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王登涛
阅读有三个境界:一是读通,二是读懂,三是读透。小学阅读,读通就行;初中阅读,需要读懂;高中语文,尤其是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阅读,则要读透。读透,就是要对文章用心感悟,透彻理解,内化情感,产生共鸣,鉴赏评价;就是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人及己,由现象到本质,由一个到一类;就是要安排学生、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点拨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读有所思、读有所得。感悟,无疑应该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益、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新的增长点,应该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最高境界。
然而,我们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却有着太多有眼无珠的“阅”,有口无心的“读”。学生往往只是囫囵吞枣,食而不化,阅而无感,读而不悟,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一味强调阅读的数量,而忽视了阅读的本质,没有通过感悟内化文章的精髓,让文章的思想、感情、精神、内涵流淌在阅读者的血液里,提升阅读者的境界,化作阅读者的灵魂。这样的阅读,舍本逐末,买椟还珠,貌似枝繁叶茂,其实不结果实,到头来只是忙忙碌碌一场空。
《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要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对艺术形象的感悟和文本价值的独到理解,鼓励学生的个体体验和创造性的解读。”“应致力于对作品整体意境形象和语言魅力的感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创意和构思、意境和意象、语言和修辞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由此看来,新课标把感悟放在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突出位置,具体来说,笔者认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感悟创意
同样的一个故事,有人讲起来引人入胜,有人讲起来索然寡味,原因就在于你讲的是不是有风格,有创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风格,千篇一律如同千人一面一样令人生厌。美女必是貌比西施,才子一定学富五车,母亲总是满头白发,老师定然蜡炬成灰,就是落入俗套,缺乏创意。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尽人皆知,然而,大都停留在斯人已逝知音何求的感慨和惋惜而已,而林非先生则在《话说知音》一文中,劝慰俞伯牙应该继续弹奏出震撼灵魂的音乐,因为千辛万苦学来的技艺,不能如此轻易地放弃,不懈地追求必将会使自己找到更多的知音。这就是一种突破,一种创意。高中生的阅读,一定要在每一篇文章里寻找、感悟出与众不同的地方,领略文章独具特色之美。
二、感悟语言
同样的文字,不同的人把它们码放成不同的文章,就形成了不同的语言风格。语文之美首先就是语言之美,阅读文章首先要感悟语言。感悟语言要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吕锦华的文章《总想为你唱支歌》中有一句话“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这句话本身讲了南方的精致、纤巧、脆弱、柔软,但对这句话的理解还要想到文章主要描写的是大西北,赞美的对象是大西北,张扬的精神是粗犷、顽强、坚韧、不屈,因此,对这句话的感悟、理解、解读就要想到对比和反衬,明白其用意到底是在表现什么、突出什么。
三、感悟形象
文学作品总是离不开形象。于小说,人物就是形象,于诗词,意象就是形象。阅读,一定要捕捉形象,感悟形象,理解形象。读过了,感受了,和文章里的形象成了朋友,成了知己,才是读懂了,读透了。读过《红楼梦》,贾宝玉的痴狂,林黛玉的眼泪,王熙凤的泼辣,薛宝钗的端庄,就会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读过《三国演义》,刘备的老实,关羽的忠诚,张飞的鲁莽,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也总是如在眼前。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却依然心忧天下的老人。《离骚》当中,是一位爱国忠君,竭忠尽智,虽遭谤毁却无怨无悔的文人形象。阅读,要发现形象,分析形象,感悟形象。
四、感悟感情
形象是山,感情是水,山有水才能灵动,文有情才动人。赞可夫指出:“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变得高度有效。”要让每一次阅读教学在学生的心灵中真正留下痕迹,只有让情感去感染情感,让心灵去点燃心灵,让生命去感动生命。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涌动的是浓浓的化不开的亲情;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催人泪下的是至死不渝的爱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蕴含的是朋友之间的亲情。在阅读中感悟作者的感情、作品的感情,方是得其神韵。
五、感悟思想
文章如人,因为思想而深刻。感悟一篇文章的思想,就不会使阅读止于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而是走进深处、走进内心、走进灵魂。散文《门》的结尾写到:“门一关上,就永远关上了,通往消逝了的时间脉搏的另一个入口是不存在的。”是啊,开门是开始,关门是结束,任何一扇门的关闭其实都是永远,直到最后一扇门——生命之门关闭以后,就是一切结束的时候,没有另一个入口,没有来生。《河的第三条岸》讲了我和父亲的故事,让人费解的是,一条河有此岸有彼岸,哪来的第三条岸?仔细体会,用心领悟,就会发现原来这第三条岸,是心灵的空间,是意愿的牧场,是灵魂的梦境,是自由的天堂,是为灵魂而活着的生存方式,是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这样也就理解了文章,读透了文章。
六、感悟人生
阅读文章,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要得之于师,得之于心。看戏讲究戏里戏外,读书讲究反观自我。其实,读书一定要有我,读书就是在读我。没有了我的参与,阅读也就失去了意义。柯灵的《乡土情结》中谈到乡土情结,不正是我们自己的人生吗?无论过多久,无论走多远,抹不去的记忆里,是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田间的野草,村边的水坑,邻里的玩笑,甚至是伙伴的战争。让我们怎能不去孝敬父母,缅怀故里?我们自己,不也正如或者将来一定会如文章所言,告别家乡,万里投荒,为了生存,寻求理想吗?于是,阅读的过程也就成为了感悟自我的过程,陶冶自我的过程,升华自我的过程。
阅读本应是人生一大快事。高尔基形容自己对书本的喜爱时说:“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的确,没有一个学生不喜爱阅读,却有很多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不爱上语文课,这对于每位热爱阅读的语文教师来说无疑是个悲哀。其实,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不是无路可走,而是要找到合适的路。如果我们的阅读教学只剩下了条条框框,只剩下了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只剩下了教师的偏见和学生的笔记,当然也就会消尽了生命的色彩。而安排、鼓励、指导、点拨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无疑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我们的学生,也必能从提要钩玄,走向采花酿蜜,直到开山铸铜,形成自己的思想见解,收获自己的阅读之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