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幼儿园活动区游戏的观察与指导

时间:2024-06-04

林丽娟

摘 要:幼儿教师要支持幼儿在活动区游戏中自主游戏,并积极探索、实践,理解幼儿的需要及兴趣,提供丰富、多层次的材料,观察幼儿与材料的积极互动,观察幼儿个体学习和合作表现的特点,提供多元支持,促使其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活动区;游戏;观察;指导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5-025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5.164

活动区游戏是指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主要依据,考虑幼儿教育的目标、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活动等因素,设置出一定的空间环境,提供适宜的材料,制定活动规则,让幼儿在其中通过与活动材料、同伴等的积极互动,获得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的教育活动。区域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教师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

观察是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师对幼儿的观察是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的,可在活动中观察幼儿,根据幼儿的表现与需要,调整活动,给予适宜的指导。

一、理解幼儿的需要及兴趣,提供丰富、多层次的材料

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活动区游戏的功能、作用是靠操作材料来实现的,幼儿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对材料的操作方式。如幼儿在表演区中玩“狼和小羊”游戏,他们在各种包装盒里放入背景图片,手持故事里的图片小动物,边讲述故事边在盒子“舞台”上扮演各个角色,或者几个幼儿坐在一起,分角色表演故事内容,这就是孩子们自己的“盒子里的故事”。有的选择戴着头饰表演,他们开始讨论要建个小羊的家,于是分头行动:到“聚宝屋”找来泡沫块,拱形门围成房子,旁边布置花草树木,还用根据故事情节从娃娃家找来灶台等进行游戏。

二、观察幼儿与材料的积极互动,适时支持,促使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指南》指出:幼儿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教师必须耐心地为幼儿创造一个可以让他们从容地从量变到质变的环境,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幼儿发展的现状、特点、问题、原因,努力地为不同幼儿的发展创造有针对性的环境或条件,帮助他们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如活动区游戏“会变魔术的镜子——单面镜”。

实况记录:玲用一张kt猫(半身画)纸张靠在镜面,尝试从不同角度照。“哇!看到完整的小猫了。”在面前摆弄一会儿,玲对老师说:“这个要很多手来帮忙,我只有一只手怎么办?”师:“你到材料盒看看,想想办法!”玲拿来胶布,撕了一段胶布贴在纸张上方,还是不能让一半的纸片立在镜子上,连续撕了三段贴上去,终于站起来了,她用一张对折的白纸,一动笔,画到边缘,打开后,“糟糕,画坏了”,翻过来使用纸张的另一面。她眼睛边看镜子里的图案边画,抬起头,看了看镜子里的kt猫,又看了看自己的画,停了下来。若有所思,又拿了一张纸,这次她把kt猫头画在一张纸的中间折痕处,画出了整体。然后,在kt猫的头上加了蝴蝶结,折了起来,放下纸张。“成功了”,她欢呼,之后走到材料柜拿了一把剪刀,把刚才贴到镜子上的kt猫原件剪了下来。“这是我自己制作的小猫”,在镜子上照了照,她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并拿起来给旁边的小朋友看。

在此次探究活动中可以看出玲对操作材料的兴趣,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到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在不断的尝试错误中构建了自己的经验。只要教师细心观察指导,适时介入,引导幼儿自主操作,就能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观察幼儿个体学习和合作表现的特点,提供多元支持,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

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他们在生活和游戏中所积累的经验,会使其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要观察幼儿,发现幼儿的点滴进步,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如夹子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颜色鲜艳,种类多,是幼儿喜欢的操作物品之一,孩子们用夹子夹出各种造型,有的还把夹子夹在衣服上、耳朵上,可谓百玩不厌。基于孩子的兴趣,教师要在活动区游戏“好玩的夹子”中投放大量的夹子,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幼儿探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引导幼儿对这些内容进行探究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自选多种颜色的夹子若干、骰子、记录笔、记录纸等,并自创了玩法:转动骰子,根据骰子的点数取出相应数量的夹子,夹在自己身上。

情景实录:

镜头一:和在操作时边夹边大声数数,旁边的琦有意见:“你太吵了。”和:“我自己夹很慢,会忘记我在夹第几个夹子。”琪琪:“你转好骰子,看看多少,可以先把多少夹子一起拿出来放在托盘上,再慢慢夹,就不会忘了。”镜头二:静仪和新岚也在玩,她们每转一次骰子,就会拿出记录纸,边点数边比一比,“你的多还是我的多”“下次我转的点可能会比你多”。

反思与推进:

幼儿的兴趣点已不是简单的造型,他们在操作表现出对数学探究的兴趣。镜头一中的孩子,由于个体差异,经常会出现漏数现象,还停留在个人游戏中,而同样的玩法,有些孩子就会想办法解决问题,体现了同伴间的互相学习。儿童能与同伴、老师或其他人进行口头或书面的交流会更好地理解和巩固对数的理解,使数学的思维具体化。从镜头二不难看出,在孩子的交流中,她们已经有了合作游戏的意识,萌发了新点子,加入了“比一比每次谁转的点子多”“比一比谁身上的夹子多”等游戏。

在游戏分享交流环节中,我引导幼儿分享交流,并着重表扬了孩子互助,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以及自发“比一比”游戏的创新表现,提出了问题:“两个人一起玩夹子,还有更好玩的游戏吗,怎么玩?”

四、结语

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以《指南》为依据,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规律,了解幼儿在发展水平、速度与优势领域等方面的个体差异,采取对应的策略和方法,引导幼儿在操作游戏中学习。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和分析幼儿行为的价值,不断调整教育目标、策略,做到观察分析在先,介入和指导在后,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 张宗芬.浅谈幼儿活动区游戏的观察和指导[J].读写算:教研版, 2015(23).

[责任编辑 房晓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