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摘要:初中数学已被公认为一门基础性强、知识严谨的学科。随着数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变化,学生学数学的能力有时不适应,尽管越学越用功,却越学越吃力。部分学生开始对数学产生害怕心理,随之产生厌学情绪。其中学困生比例较大,初二年级表现更为明显,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探讨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和对策,值得我们去思考、研究。
关键词:数学教学质量;学习分化;教学对策;学习成绩
初中生是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呈现比小学阶段更严重的趋势,学困生所占的比例较大,特别是初二年级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笔者深入分析了部分学生厌烦数学的根源,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首先,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重要内在心理因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动机、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学困生身上正是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的性,久而久之,他们先是厌恶,继而放弃。学生自学能力差,缺少解题的积极性,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时不注重步骤、过程,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遇到问题不会思考,畏难情绪时有发生。
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是始终与不断克服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科目增多,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较强,有的学生适应性较差,表现在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其次,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技巧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的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归纳掌握知识、形成基本技能,致使其成为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学生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其结果往往就是产生厌学情绪,放弃学习数学。
再次,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的要求。初二阶段是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中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外,重要的是有些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有效地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二、减少学习分化的教学对策
(一)全方位了解差生,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实行分层教学
差生不仅学习成绩差,而且纪律也差,不是上课不注意听讲,就是课后玩,而且经常抄袭别人的作业,渐渐地他们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但是当我们深入其中,全方位地去了解他们就会发现,每个差生心中都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有的同学是因病造成知识的不连贯,致使一次听不懂步步听不懂。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研究学习不好的原因,建立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只有教师和学生之间心灵互相沟通,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另外,教师还应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应多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学习退步的原因,对症下药,在教学时可实行分层教学,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这样既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又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吃饱吃好”,从而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强“学困生”帮扶转化工作,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与学习兴趣
学困生在学习中的最大障碍就是信心不足,并且在学习生活中,很少有成功的体验,作业错误多,考试失败多。屡次的错误和失败使他们灰心丧气、失去信心,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差生的闪光点,发现他们有一点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其实,差生获得成功的同时,教师给予肯定是非常重要的,哪怕是极小的成功,都会引起他们内心的激烈震动,这很可能成为他们上进的第一步,会帮助他们树立起学好数学的坚定信念。因此,教师要加强“学困生”的帮扶转化工作,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要充分理解、尊重他们,经常与他们进行心灵沟通,多增加情感投入,以爱心去教化他们,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予以肯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应。
(三)做好学法指导
学困生往往差在既不会思维,又不会学习;既不会吸收,又不会消化。其表现形式是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课上抓不住中心,对问题不会分析。所以教师平时要多给差生指点学习方法,指导他们应如何去学。
预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抓好学困生的预习环节,不仅能使他们提高听课效率,而且能培养学习兴趣。比如每天的作业可以布置预习内容,布置那些学生能回答出来的问题,效果很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也很重要,加强学法指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使他们知道怎样学,让学生自己去探寻、研究,让学生处于乐学的状态,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做好学习小组的辅导, 发挥学生的帮带效应
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学习小组,比如五人小组,其中有两名差生三名优等生,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在小组内讨论学习,再评出先进学习小组,这样学生能够提高学习兴趣,有效地形成良好的班风。
总之,要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必须深入了解他们,注意发现和抓住他们的成功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作为教师决不能从初一就制造差生,放弃学困生,相反应加强对“学困生”的帮扶,打好基础,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为未来的人生撒播科学精神的种子,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作者简介:
闫凤红,女,1973年生人,1995年参加工作,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14年,多次参加区优质课评比, 获得奖励。平时教学工作中, 认真负责,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教学成绩突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