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掌握提问技巧,打开历史课堂“金钥匙”

时间:2024-06-04

王妙

摘 要:素质教育新形势下,历史课堂教学之提问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其重要性不必多言,但提问的技巧却需要教师共同研究。教师要在明确历史学科特点的前提下,注重对提问技巧的有效把握,使得课堂提问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同时也要注意提问的原则。本文笔者本着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则,为进一步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浅析几点提问技巧,以期能够紧紧把握好、利用好提问这把“金钥匙”。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堂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11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6.070

历史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也是培养学生独立人格以及创新精神的重要渠道。而问题设计则是课堂提问的基础,也是课堂提问能否顺利展开的关键。因此,历史教师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结合不同的知识点、学生的认知水平等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合理提出问题,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一、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规律,提出的问题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若设置的问题难度小,仅停留在知识的表层上,比方说“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谁”等问题,学生不假思考就能回答的,这种提问没有实际意义。如太平天国运动是哪一年爆发的?地点在哪里?这种浅显的问题不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入拓展,因此也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提问难度太大,超出大多数学生的认知知识,学生绞尽脑汁仍不能得出答案,比如,宋明理学的精髓是什么。如果教师不精讲,学生也很难回答出来,课堂教学便会陷入僵局。

在提问时,教师一定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表象到本质的原则。例如,在教学《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内容时,可这样设计问题:

第一,导致美国经济病入膏肓的原因有哪些?

第二,为什么胡佛政府采取的措施对缓解危机只是“杯水车薪”呢?(这些问题属于复习旧知识,比较容易。)

第三,假如让你是临危受命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准备分几个阶段治理美国的经济呢?每一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又是什么?将会采取哪些具体措施,颁布哪些法令呢?(这些问题是立足新知识的自主归纳,难度适当提高。)

第四,颁布的措施尽管让美国渡过了暂时的难关,但是否从根本上消除了美国的经济危机呢,为什么呢?这样的问题循环渐进,都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规律层层推进的,便于学生快速进入到理想的学习状态当中。

二、创设问题情境,实现认知飞跃,使学生“会学”

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学生从“想问”到“会问”可以看作是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知识“由薄到厚”的量的积累过程。那么,如何让学生轻松地融合到这些问题之中呢?这需要历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知识的要领以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分散的知识进行有效梳理,逐渐实现知识“由厚到薄”的质的转变,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转变。此外,也要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解决新问题,进而实现知识的“再创造”。

例如,同样以《罗斯福新政》一课为例,在学习完罗斯福“以工代赈”的措施后,历史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中国西部开发的历史、现状及中央的政策调整等内容,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中国的西部大开发中可以借鉴罗斯福新政的哪些措施?请列出自己关于西部开发的设想。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真正体现出教与学为现实服务的价值,让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去解决新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

三、注重“提问”教学的艺术性

提问是一项艺术活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说过,“学生的注意力就像一只极易受惊的小鸟,当你走进时,它马上会飞走;当你抓住它并把它关起来时,以后就别想再听优美的歌喉。”在提问时,学生要注重提问方法,掌握提问技巧,这样对强化学生的认知很有帮助。

首先,提问表述要清晰。问题的表述要严密、详细并且清楚,还要能够为学生的思考指明方向,切记模棱两可。清晰明确的提问能提高学生准确回答问题的可能性。比如,“秦灭六国是在哪一年?灭了哪多少个国家?”这些问题在时间、空间概念上模糊不清,学生也就很难回答出精确的答案来。

其次,课堂提问的机会要均等。提出问题后,尽量让学生都能得到回答问题的机会,尽量照顾多数学生,兼顾少数学生。比如,采用多题联系提问法,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座位前后、左右顺序的学生轮流回答,放大多数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这样对学困生的学习来说也是一个莫大的激励。

四、创造良好的、和谐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历史课堂气氛对构建高效率的历史课堂教学发挥重要的作用。课堂提问要想激发学生的大胆探索,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对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都能情绪高涨、思想活跃地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之中颇具影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提问学生时,就不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对一些回答不出来或者回答错误的学生进行冷言冷语地挖苦嘲弄,这样会导致课堂气氛十分紧张,而且也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时候也会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逐渐失去学习历史知识的自信心与兴趣。

因此,融洽和谐的历史课堂氛围的建立对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有帮助,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当学生一时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要做的是启发引导,给他们再次表现的机会。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可以适当将这一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引导学生一一进行回答。这既能够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受到锻炼,又能够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这对推动历史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以及高质量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发挥着不可替代之作用。

总而言之,中学历史课堂提问教学的关键是需要结合学生的客观实际,结合教学目标任务,在提问的过程中本着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原则为出发点,在问题的驱使下使学生的思维与注意力始终处于最活跃的积极状态之中,这样的提问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历史课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陈自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历史课堂教学永远高扬的旋律[J].赤子(上中旬),2014(19).

[2] 章银杰,吴新华.“自主、合作、探究”式历史课堂提问艺术浅探[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01).

[3] 孔一帆.试论文史结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24)

[4] 孙颖.历史课堂提问技巧初探[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8(18).

[责任编辑 吴海婷]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