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黄公度
诗歌鉴赏题是有一定难度的,虽然组织答案通常需要结合诗句的翻译,但是命题者不可能局限于仅仅让同学们去翻译诗句。所以如果本末倒置,只译不赏,扣分是毫无疑问的。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
误区点拨 肯定会有一部分同学因为读题快,或者平时缺乏对描写类四大术语的敏感意识,于是就将题干中“怎样描写”这四个字理解成翻译诗句。可惜如果缺少核心答案“侧面描写”这四个字,就算同学们将诗句翻译得再漂亮也是徒劳无功。所以读题审题一定要准确无误,要真正做到“问什么答什么”,抓住题干的明示信息和潜在信息,而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解析 这道题问得很具体,直指桃花,因此与一、二句无关。三、四句也无修辞格的使用,只好去“描写类”的四大术语中找一找,试一试。
示例 “桃花落处无人见”留一悬念与读者,落下的桃花哪里去了呢?“濯手惟闻涧水香”告诉读者涧里的水有香味。是什么东西散发的香味,当然是飘落水里的桃花。可见诗人没有正面描写桃花之香,而是通过写涧水之香来侧面描写桃花之香。
与诗词的亲和力不强,作答不注意修饰语言
中国古代诗词应该说是最美的文学作品。作为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我们本身应该以美好的心态去应对。但是我们迎战高考的同学往往是机械地答题,而忘记了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优美的文学作品。提不起兴趣,就不能使笔下的答案出彩。
所以笔者给大家提一个建议:去喜欢中国古典诗词,读诗时,心要进去,人要在场;即使读得不太懂,就在这模模糊糊的语言中也要能感知出一个模模糊糊的意境美。读诗离不开想象,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呢?就是要“身临其境”,要将自己置身于诗中所描述的环境(上面的几个例子能够印证),置身于历史大背景(比如说壮志难酬,比如说飘零天涯),要抓住蕴含作者情感的词语,去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达到与诗人融通的境界。最后力求用最有表现力、最到位的词语再现原诗的画面。语言组织要细腻,讲究美感(多加形容词),坚决不能几个词语堆在一起草草了事,读起来根本不成句子。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