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赵晓梅 张廷宇 张祖荣
◆摘 要:在应用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习总书记对现在学生在思想层面的要求又是提高高职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思政资源挖掘的重要性以及挖掘途径两个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在应用课程教学中融合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可行性,为激发学生学习应用文的积极性而努力。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思政资源;挖掘;呈现
应用文是"应付生活,用于实务"的文章,是人们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相互交流,加强协作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叶圣陶先生1981年8月同《写作》杂志笔记人员谈话时指出:“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可见,写作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工具,是每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是国民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指出: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中,有五种最重要的事情应该记住,其中一件就是,在这个文字密集的社会里,我们比任何时候都要具备基本的读写技能。这里提到的“读写技能”就是指能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所需要的应用文写作技能。目前各大高校都有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小到日常交往、交流大到国计民生都离不开它。从应用文的呈现形式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社会的文化总体体现。它所体现的文化资源对于高职学生当代文化价值观的建构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
一、为什么要挖掘和呈现应用文写作中的思政资源?
(一)扩大学生思想格局,提高综合素质
应用文虽然立足于实用,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大家普遍认为应用文写作就是套路化的写作,只要在网上下载一篇范文,就能够照葫芦画瓢写出一篇应用文出来。不必专门系统性的学习,自学都能完成学习。仅仅从程式化的写作来看应用文,但单纯教给学生不同文种的格式和写法。这是不够的。要挖掘应用文的系统性。因为写作已经伴随人类走过了五千个春秋。如果说文学写作是承载文人雅士天马行空的神鸟,那么应用文写作就是承载每文化人在事业之途奔跑的千里马,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是工作的帮手。从应用文写作过程来看,无论是从获取材料,布局谋篇,还是执笔表达,每个环节都浸透着人文精神,而从应用文写作效果来看,它不仅让受众得到人文关怀,也传播了人文理念,传承了人类文化。所以每个文种都是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必然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比如调查报告,计划,合同等,调查报告要用于领导决策,计划用于具体事情的事先安排而合同是规范当事人双方权利与义务的文种,凡此种种在应用文中比比皆是。因此,可以说应用文写作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对某方面的工作具有指导意义。这尤其表现在公文和工作文书的写作上。公文,我们这个13亿人口的大国,上至中央政府,下至4万多个乡镇,是怎样实现有条不紊的管理呢?其实就是我们有一个由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交织起来的信息网络,构成严密的指挥系统,从而使上情得以下达,下情得以上达,平行单位之间能够相互沟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规范化的行政公文就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快马,它把最高司令部的指令以最快的速度传达到战斗的前沿,形成战斗力;又以最快的速度,把前沿的战况报告给司令部作为决策的依据。正因为有这样的快马,才使得全国上下信息畅通,令行禁止,团结一致,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这就要求公文的作者就必须认真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与中央保持一致,与时俱进。并能够把中央的精神与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结合,才能使公文有效地指导和推动工作。计划、调查报告等工作文书也具有指导作用。应用文写作涉及面广,要求作者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特别要掌握本部门、本单位涉及的专业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写作才能具有针对性,不至于说外行话。因此,提高应用文写作的能力,既提高了理解政策的水平也提高了文化修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提高的体现。虽然现在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还达不到这个水平,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去认识应用文写作的现实意义,相信学生终会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提升认识水平
应用文写作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它体现了个体写作者对时代的认知与关照。每一个作者在进行写作时必然对谋篇布局,遣词造句都会认真思索一番,这实际上就是一次思考过程。如何让接受者通过作者了解到他的所思所想并进而达到写作目的。不是依照现成的套用就可以实现的,它往往要考虑接受者、时代以及写作目的这三方面的因素。譬如在讲述情况报告的结构时,通常先简述事件当时的基本情况,再叙述事件的过程,接着分析原因,最后报告处理结果和经验教训的总结。这样的结构就与工作报告的写作方式不一样,工作报告是按报告缘由-报告事项-结尾来行文的。同样是写报告怎么会写法不一致呢?学生难免会产生疑问。而这样的结构是按照阅读者对于突发事件各方面情况的关心度来安排,符合阅读者的认知要求,报告内容的先后顺序安排得体,容易被阅读者接受。这样学生才能理解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怎样让人接受。这就不仅是写一篇文章的问题还锻炼了学生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因此好的应用文一定是对写作者全方位的锻炼。
(三)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立德树人的需要
当今信息社会,特别是自媒体时代,已经进入“人人是作者,人人是记者”的全民写作阶段。写作已经成为人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信息交流方式。那么當代用白话文写作的应用文仅是现在才产生的吗?其实不然,它古已有之。古代商王每事必卜的甲骨文,孔子的《论语》《论语·宪问》中明确写道:“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这段话中孔子介绍了郑国公文制作、修改的过程。一篇公文文稿的制作,要经过拟稿、审核、修改、润色等环节,由不同的人来完成,才能保证质量,不出差错。古人之作公文要经过多道工序,经过多人之手。其实现代公文制作也要经过相似的过程,每一步,每个环节都不能疏忽大意,否则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尚书》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应用文著作,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及政论选编,根据不同的对象,里面的文章选择了不同的语体,就是后世“典”、“谟”、“训”“诰”“誓”“命”的始祖。可见,应用文在我国春秋之前就应用于行政工作中。“虽艺文之末品,而政事之先务也。”“而政事之先务也”,意思是说却是行政政务的首先事务,说明应用文写作在中国古代行政工作事务中是排在第一位的,还有哪种文体比应用文写作使用的频率更高呢?《出师表》、《谏太宗十思疏》、《祭十二郎文》这些书信体散文都是古代应用文,近代革命志士林觉民的《与妻书》以及大量的广告词,日常生活中的对联条据……学生在了解应用文文体的渊源和流变的同时,也会强烈地感到应用文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它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原本息息相关。它自诞生之日起就深深地打上了中国历史文化的烙印,它们原本也可以那样典雅智慧并充满人性的光辉。在深入剖析应用文的文化意蕴中,让学生热爱应用文写作。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完成对学生的教育。学生通过学习应用文写作了解它背后的深层涵义。从而达到教化的作用以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
二、如何挖掘和呈现应用文写作中的思政资源呢?
(一)深入剖析文字背面的内涵以及文化意蕴
我们平时所能见到的应用文是一篇篇的文书,从它所呈现出来的形式和内容你感受不到它飞扬的文采以及抒情描写,而只有程式、体例、标准和规范。这无疑让人感受不到美感反而增加呆板和枯燥的印象。实际上应用文无论是阐释民生政策还是发布发展思想,处处流露着为民服务的理念情怀,是充满“温度”的,好的应用文都在传递强烈的情感。家国情怀,民生情结无不如清澈溪水涓涓流出。比如新闻、消息调查报告等。如今年4月4日关于全国哀悼日的新闻。4月4日10时起举国哀悼在新冠病毒中去世的英雄、百姓。这一则新闻传达了现代民主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公民意识的觉醒。国家这一决定无不代表着国家对公民个体生命的尊重,这才是社会进步和“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应有之义。教学时把这则新闻的深层意义告知学生就不再是平淡的格式学习而是具有思想的教育了。所以,应用文写作课程的老师一定要事先深入剖析每一篇例文后所具有的思想价值,这样才能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提起学生的兴趣。原来应用文不是简单的传声筒而是有情感的。实际上好的应用文一言一行都是接“地气”的,让人一看就懂,一读就通。因此我们要带着情感来欣赏应用文,起草应用文。穿越文字波动情感,这样才能感悟文章背后的情感律动,进而完成有意义、有价值的写作。
(二)注重传统文化资源的提炼
我们在学习应用文时常会出现:“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写就错”的情况。其实就是一没有很好地去理解应用文这样写的原因?二是简单地去照搬格式。如果知道它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从本质上去认识应用文,我想写出规范准确的应用文不难。比如应用文要求言简意赅,文风朴实。我们很多人在写文章时口水话连篇以为这样就是文风朴实了,其实这是对应用文用语的误读。叶圣陶曾说:“应用文必须写得一清二楚,十分明确,句稳词妥。”就是要求同语要严谨准确。比如在应用文写作中可以使用文言文词汇,这样可以使文章变得庄重典雅凝练。请假条里的为盼、为谢、为荷等,介绍信里的“兹”等。怎样让学生能在写作中自觉使用呢?这就需要授课教师梳理并考察、探究它的深意,并在上课的同时告诉学生这样用的目的。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能够在写作中自觉应用。应用文要求得体才能有针对性,这是应用文实用性的体现。什么人该用什么方式行文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否则办不成事请。比如日常应用文中的申请书是个人向组织的请求而请示则是公文中组织对组织的行为,这就需要写作前判断清楚否则就贻笑大方了更重要的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公文中的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的用语也有讲究。上行文用语尊重,恭而不卑;下行文郑重准确,威而不凶;平行文平和谦诚,敬而不凌。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礼仪风范,彰显了“礼仪修养”之美,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温文尔雅的文化修养。如果用错了方向,就会乱套。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文明一脉相承。文书写作也不是突然出现,这就要求我们要懂得历史文化在约定俗成中的体现。这就要任课老师先行提炼然后在教学中让学生同步知晓它的历史意义,让学生自觉遵守而不是枯燥记忆文书条款和写作注意事项。这样的学习就不再单调了。学生长期坚持这样的以理解文化内容为基础的写作实践,文化内容也就会逐渐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文化修养,长期坚持下来,学生的文化素养必能得到极大提升。
(三)形成自觉的文化意识,提高写作能力
应用文写作需要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不断强化,从而形成一种自觉的写作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应用文写作规则的遵循与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能去照本宣科而是要要求学生去进行文化分析,理性地接受写作规则并在长期的演练过程中内化为一种自觉的文化意识。在这种意识的指引下,同时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这样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规范的,有一定政治水平的文章。
總之,要想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就不能单一地交给学生基本写作格式而要深入挖掘应用文中的文化知识。使它形成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滋养学生的头脑。使应用文写作变成文化传承的有机整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能力的提升,进而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桂华.人文精神与应用文写作教学思考[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6).
[2]张玉芳.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分析及强化措施[J].平原大学学报,2007(04).
[3]张祖荣.增强应用文写作意识 加强应用文写作训练[J].应用写作,2020(01).
[4]陈晓燕.论当代应用写作教学中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呈现[J].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作者简介
赵晓梅,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分院副教授。
本文为:"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高职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资源挖掘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9zc13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