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贾艳斌
摘要:培养健全的人格是当代教育的重要使命,文章通过分析语文教学在健全人格培养的特殊作用,提出通过语文教学,树立人格榜样,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等途径,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关键词:人格教育;健康人格;自我教育能力;人格榜样
人格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多种调查研究都证明: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最大的差异不是智力上的差异,而是非智力方面的差异,其中人格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健全的人格有助于人们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并能有效地为社会服务。时代的变革必然产生层出不穷的新观念、新事物,健全的人格是人们主动积极地调节自我适应能力转变的根本保证。作为跨世纪的青年一代,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急剧变化,必须具有健全人格。现代意识中人的意义的崛起促使人们对教育价值观进行深刻的反思。人们通过对人类发展的历史性分析并对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的横向对比研究认识到,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实现人格的成长。
在各科教学中,语文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呢?具体途径有以下几方面: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高扬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旗帜,激发学生在完善自我中塑造健康人格
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描写祖国大好山河、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的瑰丽多彩的名篇,也不乏表现爱国情感的名篇。教师应结合教材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雪》一词通过对北国雪景的具体描绘,发出了“江山如此多娇”的感叹,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也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豪迈情怀。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始终贯串着一条爱国主义情感的暗线。正是鲁迅先生对祖国无限的爱,并把满腔的爱化为报效祖国的动力,才使他看不惯醉生梦死、不学无术的清国留学生,毅然离开繁华的东京到条件很差的仙台学医,以实现“医学救国”的初衷。又是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对祖国命运的关切使他毅然离开日本回国,探讨“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路径。《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对亡国的痛、对祖国的爱又是那么扣人心弦。现代美文固然令人心旷神怡,而许多古诗文更让人如痴如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景象宏大,美不胜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莲叶托荷美,荷花映夏日,妙不可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江南清新秀美的月夜美景令人向往……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朗读、想象、体会伟大祖国的无限风光,以具体的爱国主义者形象来感染教育学生,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励他们为建设美好国家而努力学习。
二、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良好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作用,在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中塑造健康人格
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规范能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也是培养新一代社会主义公民具有文明素质的重要工程。其良好习惯的养成应发挥教师的熏陶、感染作用,应渗透于平时教育工作的各个细小环节之中,也应渗透于语文教学中。《俭以养德》、《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都在告诉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重要性,教学时应积极引导,并结合生活实际,指出一些学生的不正确消费观。教学《驿路梨花》时应结合学校“学雷锋活动周”告诉学生“雷锋精神”不可丢。《伤仲永》一文,仲永由一名神童到“泯然众人矣”,教育学生认识后天勤奋的重要性,养成勤奋学习好习惯。《皇帝的新装》应教育学生做一个诚实的、敢于说真话的人。《从三到万》告诉学生学习上应循序渐进,应谦虚谨慎。《怀疑与学问》告诉学生学习上应有怀疑精神。只要我们能把思想教育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就能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三、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塑造健康人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新《大纲》也明确地将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此,教师要恰如其分地组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人格塑造的机会。以往的教师节,学校都要求学生向老师献一点爱心,亲自制作小礼物。今年,我们组织教师节演讲会。学生为了写好教师教学生活的文章,利用课余、假期时间进行采访。在这一过程中,增进了对教师的感情和理解,磨练了意志,锻炼了思维能力,弘扬了尊师重教精神。
课外活动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有趣味,使之生动活泼的性格得到发展。课外活动可以和课堂教学适当配合,但不必处处配合。我每个学期都要带学生游玩一两次,“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饱览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景色,陶冶了情操,了解了风土人情;锻炼了观察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值得强调的是,语文教学中重视健康人格的塑造,决不是说可以忽视常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作用。认真书写、保持书面整洁、高质量地按时完成作业等看似琐屑的小事,同样能塑造学生严谨、求实、勤奋等良好品质。
总之,语文作为中小学的一门工具学科,教师应自觉地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健康人格形成三不误,为培养知识水平高、能力强、人格健康的跨世纪人才而努力教学。
参考资料
1.《人格教育学习资料》[J].
2.黄晨.《论人格教育目标》[J].《银川师专学报》.社科版,1993年第2期
3.《简析语文学科教学对健康人格形成的作用》[J]
4.魏国良.《简论人格教育》[J].《中学教育》(沪),1994年第6期
5.《当代教育的重要命题——健全人格的培养》[J].《教育学》,2000年第9期.
6.邢克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途径》[J].《天津教育》,1999年第7期.
7.周美桂.《池美、文美、情美》[J].《湖北教育》,2000年第7期
8.陈先银.《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学科渗透》[J].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