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企业竞争战略看企业成长

时间:2024-04-24

黄颖

摘   要:“競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通用的一般的企业竞争战略。在广泛的市场中,有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而在细分的特定市场中使用的战略便是集中化战略。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解释说明这三种企业竞争战略,由此引出三种不同的企业竞争角度,分别是不争之争、竞争转为合作以及以为产业发展、人类进步作出贡献为初衷。企业竞争作为企业成长的立足点,唯有以德为本、注重内生性的成长方可使其基业长青,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企业竞争战略;升华;企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05-0015-03

一、企业竞争战略

经典的理论是经久不衰的,虽然目前很多学者对企业竞争战略进行了补充,但还是万变不离其宗,为了在竞争的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以获取一席之地,在大多数企业身上都或多或少能见到这三种战略的影子。

(一)成本领先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尽量地压缩成本,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企业因其较低的成本,可以形成市场中的进入障碍、增加企业讨价还价的能力等等,然而如果过度专注于低成本可能会导致其忽视顾客需求,也容易丧失质量和特色,甚至可能会深陷价格战的泥潭之中。

丰田的生产方式就是典型的运用成本领先战略的代表,丰田在生产过程中所建立的“看板体系”是一种逆向控制生产数量的供应链模式,它以最后一道生产工序为起点,由后一道生产工序在需要的时候向前一道生产工序索取材料,而前一道工序也只需要生产后一道工序所需要的数量即可,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生产过剩的问题,也能够及时发现不合格的产品。除了“看板体系”,丰田的生产方式还强调实时存货、排除浪费、生产平衡化等等,严格按照消费者的需求生产必要的数量,排除各种不必要的时间、人力等资源的浪费,尽量使需求与供应达成平衡以降低库存与生产浪费等种种措施都指向了成本领先战略。

(二)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战略,顾名思义,指的是企业通过提供与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不同的别具一格的产品或者服务,以此来树立竞争优势的竞争战略。但差异化战略对企业的研发能力提出了不低的要求,除此以外,还要求市场上存在多样化的需求,而且使用类似的差异化战略的竞争对手很少,最好是独树一帜的。除了增加企业讨价还价的能力、降低替代品的威胁等种种优势之外,它还能降低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程度,消费者愿意为其独到之处买单。但是使用差异化战略需要避开一个误区,就是不能够机械化地制造差异,这种差异化是建立在市场上确实有这种需求的前提下,或者说差异化得是合理的,否则便是无意义的。

海尔集团的理念中有一个被称为“浮船法”的观念,指的是在参与市场竞争时,永远要比竞争对手略高一筹,半筹也行,这种观念反映到战略选择上就是差异化战略。在早期国内家电冰箱供不应求的时期,许多厂家只追求数量,疯狂地生产,在短时期内他们确实获得了巨大的利润,但是海尔集团始终将质量摆在第一位,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再尽可能地提高产量,这样长时间下来,海尔树立起了高质量的口碑,以质取胜。后来质量管理风行全国,许多家电企业也都将质量追了上来,此时,海尔集团在质量上的差异化优势就被不断地削弱了。当时许多家电企业打着没有售后的口号,强调提供的产品的质量好到不会损坏,以此来吸引消费者,但是海尔这时将目光又转移到了服务上。通过提供人性化的售后服务,海尔集团又进一步拉大了自己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异化优势。

(三)集中化战略

集中化战略是指企业聚焦于某一细分市场或者领域的战略,通过这种战略可以得到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效果服务及特定的目标客户群,以此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它适用于存在不同细分市场的行业,消费者有特殊偏好或者需求;产业具有足够的规模和增长潜力,因为如果没有市场潜力和利润空间,企业也是不愿意进入的;在这个细分的领域中鲜有竞争对手,因为在行业的领导品牌或一线品牌面前,其他中小企业是没有实力去抗衡的,但是往往一些领军品牌或者一线品牌,对细分市场不够重视或者还没有重视,那就等于给了这些中小企业一个发展的机会或者空窗期。集中化战略的优势在于它可以集中使用整个企业的力量和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某一特定的目标、专业化程度更高,避开与竞争对手直接竞争等。但是过于狭小的目标市场可能难以支撑企业到达必要的市场规模,同时,顾客的需求是瞬息万变的,一个细小的改变都可能导致集中化战略的优势被削弱或消失。

王老吉将目光聚焦在凉茶这一属于饮料行业的一个细分市场领域,在品牌打造的初期,突出了“预防上火”这个中医概念,作为饮料产品的附加价值。而且在广告中的画面都是年轻人在吃火锅、烧烤等辛辣的食品时,举起手中的王老吉碰杯,说服了更多的消费者相信这款饮品的去火功效。

(四)企业竞争战略的结合运用

稻盛和夫先生提出了著名的阿米巴经营,被无数的企业家们争相模仿与学习,在许多成功的企业身上都能看到阿米巴经营的影子。阿米巴经营是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这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员工的成本意识和积极性,因为阿米巴组织在完成一定的经营目标时,需要通过降低成本费用增加利润,而日常事务都由阿米巴员工执行,所以需要增强阿米巴员工的成本意识,他们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成本费用水平。稻盛和夫先生在创立京瓷的时候,迫于没有客户的无奈,他做的都是同行不要的、放弃掉的业务,也许不是出于本意,但他走上了差异化战略的道路。同时,他也坚信只有外行才能做出全新的创新。京瓷经常会接受一些以当时的技术水平很难完成的订单,顶着外界的压力和风险一头扎进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凭借着团队强大的凝聚力和冲劲,他们每每都能取得成功,因而一直能够走在行业的前端,成为行业的领军品牌。

二、企业竞争战略的升华

(一)不争之争

许多卓越的企业并不是靠竞争出来的,而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专注于自我、开发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不断地创造新的价值,做的是不争之争。就像乔布斯,苹果的成功也不是同他人竞争出来的。他就是坚持做别人不做的事情,他多次强调客户在使用MP3、使用手机时多么不方便,他认为现有的电子产品还不够人性化,所以决心改变这些且决不妥协。在他的坚持下,苹果公司推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产品。在十五年前,可以说市面上的手机产品处于“百花齐放”状态,光是外观上就有滑盖的、翻盖的,但是现在几乎所有的产品都是“性冷淡风”,从一开始所有的按键都被取消,偌大的屏幕只有一个“Home”键,到现在是连“Home”键都被取消,满眼都是屏幕。每年的苹果发布会都能引起世界的关注,推出的新产品、甚至系统也不断地被模仿着,它就像是手机界的一个风向标。同样的,稻盛和夫先生在创立京瓷的时候也是因为承担了同行不敢承担的业务才由此打开了市场。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差异化战略就是不争之争,因为真正激烈的竞争往往发生在差距不大、价格也差不多的产品之间。

(二)竞争转为合作

把对手变为帮手,共同发展,携手共进。比如早期的土豆和优酷争得不可开交,双方都长期深陷亏损“泥潭”,但后来优酷与土豆的合并达成了共赢。再比如美国的AVK也曾是京瓷的竞争对手,但是后来他们通过互换股票的形式进行了并购,双方都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以及长足的发展。

(三)为产业进步、人类发展作出贡献

稻盛和夫把“应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作出贡献”作为企业价值观。就像他在创立第二电电时,是因为他觉得日本长途通信费过于昂贵,希望通过京瓷的参与可以降低长途电话费,为民造福,以这种“动机至善,了無私心”的崇高精神创办了第二电电。美国的默克公司坚定地执行着“保存和改善生命”的价值观,为人类的医药事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三、企业的成长

企业的成长机会支配着企业的生产活动,而这种成长机会包含了企业家所能观察到的所有的可能性,包括市场的外部诱因和企业内部的潜能挖掘,这就要求企业家不断地发现创造并利用这两方面的成长机会。因而企业家与经营者是有很大区别的,限制企业家发挥潜能的最大的影响因素源于缺乏对于新的经营活动和新领域的兴趣,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企业家没有野心,企业的成长就是有限的,企业家的野心是企业成长的第一步。

(一)外部诱因

外部诱因指的是企业家通过对外部环境的观察发现的可供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比如对于特定产品的需求的增长或者可以获得更好的市场地位或一些垄断优势的机会等等。这种外生的成长方式一般是通过扩张的形式实现的,而扩张的形式一般分为利用自身的资源开辟新市场以及收购现有的企业来获得市场两种。就像现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仿佛是个新的风口,有许多闻所未闻的新企业一下子涌入我们的视线中,如蔚来、理想、小鹏等等。在一些行业的领军企业或者大企业面前,中小企业是没有实力与之抗衡的,但是在一些还没能引起大企业的重视的市场里,这些中小企业有了发展的机会。除了这些新兴的企业,在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增长34%的基础上,许多企业跨界进入这个市场想分一杯羹。比如说出“乘着风口,猪都能飞起来”的名言的雷军,也在2021年3月份宣布小米将进入造车领域,而在去年,小米是通过与多家汽车企业展开合作的形式先行进入该领域,比如小米手机可以成为小鹏、比亚迪的车钥匙,贴到车身上就能开门,还有小米手表也可以智能控制部分蔚来汽车。

(二)内部潜能挖掘

挖掘内部潜能,首先要让员工能够“各司其职”。企业家或者管理者通过对员工的观察,要将他们合理安排在其擅长的岗位上,这样才能让其真正发挥出作用。其次要能够“物尽其用”。因为企业作为一个资源的集合地,有许多资源可能并没有完全运用上,造成了资源的“闲置”。人力资源以及物质资源的运用是需要琢磨的,需要企业家或者管理者“慧眼识珠”将资源更好地利用起来,有些看似已经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实际上可能还存在更好的利用方式。

在业务扩张的初期,对于规划、监督、调整的管理能力的需求是很大的,因而企业不断派一些人才去往前线参与项目,让他们的管理能力得到快速增长,其实也是在增强企业的管理能力,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的成长离不开员工的成长。而当企业步入稳定运营之后,对于管理能力的需求可能不再那么大了,而此时可能就会出现管理潜能过剩的情况,进而产生扩张动机。

(三)不确定性与风险

只要是人,就会存在主观上的局限性,所以企业家的判断影响着公司成长过程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各种对未来的主观不确定性可以追溯两个原因,一个是企业家的性格,还有一个就是企业家所获得的资源和信息还不够充分。而资源的投入与产出都是有成本的,越是专业化的资源,其投资者的风险就越大,因为越是专业化的资源,其局限性就越强。所以在目前,大多数企业会通过签订长期的交易合同来规避这一风险。

公司可以利用来获得成长的机遇会被主观的不确定性和客观的风险所局限,而局限的程度则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管理潜能,比如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对扩张进行规划的能力等等。在处理不确定性和风险时不可避免地会占用企业的管理能力和资源,这就降低了可以用于扩张的管理潜能。

四、结语

企业的竞争是企业成长的立足点,企业的发展过程相当不易,企业内部或外部的成长诱因需要通过企业家敏锐的嗅觉和观察力去挖掘与发现。然而这还只是企业成长的第一步,如何利用这些诱因使得企业获得内生性或是外生性的成长也是同样重要的。企业的发展瞬息万变,若是企业内部或外部有成长诱因,那么毫无疑问应该抓住内部或外部的成长的机会,但应当注意,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当企业内部与外部都具有可以使得企业获得成长的诱因时,企业切记不可贪心,因为管理的资源和潜能是有限的,如果同时将精力和资源花费在两方面,极大可能会得不偿失,反而错失了机遇。

如今不少企业似乎都有一个“通病”,即现有业务陷入瓶颈时,甚至现有业务还正在稳步进行时,总是想去尝试进入当下最火的行业分一杯羹。比如前几年的房地产市场非常活跃,于是有很多企业搁置本业,转而投身房地产项目的投资行业;听说液晶电视赚钱就进入液晶电视行业;听说空调和智能手机赚钱就又一窝蜂地涌入。但专心致志深耕现有业务才是企业的立足之本,就像日本的数不胜数的长寿企业与其一直坚持的工匠精神密不可分,他们扎根于自己的核心工作,又能够不故步自封,不断地发现外部环境的机遇变化,一轮轮突破自己既有的限制,成长起来。比如任天堂最早是生产花牌和扑克牌的企业,他们一直都在思考如何为顾客“创造独特的娱乐方式”,在不断地挖掘企业内部潜能之后还能够捕捉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将游戏领域的业务做到了极致。

企业在市场中竞争时,企业内生性的成长显得更为重要,但是许多企业往往都忽视了这一点,盲目地去扩张,想以这种形式获得更好的市场地位,于是他们将资源和管理能力都倾尽在外部扩张上面,企业一直得不到内生性的成长,最终导致“大企业病”。在市场中,企业不可避免地会被卷入到竞争中,而企业选择的竞争方式也决定了企业的成长路径,无数个例子向我们证明了企业在竞争时以德为本、关注内生性的成长方可基业长青,在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责任编辑   刘   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