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李顺凯
摘 要:文章通过研究国内外有关支架式教学的基本理论,重点整理了支架式教学理论及其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了小学学生在习作方面的现状,找到了存在的问题,并对原因进行了分析归类。同时,研究应用支架式教学策略提升小学生起步作文能力,其切实可行的策略有:范例性教学、结构性教学、情境性教学和反思性教学。文章在提升小学生起步作文能力方面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作文;写作能力;支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2-010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2.066
小学写作是语文学科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语文学科教学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学习应着眼于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在拓展与运用中发展思维,有良好的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与习惯,同时通过优秀诗文的熏陶,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与鉴赏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选题力图通过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的分析,把支架式教学理论和小学作文教学结合起来,找到一条适合小学作文教学的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进而改变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小学生起步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育理念落后
教师没有将自己定位为主导者的角色,认为协助学生审题后,习作是学生自己的事,跟踪指导会打断学生思维,所以没有提供支持,让学生自己构思、完成。但是在写作前,教师会帮助学生分析题目,设定框架,这样有助于刚学习作的孩子,但是也会造成学生作文的模式化,容易雷同。
(二)教学方法俗套
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即:教师出题,学生写作,然后上交。但是,学生在习作时,教师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导致很多学生机械参考范文,一些学生很依赖参考书籍。而教师没有找到新型的、更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改变这一现状,课堂上很少运用多媒体等直观手段进行作文教学,没有为学生提供观察的空间,大部分教师没有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在小学课堂上,教师仍然是主角,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在聆听着教师的教诲。一般来说,题目教师出,作文标准教师定,学生存在困惑或障碍也无法得到解决,导致学生作文的创造力得不到发挥,受时间和课堂教学的限制,教师通常没有提供小组交流作品的机会,学生对习作成果期待值越来越低。
(四)评价方式单一
虽然一直在进行作文教学改革,但评价方式还是非常单一的。教师的分数仍然是作文水平的体现。教师也存在走马观花的现象,不能面面俱到,不可能对每个学生的作文全批全改,学生也不能自评,最终导致学生对作文缺乏信心。
二、支架式教学在作文能力发展中的功能
(一)建构功能
认知是一种连续不断的建构,这种建构过程中有两个过程,即:同化和顺应。所谓同化就是指学生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时,对客观环境所传来的信息进行筛选和重组的过程。顺应是指学生改变自身状况来适应客观环境中不可顺应的信息。通过这两种方式,学生自己得到提升,形成了对知识的建构。支架式教学就起着这样的作用,学生不一样,最终达到的目标就不一样。
(二)生成功能
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给学生方法,“授之以渔”,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时能自如地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给学生提供支架,就是教给学生方法。这就是支架式教学的生成功能。当学生头脑中有了各种类型的“支架”,就能在自主学习时选择恰当的支架,完成习作任务,这就好像在学生脑中搭建了各种脚手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三)调控功能
学生在完成习作时,教师要求学生自己检查之后,教师进行评价。教师其实成了学生习作评价的“法官”,学生并未养成自主修改的意识和能力。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其习作水平。学生通过支架,能判断自己的习作是否符合要求,具体的表达是否存在问题等,这就好像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学生就能在写作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和调整。
支架式教学的这三种功能,形成了一个立体的体系,不仅关注了刚学习作的学生,还关注了学生未来的习得和发展,同时还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一举三得。
三、起步作文支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结构性教学
作文提纲其实是对写什么、怎么写作的一个简单计划。列提纲,就是做作文计划。作文提纲能反映作者在谋篇布局的考虑,是一个整体性的、框架性的、结构性的表达。有了前期的积累和基础,就可以引导学生学写提纲。但由于三年级属于起步阶段,作文提纲并不是学习内容之一,只是辅助写作的手段之一,所以内容尽量简洁、结构尽量清晰即可。
(二)情境性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孩子的兴趣,给学生营造出真实的、快乐的学习环境,也许会得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作文兴趣,让学生身临其境,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样做还能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三)反思性教学
教师根据不同的学情设计了具有层次性的支架。学生在掌握这些支架后,在检查习作时能看到习作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自主修改。这样从写到改,才实现了写作能力的提升。支架式教学实现了学生从构建、生成,到自检、反思的过程。
四、结语
支架式教学理论最重要的是要发现学生最欠缺的地方在哪里,并根据学情搭建适合的支架,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和指导,从而顺利完成学习写作任务。但笔者研究范围、深度有限,有些方面,需要大量提高,对支架式教学实施策略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同时期盼更多的人参与到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研究中。
参考文献:
[1] 黄文武,黄文伟,张正中,刘小湘.支架式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管理,2006,(1).
[2] 秦桂毅,王兄.浅谈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桂林教育学院学报,2000(14).
[3] 陈炳伟.支架式教学模式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研究,2003(11).
[4] 钟裙红.搭建支架,适度引导一学生自主评改作文初探[J].学语文,2008(2).
[责任编辑 齐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