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黄叶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和学习的方式现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因此,很多的学校和教师都在积极地探索有效的“学习共同体”的模式。他们以课堂作为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通常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具象并实践“学习共同体”。
一、关于小学生语文学习共同体的困惑
在班级建构小组学习合作模式之后,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有明显的转变,积极性高,学习成效也很显著,学生乐于接受参与课堂上的合作交流过程,每一次的合作学习都能感受到他们学习的兴奋、热烈。但是,任何一种课堂变革都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种学习模式的热闹过后,笔者产生了不少的困惑。
1.小组合作的成员分工
组内民主选举组长時,学生以小组利益为先,一般会以学习能力强、学习成绩优秀和发言踊跃者为推选对象。这些推选的“组长”往往能很好地组织组内的交流讨论活动,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他们作为这个团体的“领队”,难免会为了靠近“标准答案”而对其他成员进行“集权”管理,否定、垄断他们的话语权。那么其他的合作者就成了学习被动者,交流时的热情也会随着一次次的失望而丧失。
2.语文课上的“标准答案”
在合作性学习的课堂上,教师应该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做好学生小组合作活动的引导者、管理者、合作者和评价者。教师在课前已制定好合作学习的学习目标,“预设”好了“标准答案”,并在无形中期待通过小组交流来达到小组内甚至是全班的统一理解。课堂上小组间的讨论也会为了迎合教师的“标准答案”,形成单一的完成“任务”的竞赛,而背离了“语文学习能力提升”这一最终目标。
3.小组合作的“异质”互补
组建“异质”小组的目的是利用学习能力、性格不同的学生间的差异来进行互帮互助,最终取得共同进步的双赢局面。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在组长的强权下,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还停留在“怕交流、不愿交流”的阶段,而一些相对学习能力强些的却千方百计地在寻找“标准答案”,他们的耳中听不到其他的不同意见。因此,他们的能力也只是停留在原来的水平,将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反复强化,并没有产生新的学习行为,能力也没有得到提高。
4.小组合作的评判标准
教师在课前设计好课堂上以小组讨论形式在规定的时间内来达到“预设”,再通过全班展示的形式来交流成果。看似热闹而有序的课堂,评价体系是那样的单一。这样的评价标准定位于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而非培养学生深层学习的习惯,也并没有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甚至掺杂了一定的“功利性”,这背离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堂改革的美好愿景。
二、共同体构建的新策略
1.以平行班级思维习惯差异为抓手,建构开放性语文学习共同体
美国学者诺丁斯指出:“班级应该成为这样一个地方:学生们在其中合法自由地展示和探索他们多种多样的人生目的。伴随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和成长。”建立班级共同体具有一定的人际关系基础、活动的可操作性、学习程度熟悉度高等优势。班级共同体合作模式考虑构建同等知识水平的年级组平行班合作,每个班级的学习都有不同的特点和方式,利用跨年级共同体组建,结合本班本合作小组的特点,在和其他班级、小组互动、分享、合作等过程中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异质”优势。
2.以地缘共同体习惯差异为契机,建构多元性语文学习共同体
地缘关系是由于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共同生活、活动而交往产生的人际关系。来自地域相同的人会有相似的思维习惯、生活习惯等,利用地缘特点组建地缘共同体,让共同体成员得到相互的认可,得到充分自信心,更好地融入学习环境,发挥自己的优势。他们相似而不同,个性化思维的碰撞会有不一样的智慧产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了解、相互包容、相互认可,有利于形成共同体的向心力。
3.以跨学科领域视角差异为着眼,建构综合性语文学习共同体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同学科的研究都具有专属学科独特视角,跨学科语文学习共同体应该重在引导学生以语文知识的学习为基点,这是不可抛弃的学习中心。依据教学内容,合理利用跨学科共同体的强大知识体系与语文共同体的联系点,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在不同共同体知识体系的融合下,定会呈现不一样的具有语文特质的综合产物,让学习具有创造性。
4.以兴趣研究选择方向为融点,建构聚力性语文学习共同体
兴趣和爱好是积极性的来源,它是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动力。建构兴趣共同体,基于学生相同的兴趣来调动团队合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将学习变成自己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内在需求,主动学习,乐于学习。教师利用“活动教学法”,设计能激发兴趣的具有明确目的性的学习任务,将学生固有的兴趣点点燃,从而引导学生从对学习材料本身的兴趣转化为对学习内容远景的兴趣,充分利用因兴趣而抱团,又因为“相同中又有个性”而产生矛盾,激发思维碰撞,使学习能更深入地拓展开。
多样化的共同体形式激发的是学习兴趣,是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参与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合作学习小组的实践虽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但它的实践和积累是从传统课堂向学习共同体课堂转变的必经之路。小学语文共同体的建设和实施还处于探索阶段,相信在之前的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学习共同体的发展会有更明确的方向,也才能指引教师为创建更加和谐、富有活力、可持续发展的课堂而不断努力。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