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钱凌
摘 要: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广泛运用,导致教师自制教具越来越少,相关的教学实践亦然。但自制教具的教学功能与作用不容小视。因此,有必要对教具的制作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笔者立足所在单位开展了相关研究,通过一则课堂导入案例的剖析,阐述了自制实物教具研究的缘由,并采取文献法,对自制教具的界定加以明确,依据教具作用的不同将其分为课堂导入型教具、过程探究型教具、步骤范画型教具和课尾拓展型教具四种,同时通过实际教学案例详细地分析了每一类型教具的优势及应用特点。得出了最终结论:对自制教具而言过程重于结果、接触重于展示、简明重于繁复、陈列重于短展,教学中要突出目标性、遵循直观性、追求艺术性以及体现创新性。实践证明,自制教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创作兴趣,使他们更直观地理解视觉形象,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美术;实物教具;自制;课堂;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5-0240-05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5.156
一、研究缘起
(一)案例回顾
笔者曾在《纸构成——千姿百态的水》(浙美版9年级上册)一课导入设计时思考如何让学生感受动态水的魅力以激发学习兴趣,一开始想到了“海浪、瀑布、水波涟漪”等动态效果视频,但实践后结果却是学生兴趣不高。课后,笔者剖析问题的根源与解决方案,心想:“难道要在教室里实体展示水的各种形态吗?”这实在不便,有些也根无法做到。后来,笔者想到可否通过饮料瓶制作“水龙卷风”(见图1、图2)加以实现。制作后,笔者再次进行教学实践,结果是学生被这个神奇的“水龙卷风”深深地吸引住了。我的导入设计成功了。
图1 图2
从这个案例中,笔者感悟到通过自制教具让学生近距离直观感受到水的漩涡动态效果是本案例导入设计成功的关键。正如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求学欲望激发起来。”本案例佐证了自制教具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深入思考
自制的实物教具为什么这么受学生欢迎?通过相关文献的研读,笔者认为根本原因有三个。
1.符合学生心理
中学生好奇心强,一切新奇的事物都会吸引他们。不仅如此,在模仿性和探究性方面也非常强。教学实践证明,常规性教具对学生已经没有多少吸引力了,而自制教具是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特点量身制作的,也是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的,能够满足学生喜新、好奇的心理。
2.适应课堂实际
虽然每套教材都配有相关教学资料(教具),但因为每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并非千篇一律,需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和教学实际进行重新设计。自制教具具有“立体直观”“体现步骤”“可触摸”等优势,更贴近学生学习的需要,更符合课堂实际。
3.满足课标要求
最新版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和评价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目标的第2条中也有要求:“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究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总之,通过案例回顾与深入思考,笔者认为深入进行美术课实物教具制作与教学实践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科研工作,其研究结果也必将促进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二、概念界定
本文中的自制实物教具是指在美术课堂中为了满足教学活动的需要,由教师或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与专用的实物材质的教学道具及仪器设备的统称。具体来讲,无论是复杂的还是简单的,无论做的是仪器、模型、标本还是道具、挂图,均属自制实物教具范畴。
三、自制与实践
根据教具作用的不同,本文将教具分为课前导入型、过程探究型、步骤翻画型和课尾拓展型四类。结合教学案例,具体介绍如下:
(一)课堂导入型教具制作与实践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正所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笔者在此类型教具制作与实践中主要采用了审美陶冶法和兴趣激发法。
1.审美陶冶法
美术教育不只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审美想像力和创造力。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在视觉上给学生提供与本课学习内容直接相关的教具,以有效引导学生用敏锐的眼光进行审视,将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提升为审美创造力,进而引导其进行审美创造活动。
案例1:《巧用身边的材料》(图3)(浙美版八上)一课,在大号调色板上加上饮料瓶底、铁丝等做出了个形象逼真的“吉他”,再用塑料水管做成人的骨架,外面用麻绳加以装饰(让学生了解身边材料的神奇变换)。通过此教具的导入,让学生惊奇地发现生活中简单的道具成了美术创造。类似的道具还有《用泥造型》(图4)、《瓷器风韵》(图5)、《生活中的纹样》(图6)等。
图3:巧用身边的材料 图4:用泥造型
图5:瓷器风韵 图6:生活中的纹样
2.兴趣激发法
案例2:《我设计的服装(一)》(浙美版八年级下)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特别的朋友,你们猜猜是谁?”
生:大白、小黄人、机器猫……
师:哈哈,大家都猜不到呢,我们还是请他们进来和大家见面吧!下面我们有请美羊羊服装和小博士进场!(图7-9)
生:哇!好可爱啊!
图7 图8 图9
当两位学生穿了老师自制的教具服装走进教室时,班级里乐开了花,这服装一下子吸引了全班学生的目光,有的在惊奇服装的制作,有的在羡慕,有的在欢呼,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案例3:在《暑假生活记录册》(浙美版七下)一课中,一味的课件图片展示使学生觉得略显枯燥,我用废旧纸张制作了一个“旋风装”(图10-11),这本在学生眼中神奇的古书吸引了许多学生。
图10 图11
实践证明,运用具有针对性和创造性的实物教具进行导入能够诱发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调控教学气氛,短时间内产生较强的凝聚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过程探究型教具制作与实践
过程探究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过程,笔者在其教具制作与实践中主要通过实验感官法和启示操作法加以实现。
1.实验感观法
实验感观法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自制实物教具,以做实验的形式,让学生一目了然。在课堂中,教师要尽量围绕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教学,注重知识性和趣味性,将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向更深层次。
案例4:《让世界更美好》(浙美版八年级下册)
分析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利特的作品《绿洲》,如何突出画面中超现实的特殊性,打破物体之间原有的空间位置及组合规律,重新组合,形成新奇的视觉形象?对次,教师绘制了一副可以解体的《现实版绿洲》(图12),通过“还原现实”这个环节,让学生明白了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并创造出更多的《绿洲》新画面(图13、图14)。
图12 图13 图14
美术课需要学生的动手实际操作,主动探究,特别是有些抽象的知识,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教具中化难为易,积累经验。
2.启示操作法
教师利用自己的作品,将创作的体验、构思的方法、制作过程介绍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创作,在作品中体现出自己的个性。
案例5:《我设计的服装(二)》(浙美版八年级下)
师:才一个“美羊羊”不够,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都变变变!现在为本节课招聘几位模特,就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装饰,让他大变样!
教师现场在模特身上制作展示(图15),学生观摩。
师:老师用的是什么方法?什么材料?
生:折、扎、粘、捆等,一次性桌布。
师:还有哪些材料我们身边可以废物利用的?
生:报纸、塑料绳、光盘、易拉罐等。
给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配一名模特、总设计师、设计师助理、制作者。活动开始,每组成员都在紧张地讨论、制作。十五分钟后展示环节,全班沸腾,大家的创意超乎我的预料,图16—图18全是学生作品,其中图16是用拖把布头做头饰,窗帘布裹着当上衣,丝巾当裙子,再加其他配饰,图17仅用报纸做出这身战袍,图18就是窗帘布完成的主体。这些创意让全场为他们拍手叫好!学生的潜能真是超乎我的想象!
过程探究型自制教具的使用,让学生通过观察、思维、动手,感知和体验到了各种知识和信息,思维与实践的时间越来越长,学习兴趣越来越高。此类教具的使用缩小了初中美术课堂教与学的距离,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三)步骤范画型教具制作与实践
步骤范画型自制教具是指导学生作画的方法之一。凡作画总得有个步骤,可课本中的“步骤图”限于篇幅安排印得很少,加上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不允许教师“慢条斯理”地全部示范,这就需要教师按作画一、二、三的顺序,课前有“预制品”,课上依次边讲解边示范。
1.直观形象法
这种方法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把语言难以表达的微妙之处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有效引导他们用敏锐的眼光审视,使其一目了然。
案例6:《纸的立体造型——千姿百态的水》
在本课堂实践活动环节中,如何让学生用彩色卡纸来表现各种形态(点线面方式)是关键,笔者以表现流水的各种形态为例,制作了一个卡纸教具,使学生深刻体验到了流水的各种形态。
制作步骤:先把一张4开卡纸中间用刀刻出间隔1.5CM均匀的直线,两端各留4CM,其中一侧断开。
然后,教师进行如下演示(图19——图21):
图19 图20 图21
先通过两侧向中间挤压,直线的卡纸条变得扭曲形成波浪的效果,然后通过卷曲产生卷浪效果,最后通过卷曲和倒置产生喷泉的效果。
视觉信息的积累有助于刺激学生创造灵感的迸发。通过教具的展示,学生豁然开朗,明白了该如何让抽象的卡纸条来表现水的各种形态,他们争先上台试着变化卡纸创作出更多的水形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接受的视觉信息量越多,越能激发思考,其创造思维也越活跃。
2.新颖变化法
教学设计科学与否是直接反映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光要考虑知识点,更要考虑学生,难度太大,学生学习兴趣会逐渐降低,太过枯燥学生又没学习兴趣,同样是无效学习。
案例7:《标志设计》(浙美版七下)
知识目标:了解标志的分类及构成等基本知识,学习标志设计的创作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思维能力和应用视觉语言的表达能力;教学难点:标志的创意设计。而学生对设计类的简洁、概括往往没有概念,往往会把标志画成绘画作品,甚至有些学生还会加上蓝天白云。那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采用拼贴教具的方法,用彩色卡纸这单一色彩的材料完成,形象生动地交代清楚了标志的形式:文字标志、图形标志、图文组合标志(图22—25)。
图22 图23
图24 图25
范画型教具的使用,更易于学生掌握方法和知识点。它是美术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也是最能直观地、有序完整地将绘画的知识、技能展示给学生的课堂范图。它直接引导学生完成本堂美术课的学习任务,可以作为一节课的导入部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的示范部分。
(四)课尾拓展型教具制作与实践
课尾拓展型教具就是在课尾阶段,教师根据已授的课堂知识,在其基础上加以延伸或拓展,它有别于前面三种实物教具,更注重对课堂知识、教学内容等的发散性、创新性的拓展。
1.情感共鸣法
自制教具是连接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知识共鸣的载体。因为美术作品更多是依靠视觉效果的传播来感染人们的情感,引起共鸣的。
案例8:《设计的魅力》(浙美版八年级上册)
由于材料有限,课上学生的作业大都是用纸、笔完成的,有些枯燥。于是在课尾中,笔者就运用了软陶制作并烧制成品的手机架(图26、图27)教具展示给学生看,因为这个作品小巧美观,非常实用取材也方便,最重要的是贴近生活,与学生产生了共鸣,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图26 图27
2.思维启迪法
生活中能够进行创作的材料有很多,通过自制实物教具打开学生局限的思维,利用不同的创作材料、不同的构思方法,设计不同的作品,可以使学生在设计中产生不同的创意思维。
案例9:《生活中的纹样》(浙美版13册)实录
《生活中的纹样》这一课,学生大都是在纸上完成一个适合纹样(图28—图30)。
图28 图29 图30
我进行了拓展型的尝试,要求学生在不同材质上(伞面和瓷盘)绘制适合纹样(图31—33),可以用国画颜料、丙烯颜料等,并让学生思考还可以用什么材料表现,同时展示自己准备的教具,开拓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从而为学生创作时明确方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及喜好自由选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图31 图32 图33
最后学生完成的作品(图34-图36)的艺术性超乎我的预料。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优秀的范画对学生的绘画起着很好的引导作用,这些艺术品成了装饰教室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图34 图35 图36
课尾拓展型教具的使用,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延伸了教材知识点,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
四、成效与思考
(一)实践成效
1.教材内容被改进、补充
浙江省教材编写的配套教学资料不可能面面俱到,因为每个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不同,每年的学生也不同,所以笔者根据不同学生情况和实际教学需要,临时自制美术教具,以适应实际教学。这样,既补充了教材内容,又丰富了教学形式,使得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课堂实际。
2.学生学习兴趣被增强
教学实践证明,自制教具很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它生动有趣,贴近生活,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堂教学质量被提高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自制教具的使用能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让学生对美术的认知更加直观,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美术教学质量。近年来,笔者所教的九年级毕业生在参加区级初中美术A级测评时绝大部分都能拿到测评A级的成绩,在区级中小学生美术素养抽测中成绩也是名列前茅。
(二)实践反思
1.过程重于结果
通过实践,笔者认为自制教具过程重于结果。自制教具的根本目的在于启发、诱导学生能动地去探索知识,大胆地去进行艺术创造。所以,使用时要从启发的角度出发,双边共用,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发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绝不可以填鸭式地、平铺直叙地、简单地展示一下了之,那样势必会使教具失去启发性的作用。
2.接触重于展示
通过研究,笔者认为自制教具的自制与运用上接触重于展示。学生通过参与自制教具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了解与理解。
3.简明重于繁复
课堂教学中,贴挂在黑板上的教具不能繁杂,要从知识的系统性和版面的整体性来考虑,注意知识的简练完整、层次清楚、主次分明,以更好地让学生概括知识,整体理解教学内容。
4.陈列重于短展
不仅在课堂上要发挥自制教具的功效,它在课后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美术自制教具本身就是一件教师或者学生的作品,教师可以通过“留”的方式发挥自制教具课后的作用。如课后把教具留在教室里,让学生摸一摸、试一试,会使学生获得直接体验,弥补课内使用教具的不足。
五、几点建议
(一)突出目标性
目标性就是明确指向课程标准和课堂目标,实现学生综合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自制实物教具要求根据教学的具体目的、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启发式教学的要求来进行设计,特别是根据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来设计,便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二)遵循直观性
一切新奇的东西,特别是直观的形象,学生都特别感兴趣。美术自制教具大多是可以触摸、使用、解体的。这种直接体验式教具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感知、理解和记忆知识创造了条件,不仅能使学生的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相结合,减少学生掌握抽象概念的困难,帮助其形成明确的概念,发展其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追求艺术性
美术自制教具本身就是艺术品,因此制作内容及贴挂形式都要注意简洁美观。课堂教学中,贴挂在黑板上的图文教具要注重大小及色彩,演示教具则要注重本身的造型、材料、色彩等方面的展示,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艺术修养。
(四)体现生活性
自制实物教具大都是就地取材,一般是非常容易找到的材料。以廉价物品为主,甚至是生活中的废品和工业中的废料,如易拉罐、罐头瓶等。利用一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进行制作,不仅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兴趣,给学生动手实践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综上所述,在多媒体技术普及的今天,美术课上单调而重复的图像欣赏难以激起学生探索艺术的兴趣,自制教具因其独有的特点与功能,成为美术课堂的另一亮点,能够提高师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艺术创作热情。本文所阐述内容仅为笔者所践所思,还存在不足之处,在后续研究过程中有待改进。但是笔者始终相信自制教具并用于教学实践这一做法有着较强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张红鹃.初中美术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2).
[2] 徐军.“组装式”美术教具的创制与运用研究[J].中国美术教育,2016(2).
[3] 尹璐贞.浅谈美术课堂教具的使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3).
[4] 刘妍.写生教具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
[5] 李小波.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
[6] 张玲.农村学校美术教学的异化与归真[J].教学与管理,2016(13).
[7] 胡苏丽,楼佳.浅谈示范对美术教学效率的影响[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7).
[8] 吴鸿昌.初中美术要突显生活化教学[J].中国教育学刊,2016(2).
[9] 王清华.在美术教学中借助图片类美术教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
[责任编辑 房晓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