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杨鹤亮
目标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但无论在其实质上还是在其执行过程中都仍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下面就谈几点个人的粗浅认识。
一、从目标教学分类角度看,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之处
目标教学理论来自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说。其中三领域(认知、情感、操作)、六分类(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能够把抽象的、难以测定的、不易操作的教育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可以测定的、容易操作的教育目标。改变传统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忽视能力培养的做法,从而使语文教学重心转向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注重能力培养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为主,更为主要的是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机械地把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划分为三个领域,这就在形式上破坏了文章的整体性。因为一个人对一篇文章的感知过程是大脑的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很难清晰地划分出哪些属于认知领域,哪些属于情感领域,哪些属于操作领域。这也就是说整个理论体系缺乏整体性。其次是关于六分类中的六个层次。其中识记是指对特殊事例和一般事例的回忆,对方法和过程的回忆,这些回忆都属于对原来材料的再现,这也是对学生要求最低的一个层次;理解是指对重要词语、句子及篇章的初步把握和整体感知;应用是指在某些特定的和具体的情境里使用抽象概念。这些抽象概念可以是一般的观念、程序的规划或一般化的方法,也可以是必须记住并加以运用的原则、观念、理论,这就涉及到对一些课内知识的延伸把握。同时可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起到相应的指导作用。由此看来,以上三个层次的分布是随着学生对课文领会程度的逐步深入而加深的,这样的分布也是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的,是科学的。而其它三个层次,分析、综合、评价,相对来说对学生能力水平的要求是很高的,而且它们都属于同一个思维层面。学生通过分析得到组成文章的各种要素,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再通过综合把它们还原成原来的整体,最后的评价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对材料和方法做出相应的判断。所以,把这三个层级割裂开来显然不符合思维连贯性的要求,是不恰当的。
二、教师在实施目标教学过程中有明显流于形式的现象
无论哪一种尝试都有其相对固定的模式,目标教学也是如此。但是就目前来看,一部分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有明显的流于形式的倾向。
首先,教师对目标教学的实质认识不清,理解不透。认为目标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之处在于上课伊始给学生展示一下所谓的目标就算了,所以就有了这样的做法:导入新课后,教师或用小黑板,或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1、2、3、4……,然后就开始按部就班讲授,一节课完成后,连自己也不清楚完成了哪些目标,未完成哪些目标,就更不用问学生的掌握情况了。其实,这种做法是有悖于目标教学的。教学目标在目标教学的整个体系中是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教师整个课堂设计的中枢,也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指南针。之所以要把教学目标出示给学生看,就是要告诉学生本节课师生要共同解决哪些问题,学生学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哪些问题,那么,教学目标就应该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始终看得见,摸得着,不能是“昙花一现”,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学习目标完整的写于黑板的一边,要明确目标的展示不是一种形式,展示后还要复读目标、解释目标,必要时还要由学生复述目标。
其次,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敷衍了事,缺乏整体性和全局观念。前面已谈到教学目标在教学环节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教师首先要做到胸中有全盘棋。明确所授课程在全册书中的位置,明确本册书在教学阶段中的位置,关照全局提出学习目标,是目前计划与长远计划相结合的做法。如义务教育初中课本第四册教材编排的目的就是联系实际生活,着重培养学生的议论能力。这就关系到教学大纲中对初中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要求。要求初中学生能够写一些较为简单的议论文,能够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的有关知识即可。第四册课本是学生初步接触较为正规的议论文。这样,就应把对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的分析作为重点,也就是说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的找出一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分清事例论据和道理论据,把握一些较为简单的论证方法。其中又开始接触立论与驳论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友邦惊诧”论》这篇课文时,就该把学习驳论的有关知识作为重点目标来突破,如“学习并掌握驳论点、驳论据的方法”,其它的知识点就可以相应淡化,或把一些基础知识内容转移到其他课内。
三、有些教师常常舍弃矫正手段,留尾巴
目标教学能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留尾巴,不算总账。恰当使用矫正手段,对没能达标的项目,按照学生的不同层次水平分类进行补救,这样才是合乎目标教学要求的做法。然而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矫正的手段弃之不顾,不能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授课结束后,不去考虑学生的达标状况,不注重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这样,无论教师备课怎样的充分,上课如何的一丝不苟,效果也不会太好,因为学习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过程。需要师生间的和谐共振,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才能分析课堂授课的得与失,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这样,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够有理有据。因为无论多么好的教师都不会在短短的一节课内把所有目标都攻破,何况学生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都存在着个性差异。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分类分层解决问题,才能扫除尾巴,促使所有学生共同进步。
目标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师只有从自己做起,把握其精髓神韵,使之融会贯通于自己的心间脑际,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才能使之放射出奇光异彩,并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尽管目前在目标教学领域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我相信,只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去充实它,完善它,就会使目标教学这朵奇葩芬芳永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