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魏兰
立足教材,让知识点成链、成网
数学试题具有“源自教材,高于教材”“题在书外,根在书中”的特点. 在复习中,如果我们能立足于教材、跨章节地研读教材,就会发现很多体现数学核心概念的习题原型. 例如复习椭圆、双曲线的定义时,通过深入挖掘教材的习题、例题后发现,教材给出了五种形式.
形式1:(椭圆、双曲线的第一定义,选修2-1第49页A组题1)如果点在运动过程中,总满足关系式,点的轨迹是什么曲线,为什么,写出它的方程.
形式2:(椭圆、双曲线的第二定义,选修2-1第62页B组题3)点与定点的距离和它到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求点的轨迹.
形式3:(选修2-1第41页例3,第55页探究)平面内点与两定点连线的斜率之积等于非零常数的点的轨迹,加上两点所成的曲线可以是圆、椭圆或双曲线. 求点的轨迹,并讨论的形状与值的关系.
形式4:(选修1-1第42页和第54页)圆的半径为定长,是平面内一点,是圆上任意一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相交于点,当点在圆上运动时,点的轨迹是什么,为什么?
形式5: 已知复平面内两定点,,动点表示复数,则方程所表示的点的轨迹分别是:
(1);
(2).
例1 平面内与两定点连线的斜率之积等于非零常数的点的轨迹,加上,两点所成的曲线可以是圆、椭圆或双曲线. 求曲线的方程,并讨论的形状与值得关系.
答案 当时,曲线的方程为是焦点在轴上的椭圆;当时,曲线的方程为,是圆心在原点的圆;当时,曲线的方程为,是焦点在轴上的椭圆;当时,曲线的方程为,是焦点在轴上的双曲线.
点评 通过对本例题的复习我们可以很好地掌握椭圆、双曲线方程的四种途径,并发现这两种曲线的区别与联系,能够感受到圆锥曲线作为一个板块概念的整体性,以及三种重要曲线的概念的区别.
小结提炼,让经验规律形成方法
对于圆锥曲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问题,我们通常将直线方程与圆锥曲线方程联立,按照以下步骤求解:
(1)设交点坐标与设直线方程(注意巧设方程形式或);
(2)联立方程组,消元得到关键方程(提醒:一定要考虑二次项系数与);
(3)韦达定理(提醒:曲线为抛物线时,经常是把抛物线方程代入直线方程更简单);
(4)根据条件转化,常有以下类型:
(5)化简与计算;
(6)细节问题不能忽略:①判别式是否已经考慮;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或者为零的特殊情况等.
例2 如图,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 ,焦点在轴上,离心率为,且经过点(4,1). 直线交椭圆于两个不同的点.
(1)求椭圆方程;
(2)求的取值范围;
(3)若直线不过点,求证:直线与轴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答案 (1) (2) (3)略
点评 “设而不求”是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问题的基本方法,“代点作差”与“代线消元”是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问题的基本途径.
以点带面,让触类旁通成为可能
课本中的特例常可推广到一般情形,从而得到用途较广的定理、公式,一些考题常常源于课本习题的推广结论. 我们在复习备考时注意发挥此类特例以点带面的功能,并且有意识地对例题进行变化,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提高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力争“做一题,会一 法,通一类”. 选修2-1第69页例4,第73页题5,显然这道例题涉及抛物线焦点弦的性质,在复习中可将此例题条件变化,得到以下结论.
如图,是过抛物线的焦点的弦,是准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是的中点,是的中点. 设点,点,直线交轴于点,有如下结论:① ;②;③(为的倾斜角);;④;⑤以(或)为直径的圆与轴相切,以为直径的圆与准线相切;⑥是抛物线的切线.
其中结论③还可以变换题目背景,先将抛物线换成椭圆、双曲线,再用极坐标法进行证明得到结论. 在不同圆锥曲线背景下研究相同的性质,强化解决问题的通性通法,通过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将圆锥曲线的复习立体化,解决了将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分割开复习的思维误区.
例3 已知以为焦点的抛物线上的两点满足,则弦的中点到准线的距离为 .
答案
点评 通过对抛物线焦点弦性质的归纳,大家可以了解到抛物线焦点弦的性质,在解题中达到小题巧做的目的,从而有效节约时间. 另外,借助探究抛物线焦点弦的性质的方法,可以去研究椭圆、双曲线的焦点弦性质,最终得出圆锥曲线焦点弦所具备的性质,从而培养类比与归纳推理的能力,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