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崔志强
摘 要:通过对中学体育教学现状的研究,可以发现,目前,影响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包括教学体制、学生心理因素、教学方式等几个方面,所以,中学体育教师要针对体育教学的现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5-017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5.112
一、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中学生的体质呈现出了逐年下降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我们从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健康第一的理念和体育教学实践严重脱节,未能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思想,影响了中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具体来说:影响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种。
(一)教学体制因素
目前我国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传统教学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家长、教师和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长春市87中学的体育课程设置的频率为每周两节,一节课的是时间为45分钟,体育课程的课时比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的体育锻炼,而且很多文化课程强占了体育课程的时间,再加上三分之二的体育课程为理论教学,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为课外活动,因此,学生得不到充足的体育锻炼,会对体育课产生一种厌烦心理。
(二)学生心理影响因素
通常来说,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比其他学科更高,笔者对一汽七中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喜欢体育课的学生占据总数的88.3%,不喜欢体育课的学生只有11.7%,而且,很多学生不喜欢体育理论课程,更多偏向体育活动。但是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则表现出一种反感,因为教师更偏重于理论,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比较少,久而久之,打击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热情。所以,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使他们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
(三)想象和现实的差距造成的失望
学生在幼年期间做游戏的体验和对周围人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印象形成了他们最初的对于体育课的概念,使得他们往往认为体育课就是“玩”。但现实中的体育课程与学生印象中的体育课是有很大差别的,如果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就会使这种落差加大,学生会对体育课感到生疏和失望,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同时,由于条件现状和某些传统教学理论的偏差,在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重复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新策略
(一)加强中学生对体育课重要性的认识
体育课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影响了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教师应让学生加强对体育课重要性的认识,理解体育课理论知识,并结合体育实践,使他们感受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和心理的好处。
(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兴趣是指人们对事物的喜好或关切的情绪,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在学生主观意识上来讲,体育课是他们是感兴趣的课程,学生即便练习得满头大汗也不觉得累,甚至不愿下课,但是也有学生会逐渐感到失望,这样就会造成学生的学习情绪不高,直接影响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的身体也得不到有效锻炼。
兴趣对每门课的学习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课也不例外,学生对体育锻炼是否有兴趣将直接影响他们对体育课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成绩。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学的教学方式单一,抑制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再次唤起他们的兴趣是很难的。教师可以通过体育游戏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体育游戏内容丰富,具有突出的趣味性和教育性,对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掌握动作技能和增进身心健康有积极作用。此外,教师要注重搞好体育课外活动,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喜欢的项目。教师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举办不同项目的比赛,增加比赛的次数,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而且丰富的活动项目可以让学生继续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三)改善学校的运动场地、器材设施
完善的体育运动场地、器材和设施对激发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有积极作用,也是体育教师上好体育课必不可少的条件。硬件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法宝,也是体育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点之一。有的学生对未知的器材充满兴趣,有的学生对已经掌握的体育器材有兴趣,想通过进一步锻炼提升自身能力。因此,体育教师要对学校现有的运动场地和器材进行改造和深入加工,以建立真正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教学实际的场地。
(四)平衡学生、任课教师和学科主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针对体育教学内容改革滞后的问题,首先,教师要注意改变传统中学体育课程按照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的方式,结合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多维健康观和中学体育教学的特点,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和社会适应等五个方面出发,来构建符合中学生身心特点的、相互衔接且逐步递进的体育课程内容体系;其次,要注意学生、任课教师和学科主体三者之间的平衡性。传统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多是偏向于以任课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改变教学内容滞后的情况,就要注意平衡学生、任课教师和学科主体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组织和选择教学内容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确保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层面的有效落实。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