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时间:2024-06-04

郭立锋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文”是教学的基础,学生只有在一篇篇课文中认真阅读、深刻理解,才能悟出感,得到情,才能激发学生对“文”的兴趣,才能更近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挖掘文中的“美”,让学生找到思想共鸣,以此来撬动学生的心灵。这样学生长期受到熏陶,其审美意识、文学素质和人格感情会得到升华,各个方面也会得到协调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   审美能力     兴趣爱好    创造能力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5.108

众所周知,审美能力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感知美的能力、鉴赏美的能力、创造美的能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是美的载体,其可以传递世界任何角落的任何美,所以,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力求让学生在审美感的参与下,发挥课本中美的因素,把美与知识传授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一定的审美意识,使学生德、知、意、行得到全面发展。具体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中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师生共同诵读,体会文章的美

中学语文课文中收录了很多古今中外优美的文章,有抒情的、有爱国的、还有批判现实的,它们语言简练,意境深邃,很适合老师和学生一块诵读。当我们在读的时候就会发现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体会到文章的美,当我们真正体会到诵读的好处时,也就会进入一种不可言喻的审美意境中了。

二、引导学生感受情感美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课文中文章作者的情感直接或间接地表达给学生,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同时接受作者感情。但学生经常会以自己以前的经验去感受作者的感情,去体会文章中优美的诗句,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的作者描绘积极向上的现实生活,来表达对未来美好的向往;有的通过一个故事或一则寓言来抒发作者的情感世界。如《最后一课》中的小弗朗士把热爱祖国的感情都倾注在他的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把爱国主义感情凝聚在他用全身力量写出的“法兰西万岁”这几个大字上。这样的文章,只有让学生去认真听、仔细揣摩、反复推敲,才能使其与作者达到心灵的沟通,使感情得到升华,从而融入境中,而学生自己也会有所收获和有所感悟。

所以,中学语文课文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美,只要语文教师认真备课,带领学生一起寻找文中的美,学生的感知、鉴赏、创造能力就会得到不断提高。

三、将课堂作为创造美的平台

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他们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以上所说的都离不开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如果没有好的课堂气氛,教师又缺乏对课堂教学之美的挖掘,就不容易让学生参与到审美中去,学生也就没有审美态度和审美心情,就无法达到课堂审美的目的。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情感为媒介,用潜移默化的教学方法尝试创造课堂教学美。

(一)创建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达到心灵交流的和谐美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相互尊重,彼此有亲近感,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建立民主教学,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同时教师也要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要有人情味,并通过课堂教学这个平台,建立和学生的伙伴关系。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只有创造出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来激发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精神较放松的情况下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

(二)对学生因材施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创造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的新奇美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可以发现,当学生面对已经熟悉的教学内容时,无论教师采取多么丰富、具有创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很难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认识教师的教学和正确引导时创建好的学习气氛,以形成学生美感的先决条件。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认为中学生的认知要受到自己对自身所处环境思想认识的约束,还要受到自己对客观世界情感认识的约束;于此同时,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环境对中学生的学习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设适应中学生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体验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也要应人而异,如根据文章中不同的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诵读方法,有些课文,可以让学生采用口述的方式讲解,这样更能增加课堂的气氛,使学生乐于学习,如《皇帝的新装》;而有的课文是口语对白为主,教师为了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可以分角色朗读课文。而有的是一些优美的诗歌和散文,教师就可以配上音乐齐声诵读。但是我们在创造课堂的新奇美时,要以教学为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区别对待,使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对课文深层次理解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注重言传身教的语言美

语文除了识字以外,还是要与语言打交道的一门学科,教师应该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在讲课过程中要能够运用规范的、富有感染力的、言简意赅的言语来打动学生的心灵,叩开学生的心扉,增加学生的审美欲望。如在讲授《七根火柴》的过程中,我就要求学生进入角色,让他们扮演“红军博物馆”解说员的身份,给来参观的人员讲解展台上七根火柴的由来和来历,让学生能够自动进入共产党红军爱国主义的情怀中,并且在讲课过程中,自动引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思考生命价值的一段话:“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时……”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诉求,感情得到升华,教学氛围达到高潮,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极具魅力的,才是学生想要学习的,才是教师最终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总而言之,在中学语文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美,语文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欣赏文中的美,从而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阅读兴趣得到激发,感情得到升华,审美能力得到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苏霍林斯基.给教育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