 国文是本国的语言文字,是一种传统文化,如果国人丢失了自己的文化,那当今提倡的素质教育乃至各种精神就失去了意义。
课堂上,老师不厌其烦地纠正学生的字音字形;课堂外,学生又捧着各式“宝典”与作文“钩心斗角”,苦不堪言。 而大家的努力都朝着一个目标——高考。 但高考过后呢,上一辈留下的错字,这一辈“认真”地记录,再继续传递给下一辈。 就像我的年轻老师,接受了高等教育,却仍然将一些简单的字读错或写错,令人感慨。
这些话我一直憋在心里,不敢说,我怕被人嘲讽,必定会有人不屑地说:“你懂什么?你充其量就是一个高中生,有什么资格评头论足?”话虽然伤人,但是伤人本就是语言的作用之一。 如果放下气愤、苦恼与尴尬,仔细回味这几句粗言鄙语,倒也受益匪浅。
我们都是一路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十几年摸爬滚打过来的,一样的课堂,无论成绩好还是差,都会被贴上“读书人”的标签。 可对所学的知识,到最后都是一样的遗忘。 钱文忠教授说:“读书是一种生活态度。”课本是书,名著也是书,然而,如果没有领悟,读一辈子圣贤书,最后依然是烂柯人。
所以,一切离不开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不得不说,任何事物都需要实践,尤其是国文。 正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国文对生活的意义,不知道那些浅显的文字中蕴含着我们的一生,从青春望向夕阳,所以我们将其丢向一边,失去也不会惋惜。
这不能怪谁,毕竟现在的社会大环境如此,太多人急功近利。 有时候我觉得古代挺好的,虽然生产力水平比不上现在,但那时的人更懂得什么是宗法、什么是文化……但愿这一切未来还有人继承!
但愿有一天国文不再是国人的负担!
(指导教师 黄 忠)
(责任编辑 曹 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