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张成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方便,也带来了挑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利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在不断的应用过程中,看到了信息技术的好处。本文就根据化学课程自身的特点,对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09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6.059
为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要积极开发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在众多的资源当中,我认为网络技术这一块是非常好的现代化资源,相较于以前的纸质资料,有相当大的优势,简洁便利,灵活多样,随时都可以用来教学。以前要查找资料,都是到几十公里外的县城去买资料书,去了还不一定有。即使买回来了也是一家之言,只能在实践中自己再摸索总结。所以,对有关问题的看法见解,必须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慢慢明白。现在有了网络,可以随时对各家之言进行对比分析,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水平,实施合适的教学策略。我认为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无法对大量的实验一一进行验证,现在有了网络,很多知识利用网络就轻而易举地实现了。现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给化学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可以说化学教学,眼前是光明一片。如何应用信息技术这一教学模式,我就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一、信息技术在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应用
一次我看见有位教师在网上找了半天资料没找到,我说就在课本啊!他说书上的想制作成信息技术很麻烦,网上下载一个就行了。过后我想,有的知识没有必要刻意去“化妆”,就原始原味的非常好啊!比如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在这里,我向大家谈的就是要科学地利用网络制作课件,要适可而止,不要盲目地一哄而上。我们首先要正确地认识新生事物,让它在与教学结合的过程中,一定要理智,清醒地看待,惟其如此方能开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走出一条康庄大道来。课本中的资源包括书中的插图、书后面附带的光盘、书中附带的网站。我在讲“燃料及其利用”时,就到书上附带的网站去打开相应的链接,把神舟飞船和常娥一号卫星的发射场景,直接打开让学生观看,学生既看到了我国航天航空技术的迅猛进步,又直观形象地感受到了“燃料”的科学利用。这就是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不是说你自己做个课件就是信息技术,两者是有区别的。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上好化学课
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以前就是幻灯片,现在大家都在应用微课,这是一种更加短小精悍、能突出某一知识点的授课方式。以前的课件把图像、声音、动画、特效能集中到一起的软件不多,效果还不理想,所以,很少有教师使用。现在的信息技术克服了上述缺点,单就一课中的重难点,集中制作一个课件,展示给学生,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加深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例如原子、分子、粒子是怎样构成我们眼中的宏观世界的,一般情况下是很难想象出来的,因为微观世界只能借助仪器才能看的到。这时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这一教学难点,可以形象感知构成微观世界的各种微粒,无需再通过其他途径去了解了。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初中化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有的学生对非常简单的化学方程式搞不清,究其原因还是没有记住,没有记住是印象不深刻,那么我们就要利用信息技术加深学生对方程式的印象,巩固记忆。如电解水:2H2O通电2H2↑+O2↑,然而好多学生依然写成了:H2O通电H2↑+O↑,诸如此类的错误原因,还是学生对化学方程式没有彻底的理解。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有的教师说是学生没有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这个解释有点牵强附会,我认为还是教师上课时没有加强学生的印象,学生对教师讲的内容模模糊糊,一知半解。假如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形象生动的课件,把整个化学反应的过程演示出来,而不是单从嘴里讲解出来,我想学生一定会记忆犹新、印象深刻的,故而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写错。
四、巧用信息技术解析概念加深学生的理解
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往往似是而非或者是一知半解,看起来非常容易记住的概念,结果有很多就是记不住或者是理解错误,给后面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而利用信息技术,就能轻而易举地化解这个不是难点的难点,如“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对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因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因此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需要讲究方式方法,那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将定义溶解度的几句话剖析开来,其教学效果比直接分析好很多。用信息技术逐次展开对溶解度的理解:其一,“一定温度”是首要的条件;其二,“溶剂的量为100g”,不能是101g也不是102g或者是其他的量;其三,一定是“饱和状态”的溶液;其四,溶质所溶解的克数。如果少了其中哪一句都不能构成溶解度的“定义”。还如我在教学“电解质”(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就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时,就想到学生容易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混淆的状况,因而特意利用信息技术剖析“电解质”:一定是化合物;此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有导电性;导电的条件是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比如NaCl是电解质,Cu丝也能导电,但Cu是单质。
五、利于信息技术做好化学复习教学
在九年级最后的复习阶段,我在复习元素和原子、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等内容时,就把要复习的内容制作成课件来教学;还如教学中经常要对三种酸(Hcl、H2SO4、HNO3)、二种碱(NaOH、Ca(0H))等进行教学,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将很难集中简练地突出所要讲解的东西,以加深学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各个知识点。
总之,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利用,极大地降低了教师备课的难度,提高了授课的效率,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利地促进了信息技术的推广和运用,为信息化教学改革开辟出了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冯燕瑛.培养学生化学自学能力的途径[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7(12).
[2] 张丽.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J].中学化学教学参 考,1999(4).
[责任编辑 吴海婷]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