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郝俊格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要有艺术性;课堂授课要有艺术性;课堂总结要有艺术性。
关键词:导入新课;课堂授课;课堂总结
叶圣陶先生说:“不要把阅读当成债务,要把他当成饥饿的人想吃饭一样”。学生学习语文做到和“饿人吃饭”一样,是语文教师追求的一种境界。但在目前教学领域中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强制性教学,这种教学容易引起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而学生一旦对学习失去了积极性、主动性,那么教师就会陷入尷尬境地。在语文教学中,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导入新课要有艺术性
在教学中,首先要重视新课的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的教材运用直接介绍法、题目分析法、温故知新法、创设情景法、故事引入法等等各种方法来导入新课。如在教学《范进中举》时,用了一幅恰好能概括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境遇的对联,以此来导入本课的阅读欣赏: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朝中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对联一出,学生哗然,学习兴趣马上调动起来了。
二、课堂授课要有艺术性
较高水平的讲授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如讲授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一律,不但使本来就视语文学习为“苦”的学生产生不了兴趣,而且也会引起“乐之者”的厌学情绪,这是一个值得语文教育者注意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能力为主攻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1.教学生会读。过去,语文教学总是面面俱到,一讲到底,“包办”过多,效率不高。针对每一单元的三类课文,我精讲讲读课,帮助学习课内自读课,完全放手课外自读课,给学生留下更多钻研的机会。学习讲读课,先让学生朗读、默读、跳读,达到会复述,从总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做到精讲,选重点、难点、能力生发点来讲。做到设问精当,讲所当讲;语言精炼,简明扼要;知识精确,准确无误;艺术精彩,引人入胜。如《范进中举》一课,有两个训练重点:①感知艺术形象。②欣赏讽刺艺术。对第一个问题,学生读了课文,特别是读了范进中举后,喜极发疯,癫狂不羁的一段,一个热衷的科举,醉心功名的形象跃然纸上,所以无需多讲。欣赏讽刺艺术,从对比的手法和漫画式的描写两点入手,进行分析,对比手法,学生一读大体明白。在对比中品味语言,在品味语言中深入领会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以及在科举制度下畸形人性和病态社会的无情嘲讽。文中未讲到的地方就让学生自己去查工具书,参阅资料,交流讨论来完成。
2.教学生多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自己善疑、会疑,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兴趣,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从文章的字词、句子、段落、选材、构思、立意等方面提出比较性、求异性、争辩性、想象性的问题,培养思维的敏锐性。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要进行表扬;提出的问题价值不大,也要进行肯定,肯定其勇气和胆量。天长日久,学生们就能深入课文,发现问题,自主质疑,有时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
3.教学生多说。学生提出问题后怎么办?我的做法是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是能力形成的过程。如学习《曹刿论战》时,有同学提出“肉食者真的‘鄙吗?” 围绕这个问题同学们分成了两方,两方都是引经据典,联系现实,各抒己见,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结果没有统一认识.当然,教师也没有统一答案,因为同学们通过讨论,深化认识,锻炼思维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教学中如果教师以偏概全进行讲解,必然束缚学生思维,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所以还是要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那既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又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增添良好的课堂气氛。
4.教学生会学。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法:总结常用文体阅读的基本方法,记叙文要把握叙述的顺序、人称、线索、事件和中心等;说明文要明确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等;议论文就要弄清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等;这些方法使学生发生了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使学生感到学习原来也是件很轻松的事情。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教师讲了“盼于勒”,“赞于勒”后,引导学生总结了方法,即,概括情节,划出描写神态、语言、心理的词句,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体会人物的性格,让学生们运用这个方法,学习了“遇于助”,“躲于勒”两部分,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
5.教学生多动。要求学生课内外相结合,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积淀语文素养。主要做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尝试。一是围绕课本进行积累,如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时,为了深入欣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一句诗,我们引导学生搜集整理送别诗,如《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在对比中,来体会诗人那天涯咫尺的乐观情怀。二是选择与教材相关的文章,让学生们进行迁移训练,在学习了《白杨礼赞》,就从报纸上选来《白杨礼吊》,学习了《捕蛇者说》挑选来“孔子过泰山侧” 一段文言让学生阅读,通过课内外衔接训练,提高同学们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要有艺术性
课堂总结尽管接近“尾声”,但也必须精心组织,精彩表演。在课堂总结中,我主要运用了衔接过渡式、联系媒体式、延伸探究式。衔接过渡式就是总结上文,联系下文,设下悬念,如《捕蛇者说》,第一课时讨论了前三段,我是这样总结的,“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永州的蛇很毒,致使蒋氏三代深受其害,那么当蒋氏听到作者说:‘更苦役,复若赋时,心情怎样?他愿意更换这份差使吗?好,下一节,我们再来继续学习。” 联系媒体式,就是联合现代传媒,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语文感情。如教学:《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时,我是这样结课的:这篇文章紧紧围绕“自信力的有无”的问题展开了批驳和立论,从而告诉我们,应当增强民族自信心,鼓起自信的大旗,勇敢地向侵略者抗争,向怯懦者挑战。现在正值我国建国六十周年大庆。六十年来,我国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改革开放,开拓进取,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让我们同唱《国歌》,为国庆献礼。于是,在铿锵有力的歌声中结束了这一课。这个结尾激起了学生巨大的爱国热情,产生了无穷的学习动力。延伸探究式就是选择课文中的生发点,设置得当的作业,理解文章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如《背影》,我是这样总结的:“本文主要回忆了车站买橘时父亲给自己留下了难忘的背影,表达对父亲的感激、思念之情。文中抓住买橘这一细节进行了细致描绘,“背影”就显得尤为传神、感人。这样以小见大,升华感情,突出中心的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下去以后,大家运用细节刻画的方法,以《妈妈的背》为题进行细节描写,看谁写得好。”就这样结束了这篇课文的学习。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宋代理学家朱熹说:“教人未见乐趣,必不乐学。”只要我们语文教师把语文授课当成艺术表演,就会激发起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