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潘迎春
摘 要: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能根据这一简单现象,去发现数学问题,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背景:本课运用“模型思想”为教育思想进行教学。模型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模型思想作为一种思想要真正使学生有所感悟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总是从相对简单到相对复杂,相对具体到相对抽象,逐步积累经验,初步掌握一些建模方法,逐步形成运用模型去进行数学思维的习惯。在这节课中,我为学生们提供了有趣的、可探索的、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现实情境,引导他们饶有兴趣地走进情境中,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能根据这一简单现象,去发现数学问题,并提出数学问题。
整体设计思路:首先:初步建立周长概念表象。通过学生熟悉的操场赛跑活动引入,初步感受封闭的含义,为概念的学习埋下伏笔。通过描边线的活动进一步感受封闭的含义。计算图形一周的长度,使学生理解两种数学思想:测量长度,计算得图形的周长;画曲为直的思想方法。其次:完善周长概念。通过指一指,指出图形的周长,举出反例:角没有周长。并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周长。完善周长的概念。最后:在应用练习环节中分了两个层次:应用周长概念解决简单的问题,动脑筋解决稍复杂的周长问题。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83—84内容。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感知周长,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一周。
2.在围一围、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了解测量周长的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感知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学会测量周长。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圆形图形,细绳,皮尺。
教学过程:
一、初步建立周长概念表象
1.情景引入(课件出示)
(1)师:小林是班里男生中跑步最快的,小红是女生中跑步最快的。有一天,他俩说:咱们比一比绕着操场跑一圈看谁跑得快?请你猜一猜谁跑得快?
(生1:小林跑得快,生2:小红跑得快。)
(2)课件出示:
师:小林跑得快,小林跑完一圈,小红跑完一圈没有?还差多少?(生:没有跑完,还差一小段)
(3)师:老师把他们的跑步路线画下来
(4)师:小林跑完一整圈,用数学语言说是,跑完操場的一周。板书:一周。
问:你能用手指一指,哪里是操场的一周吗?(生指一指)
问:你观察了没有,他是怎么指的?(生:从起点出发,又回到起点。)
2.描边线
(1)(作业纸)师:请大家看练习纸的第一题,齐读题目。(生读题)请你按要求做题。
(2)生在投影上演示。问:他是怎样描的?
3.计算图形一周的长度
(1)师:同学们,我们知道,学校的操场一周是250米,有它的长度,那么这些图形的一周也有长度,你能算一算这些图形一周的长度吗?板书:一周的长度(给时间让学生观察)
(2)问:你有什么想法吗?(生:前三个图形用尺子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是一周的长度。)
问:圆形怎么办呢?借助你手上的工具想想办法。
(生:用细绳绕一圈,做记号,测量绳子的长度,就是圆形一周的长度)
师:好的,那请你动手量一量,测一测,算一算,得到每个图形一周的长度,测量圆形的时候,可以同桌两个人协作完成。(生动手操作)
(3)生汇报一周的长度,介绍用细绳测得的圆形的一周的方法和长度。
师:圆形的一周是弯曲的,用细绳绕一周,再把绳子展开,就能得圆形的一周长度,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化曲为直。
(4)师:像这样(指着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吗?(生尝试说一说)
二、完善周长概念
1.(作业纸)师:请你边指边说下面图形的周长。
师:像1 2 4这样的图形,我们叫“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
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2.问:谁能更准确地说一说什么是周长?(生: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3.练习:课本P84,T1
三、应用练习
师:王奶奶绕公园走一圈是530米,每天都要锻炼身体,走一走,也知道自己走了多少米,这就是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同学们,你能举出周长在生活中的例子吗?
(课件出示)师:这是乌鲁木齐的交通立交桥,乌鲁木齐的交通已经是四通八达了。这是“田”字路。不同的颜色代表建造的年份不同,我从这里出发能回到这里吗?
四、小结
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