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巧用课堂意外 呈现另类缤纷

时间:2024-06-04

徐磊磊

教学过程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是学生从不懂到懂、不会到会、人格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语文课堂上的我们,时时都会遭遇“意外”,没有“意外”的课堂是不存在的。面对“意外”,有的教师能充分利用并收效颇高,而有的教师则只能被其“撞一下腰”而已,为何会有此区别呢?关键是教师能否在“意外”来临时“踢好”这重要的“临门一脚”,让“意外”的遭遇演绎意外的精彩!

一、巧用意外夯实学生的自学能力

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

每次学习一篇新课文,我都喜欢请班长郁颜嘉为孩子们范读,因为她的嗓音甜甜的,如三月的和风。今天我让她为同学们诵读《秋天到》,当读到“黄澄澄的是梨,红彤彤的是枣”一句时,“挑刺王”周雨露马上举手说:“老师,郁颜嘉把‘红彤彤这个词读错了。我在家里预习,听到课文朗读磁带里的阿姨读‘红彤(tong)彤(tong),刚才郁颜嘉读成了‘红彤(tong)彤(tong)。”她听课文录音如此认真,对同学的语音语调如此关注,这着实让我惊讶,我想不管班长是否读错,小周同学这种认真和执着本身就是难能可贵的。于是表扬了她的学习态度,并把找寻正确答案的这个任务抛给了所有的孩子。

第二天早上,我进教室准备上晨读课,周雨露一看到我就奔过来,说:“老师,我知道了,‘彤字的读音是二声,但在读‘红彤彤这个词的时候变成了一声,这是普通话连续变调的缘故,这是我让妈妈帮我在网上查到的……”还没等周雨露说完,陆嘉宇就补充说:“昨天我查了词典,红彤彤这样的词,叫做ABB重叠式,绿油油、毛茸茸、乱莲蓬等词语中,后面的疊词也都读一声。”听到学生七嘴八舌地汇报自己课后收集的资料,我心里不禁一震,课堂上一次朗读错误的小意外,竞能激发他们积极收集资料,找寻正确答案的热情,意外的错误也能变得如此美丽。

二、巧用意外拓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古诗词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是由于社会的发展变化造成的:不仅语言内部的要素有所变化,而且语言所反映的外部事物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所以孩子们理解起来就有些费劲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的这首《静夜思》可谓妇孺皆知,孩子们在入学前就能倒背如流了。苏教版的课文《英英学古诗》便以文包诗的方式呈现了这首诗歌,在初读课文后,我便让孩子们找找诗句的意思,孩子一下就找到:“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铺了一层白霜……”看到孩子理解得如此透彻,我点头赞许。这时,一个调皮的男孩举手说:“徐老师,我看这首诗第一句改成‘窗前明月光更好,因为图上画的是李白站在窗子前面看的呀,他看到的是窗前的明月光嘛!”“嗯,有道理,我赞成。”马上又有孩子附和,“因为李白后面还要‘举头望明月呢,如果躺在床上就不好望明月,只能望见天花板了,站在窗边才能望见明月呐!”

他们俩的发言激起了千层浪,我也一下子懵圈了,教参上也是说李白躺在床上的呀!孩子们便建议我马上求助“百度”老师,于是便和孩子们一起上百度搜索。原来孩子们提出的这个话题曾引发过热议,比较权威的解释为:床乃井床,即井台上的围栏。“井”的意向为:“家乡”的代名词,成语中“背井离乡”就是指远离故乡的意思。感谢孩子的发现,要不然我还真的是照本宣科,从未这样深入思考过。

三、巧用意外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苏联教育家苏纳波林曾说:“教师缺乏了所谓的教学机智,无论他怎样研究教育理论,永远也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实践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知有所误或学有所困时,教师应当用智慧的言语去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用智慧的能量去照亮学生稚嫩的生命。

《江畔独步寻花》是杜甫的名诗,在理解诗中“留连戏蝶时时舞”一句时,有的孩子认为“留连”指蝴蝶的行为,解释为“蝴蝶留恋花朵的美艳,舍不得离开,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也有的孩子认为“留连”是作者的行为,解释为“(杜甫看见)蝴蝶在花丛中快乐地上下翻飞,样子十分迷人,竞舍不得离开”。这两种理解似乎都有道理,课堂上孩子们无法取舍。

其实这两种理解方法并不是都可取,该如何“拨乱反正”呢?于是我强调了这样一个概念:联系上下文。让孩子联系上下文,细细品诗,找一找哪一种理解更为贴切。经过研究,孩子们发现下面一句“自在娇莺恰恰啼”不可能理解为作者的啼叫,只能理解为黄莺的啼鸣。这样一联系,便可以断定“留连”是蝴蝶的行为,是一种拟人手法,因为诗的三、四两行是对仗的,显然要让蝴蝶和黄莺担当主角。因为对这个理解上的小小的偏差的探究,孩子们的辨析能力得以提升了,懂得了:对于古诗文的解读也要联系上下文,不能断章取义。

总之,教学不可能是近乎完美、滴水不漏的,而是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的。在课堂活动中,学生困惑的焦点、认知的偏差、意见的分歧、观点的创意,都有可能给教学带来不曾预约的精彩。面对如此之多的课堂“意外”,我们应该慧眼识金,敏锐洞悉“意外”的价值,充分挖掘“意外”的潜在资源,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课堂因“意外”而精彩纷呈。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