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时间:2024-06-04

王学恒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新课程教学中要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要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去探究方法,去完成任务,去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主动与同伴合作,去探究、发掘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这些都要求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乐于探究,从而培养学生创造地掌握知识,形成并积累创造性活动经验,形成学习动机,为以后分析和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但无论教师怎么想办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其前提都应该是学生要有问题意识。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应该是学生有问题意识,这是非常必要的基础能力。这样才有利于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使学生自主地获得新知识;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向上、进取的心理意识;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可以培养的。从心理反面看,学生正值少年时期,好奇心强,对任何的事物都感兴趣,都想探个究竟,问个“为什么”,都喜欢接触新鲜事物,而且这一时期也是人生中接受能力最强的时期,容易在外界的影响下形成习惯。这些都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基于以上的各项分析,本人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在各级领导都为课程改革研究工作大开方便之门时,以本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关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课题研究工作。

首先选出部分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他们是学生中具有代表性的群体。好奇心强,遇事总想问个“为什么”,总有许多的新奇古怪的想法,具有典型性。明确了研究对象后,开始集中研究的精力进行细致的观察分析。

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尽可能地消除和避免教师在学生心中可怕、威严的形象,使学生感到老师是平易近人的、和蔼可亲的。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有勇气在教师面前“敢说”。课堂中,通过创设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让问题就发生在学生的身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做到让学生“想说”。再利用“敢说”的基础,说出心里想说的问题。这就要给学生足够的表达时间,尽量地压缩课堂中教师讲授的时间和一问一答形式所用的时间,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阅读课本及相关的内容材料,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通过课堂点拨把学生的想法归为若干类,利用其中的与本课相关的问题引出该课的重、难点内容。教育家第斯多慧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恰当地运用课堂评价机制,对提出问题的同学进行评价,及时的表扬让学生有发现真理的成就感,以此来激励他们前进。此外及时地反馈、纠正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也很重要。这样逐步地让学生能独立地从自己的角度有建设性地对待学习的内容,甚至对教师提出质疑、进行争辩。达到师生间心与心的交流。以民主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在初级阶段,教师要及时记录下研究对象在课堂上说出问题的次数变化,以此来判断学生“敢说”的程度,这一阶段并不重视问题的质量,而且要观察该同学发言时的表情以及发言时的神情是否专注,来判断他是否“想说”,是否对本次的学习内容感兴趣,同时也是在判断教师自己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否成功地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自己设计的内容与学生的内心是否产生了共鸣。

在第二阶段,每一次教学完成后,都要求学生及时地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填写“我最想说——”,记录下自己对本节课提出的问题。教师再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对于提问题的同学的水平,即问题的内容,来评价学生的发展情况。这一阶段就是把问题的提出由量的要求转为对问题质的提高的要求。在这一阶段学生会有很多的闪光点,在进行质疑、提问、分析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会不时地摩擦出思想的火花。

经过一段时间的师生相处,几乎每个学生都可以与教师自由地交流思想,做到师生对话无心理障碍,学生和教师之间能畅所欲言。教师创设的与学生生活贴近的问题情境也总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好奇心,每一节课的内容也因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其呈现的方式总有新花样,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越来越乐于观察、分析、探究不断出现的问题,并积极地质疑而且能及时地主动地要求与同伴合作,或者与教师交流。期盼问题能得出结论而且愿意为之努力,乐此不疲。

总之,要争取让学生在上课时总能带着问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艺术地运用课堂点拨和课堂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大胆的质疑,大胆的发言提问,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好奇心,使其不自觉地有了探究问题的意识,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地联系已有知识,对相关内容自主地思考、分析、提出有创建性的独特视角的观点,不自觉地进行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克服思维定势把发散思维、集中思维、求同性思维、求异性思维结合起来。

对于不善言谈的性格内向的学生,与其沟通比较困难,同学之间不能顺利地进行合作探究问题,也就无法分享其他同学的个人想法,不能体会到合作探究的乐趣和问题解决时的那种释然的快乐。对于这类学生我采取了用书面形式辅助他们进行交流的办法,而且这样还可以记录下他们的问题内容。

学生受表达能力的限制,有些问题的内容由于表达得不恰当,致使一些有创意的问题变得暗淡无光,或者涉及的内容太广,是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不能理解的,无法进行合作探究,只能简化解决。为了让学生的亮点不再暗下去,就要求学生在语言上要规范,简明有条理,多给他们锤炼的机会。让那些善言的同学带动不太会说的同学,来激发学生说的欲望,使想说的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

学生形成提问的习惯,说明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具有了问题意识能力。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既增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又在无意中战胜了自己,超越了自己,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和思维,形成了良好的心理品质,且这种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助于其探究问题意识的增强,表现在各方面的学习中都是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形成的积极主动、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也适用于每个学科的学习。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