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张春贤 赵喜鱼
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值得注意的是,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教师与学生便成为教学过程中主要因素,对于两者之间关系的把握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传统教学理论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现代教学理论强调尊重儿童自主精神,又贬低了教师的积极作用,今天的教学改革,强调建立一种新型教学关系,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结合起来,使教师和学生共同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人。两者一方面各自发挥自主性、创新性,实现自我教育、自主发展,另一方面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促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因此,创新教育课堂教学中应该涵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互动过程。
教师作为主导者应如何引领整个教学在互动中创新,达到培育学生的目的?
一、互动创新,从学生自学中抓起
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语文教学大纲也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遵循上述教导和规定,在抓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任何学习行为的产生都由学习者自身的需要与有明确的目标相结合而来的动机支配。要实现课堂中学生创新学习,关键在于学生自身的精神状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坚持自我创新学习的动机、意愿和要求,教育成效的大小往往以学生内在的创新意识和精神力量为转移。而创新意识的形成即来自于人的天然的探索本能和求知欲望,更来自于学生的生活理想、人生追求及社会责任感。没有这些需要作基础,学生就不会把已经观察发现的问题上升为自己主动探索研究的课题,创新思维、创新行为也就不会产生,所以,进行理想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任务之一。
2.重视学生间的互动
教师要重视学生群体自学的形式,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学生群体自学,是指以讨论交流为主要形式的互相启发、互相更正、相互补充的学生自学活动,这种活动有利于发挥群体智慧的作用,能更好地强化创新意识的形成。因此,许多教学任务都是在学生的热烈讨论和激烈争辩中完成的。
二、互动创新,在课堂教学中落实
1.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满足人的爱和受尊重的需要,人就会感受到自己有价值、有用处、有能力,从而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易于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为了让学生的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一种氛围,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民主平等、团结和谐。我们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总是和学生一起读课文,学生小声读,老师洪亮流畅地读、准确清晰地读、饱含激情地读,教室内书声琅琅,学生情绪高涨,个个跃跃欲试。另外,课堂教学是通过语言完成的,以准确、精练而生动的语言吸引和启发学生是教师的基本功。教师的语言应该平中有奇,适时地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教师的语言应该流中有断,“断”出一段空白,任学生去填充涂抹,至于填充得是否实在,涂抹的颜色是否协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动起来;教师的某些语言应该是值得学生模仿的,如警句、格言、幽默对话等;教师还应该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解专业术语。
2.质疑问难——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没有问题的教育会扭曲人性,导致畸形的人格。我国古代就十分强调读书要“存疑”。孔子认为“疑,思之始,学之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上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学生采取“两欢迎,三允许”的政策,即“欢迎质疑,欢迎争辩”、“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质疑的情境。教师要把握好提问的三个要素:提问的时间、环境(氛围)和问题自身。一言以蔽之,应在最佳的时间、最活跃的环境(学生的求知欲最强时)下,提出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向老师发问,也同样要注意上面三个要素。教师课前要充分考虑,讲到什么时候让学生提出有利于全体学生掌握新知识的问题。有经验的教师,不是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就立即回答,而是鼓励学生先连续的提问,然后有所选择地回答,而且发动学生互答。这样教师把学生深深地引入到对课文的品析中来,很好地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积极启发思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
语文学科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具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培育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基础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创新人才培育中的学科优势,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把学生培养成敢于创新挑战的高素质人才。从人的社会交往活动来看,大凡成功的合作都是“互动”的结果。课堂教学是特定条件下的社会交往活动,师生同样需要互动。
三、互动创新,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得到强化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必须树立大语文观,开展丰富多彩色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享受到创新的欢乐。
1.编课本剧、话剧: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本剧或话剧是一种高强度的思维创作活动,需要根据课本内容将文章改编成剧本形式,将相关情节重组,使剧本符合生活实际,学生当演员主要是揣摩角色,使所演角色符合剧本中心的要求,又能渗透学生的个性。如学完《将相和》了解了文中的三个小故事后,请学生演一演这三个故事。学生十分投入,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令人惊讶的发挥,相当成功。
2.读书活动和读书征文:培养学生的语感
众所周知,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教材是一个重要途径。但仅仅依赖教材是不行的,光靠课堂45分钟也是不够的。定期组织读书课,不定期的组织读书经验交流会,鼓励学生记读书笔记、写周记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想读、爱读、能读、会读。正是这样的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施语文创新教育。
总之,语文教学要实现创新,就要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广留时空的余地,用教师的“主动”带出学生的“五动”,即动脑、动眼、动耳、动口和动手,使师生在互动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培育学生的目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