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西游北沙 乐趣无限

时间:2024-06-04

方美桃

一、案例回顾

近几年来,杭州市经济开发区在省规划课题《局域推荐儿童经典阅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经典阅读指导活动,带领学生品读经典,在经典中吸收文学精华,提升语文素养。

其中下沙第二小学以寓言神话等经典阅读为主,开设“阅读马拉松”拓展课程。随着课程的深入,孩子们慢慢养成了和自己对话、和身边的事物对话的能力,语言表达的素养不断提升。这学期,我们就在一堂普通的“聊书课”上见证了这种能力和素养带来的无限魅力。

1.聊书,聊出了新发现

寒假里,我们三年级组推荐孩子们阅读《西游记》。《西游记》想象丰富,上天人海、腾云驾雾;人物形象生动活泼、个性鲜明;情节曲折,跌宕起伏、险象环生。这些都深受学生的喜爱。

开学后,我们就举行了一次聊书活动,让孩子交流阅读的收获和体验。聊书活动设计很简单,围绕三个话题展开:(1)假如你能变,你最想变成西游记里的谁?(2)你对《西游记》里哪个故事印象最深刻?(3)你怎样把《西游记》推荐给别人阅读?

在聊的过程中,有一个叫钟维杰的孩子举手交流了这样一个感受,他说:“老师,我发现吴承恩写《西游记》有一个特点。”我一听,十分期待:“你小子竟然能发现吴老爷子写作的特点!说说看!”全班同学也立刻安静下来,四十几双眼睛齐刷刷地望着他。这孩子一激动就结巴,说:“我发现吴承恩写每个故事都是一样的。”

嗯?啊?什么?教室里一片质疑声。“根本不一样!”立马有人反驳。

钟维杰连忙解释:“吴承恩写打妖怪的故事,都是先说他们来到一个什么地方,然后师父被妖怪抓走,然后晤空找土地爷爷,土地爷爷告诉他什么妖怪,然后孙悟空去和妖怪战斗,打不过再找天上的神仙下来把妖匿收了。”

是诶!听他这么一说,全班同学恍然大悟。瞬间,我也如醍醐灌顶,告诉他们,这是写作中一种叫做“反复”的写法,童话、神话故事中就经常会出现这种写法。然后趁热打铁,说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运用,我们也来当一回大作家,来仿写《西游记》。比如说,师徒四人来到我们北沙书院,它们可能遇到什么妖怪?妖怪会如何为难师徒四人?他们又是如何脱险的?

这一下,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孩子们想象的大门开启了,学校的石像、石马、石棋,樟树、银杏树、海棠树,操场的单杆、双杆、云梯,农耕园的猪、羊、兔,连抽屉里的课本、钢笔、橡皮都成了妖精,都想吃唐僧肉,而且他们一致认为,孙悟空斗不过妖怪,会找学校的吕校长等校领导来收服。

2.仿写,写出了新高度

如何让孩子们刚刚打开的想象去铺展、去延伸,然后形成情节,化为故事,成为表达?我这样安排指导活动:

(1)分组合作,口头创编。让学生2-4人自由组合,畅想唐僧师徒四人来到我们北沙遇到什么妖精,妖精会如何为难他们,最后他们如何降服妖精。教师巡视辅导,引导他们进一步拓宽想象,把重点落在妖精会如何为难师徒四人上,展开故事情节。

(2)再读经典,熟悉章节。你们准备模仿西游记中哪个故事来创编?把这个故事好好读一读,看看吴承恩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章节中哪些描写在创编中可以借鉴。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作品的语言和写法。

(3)动笔尝试,创编成文。每个小组推荐一个学生执笔,其他同学口述,合作把故事写下来。

二、收获反思

1.收获

这一次仿写,是一次愉快的习作体验。

(1)表达更具童趣。学生通过想象赋予校园熟悉的景物、人物新的角色,校园的花草树木,一块石头、一头小猪,有的成了妖,有的成了精,校长成了仙,校园成了一个神话世界,《真假猪八戒》、《偷吃山楂果》、《三打白羊精》、《大战北沙娃》、《书院巧遇孔夫子》……一篇篇妙趣横生的文章在孩子笔下诞生。

(2)表达更有章法。孩子更会讲故事了,学生在创编的过程中借鉴了西游记的原著(青少拼音版)情节铺陈的方式以及人物形象描写的方法,创编的作品在表达上更有章法,更有韵味。

(3)表达更有兴趣。孩子在写的过程中始终是l央乐的,这种撰写名著带来的快感消除了他们的写作畏难情绪。85%的孩子们在40分钟内完成了300余字的写作,写得多的孩子写了上千字。全班48个孩子,共创作了32篇优质的《西游北沙》作品。

(4)对校园更亲近了。因为仿写,学生的童眼又一次细心观察学校,校园的万物在孩子的眼里心里鲜活起来,灵动起来,校园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都和孩子写作融为一体,成为学生作品的主人公。创编后,学生把作品编成寓言剧,在学校表演,受到全校同学追捧。右图为学生们表演自己创编的《西游北沙》。

2.思考

(1)模仿,是创作的捷径。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又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模仿是他们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之一。宋朝朱熹说:“教人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大作家茅盾也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

(2)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开放的课程能引导学生从“纸质的課本”走向“生活的课本”,把孩子从“封闭的课堂”带向“自然的课堂”,在这样的课本和课堂里,学生的眼界和思维都得到拓宽和舒展,让学生的语言创作找到了源泉,找到了活力。在这样的课本和课堂里,学生学会了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从学会知识到学会思考,这是最有价值、有潜力、有未来的学习!

青少版《西游记》仿写,学生从经典走人生活,又由生活链接经典,经典与生活无痕融合,领孩子在经典与生活中走一个来回,在来回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体验校园的幸福。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