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剪辑生活素材

时间:2024-06-04

江苏 沈泾渭 姜有荣

剪辑生活素材

江苏 沈泾渭 姜有荣

生活是包罗万象的,即使是一部数万言的长篇小说,也不可能涵盖生活的全部。因此,要想在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中,写出自己在生活中的经历、感受与思考,就必须学会剪辑生活中的素材。

剪辑生活素材入文,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一、事要“紧”

生活是一条河,总是按照自己的节律缓缓向前流淌,如果我们将之原封不动地搬进作文,把“18岁的天空”写成18段,那就成了记流水账,既无“看头”,更无“兴味”。为此,必须剪除“与题旨若即若离、于形象无甚关碍”的旁逸斜出之枝,留存“紧扣题旨深邃内涵、凸显人物性格特征”的主体事件之干,使叙事的线索更明晰,故事的情节更紧凑,矛盾冲突更集中,桥段设计更精彩。只有这样,才能让叙述给人尺水兴澜之感,勃发“事”趣,抓住读者的眼球。

二、情要“炽”

季羡林先生说:“我写东西有一条金科玉律:凡是没有真正使我感动的事物,我决不下笔去写……如果勉强说愁,则感情是虚伪的、空洞的,写出来的东西,连自己都不能感动,如何能感动别人呢?”为此,我们要挤干那些业已淡忘的情丝、随风飘远的情绪,饱蘸那些至今想来仍让自己怦然心动的情怀、感慨唏嘘的情结。只有这样, 才能拨动读者心底那根最柔软的琴弦,让读者的心绪跟着你的文字一起飞,“快乐着你的快乐,悲伤着你的悲伤”。

三、理要“切”

记叙文中的“理”,不能通过说教生硬展示,而应通过写人记事自然生发、暗扣无痕。因此,写作时要揭掉那些为吸引眼球而粘贴在文章里的看似“高、大、上”的哲理标签,回归生活,触摸生活,品味生活的真滋味,抒发那份渗透进自己心底的最真切的感悟。 只有这样的文章,才“接地气,食烟火”,拥有少年身上特有的青涩之味、牛犊之气,展现出少年特有的“灵光”,让读者发出“于我心有戚戚焉”的会心一笑。

比如,优秀作文 《在,我一直都在》 即遵循这三个原则,对素材进行了恰当的剪辑。文章主要记叙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所见所闻所感。小作者拉低镜头,将目光对准纪念碑前聚集的普通人——陷入哀思的孩子、趁机卖蜡烛牟利的小贩、“关心天下事”的流浪汉。三个镜头,各蘸浓情:孩子的“泪”中噙满“哀伤”与“缅怀”,小贩的“笑”中尽显“忘却”与“漠然”,流浪汉的“话”中饱含“同情”与“追思”,在对比中直面现实,有哀思,有缅怀,有失望,更有希望。

“剪”需要眼光,“辑”需要匠心,剪辑出来的生活素材更加洗练,别样精彩。

(责任编辑 张毓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