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一新生“小导师微课堂”学业辅导模式探析

时间:2024-06-04

李文姝 靳周

◆摘 要:大一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风的关键时期,大一新生的学风直接关系到今后的大学生活与学校整体学风的构建。本文在分析大一学生“学习适应性”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案例的形式重点介绍了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7级“小导师微课堂”朋辈学业辅导模式,为各高校开展大一新生的创新性学业辅导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朋辈学业辅导

学风是学生在校期间经过长期的教育和影响逐步形成的行为风尚,而大一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风的关键时期,对其后续的学习与生活的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大一阶段进行学风建设至关重要。

本文结合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学院”)2017级开展的“小导师微课堂”朋辈学业辅导活动,就学院在学业辅导实践中探索形成的针对大一新生的创新性学业辅导模式进行说明。

学院在学校已开展的新生晚自习跟学业辅导工作的基础上,创新性的在2017级本科新生中开展“小导师,微课堂”朋辈学业辅导活动,以朋辈辅导为切入点,重点针对17级学生的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兴趣、动力与时间不足等问题进行帮扶与提升。帮助大一新生完成身份的转变,同时帮助大一新生在入学初始阶段养成良好的学风。

一、大一新生学业适应性问题及原因分析

麦可思研究针对全国部分高校开展了新生调查,该项研究选取部分本科院校的2015级、2016级新生57632人作为调查对象,并于2017年发布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本科新生中有76%的学生遇到了适应性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学习问题”(55%)。由此可见,“学业适应性问题”已然成为当前大一新生面临的重要问题。

导致大一新生产生学习问题的原因是多重的,以学院2017级学生为例,造成这些大一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的主要原因为学习目标模糊,忽视专业的重要性;缺乏专业兴趣、学习主动性差;缺乏竞争意识,缺少学习动力;课业外活动丰富,缺少学习时间等,针对上述四点问题,学院在17级学生间“小导师微课堂”朋辈学业辅导活动。

二、“小导师微课堂”朋辈学业辅导

1.“小导师微课堂”朋辈学业辅导活动介绍

“小导师微课堂”活动是以朋辈辅导为切入点,依托朋辈辅导在年龄、知识结构、新媒体运用等方面的优势,选拔品学兼优且学有余力的学生作为“小导师”,为17级学生开设“微课堂”。17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个人意愿选择参加与否,通过同学们之间开展的多种形式的帮扶与交流活动,帮助同学们转变学习态度、增强学习能力,同时让“小导师”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真正懂得敬业奉献,友善友爱。

活动下设核心课程微课堂、一对一咨询、兴趣拓展微课堂、效率手册与21天习惯养成计划5个子项目。

其中核心课程微课堂是以小班教学的形式,由“小导师”对学生们普遍认为学习难度较大的课程进行知识点的集中串讲跟习题讲解,目前针对17级学生已开设高等数学微课堂与线性代数微课堂;一对一咨询是核心课程微课堂的延伸环节,参加核心课程微课堂的同学课上有没听懂的内容,课间提出申请,课下可预约小导师的单独辅导,这两个项目相结合,重点解决大一新生在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习时间这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兴趣拓展微课堂是学院在对17级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为17级全体同学搭建的一个培养专业兴趣、全面发展能力的平台,鼓励同学们以兴趣为结合点自愿参加。

效率手册是为17级学生设计并定制的日程安排记录手册,同学们通过每日学习目标的制定,与每周学习的总结和感悟,能够更好的平衡学习、工作与生活,并更快的让同学们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21天习惯养成计划活动是从学生自我管理的角度出发,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从人文素养提升、体育锻炼、英语学习与专业拓展等多个方面引导大家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2.小导师微课堂具体工作流程

(1)“小导师微课堂”的工作模式。

(2)明确活动目标。“小导师微课堂”活动扎根学生的实际需求,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引领带动作用,以解决大一新生在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和学习时间这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活动开展的目标,组织和举办了多重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的活的那个。

(3)组建专门队伍。“小导师微课堂”活动在学院领导、辅导员、学业辅导员的大力支持下,组建了一支由17级学生中品学兼优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和优秀的学院校友组成的“小导师”团队,其中学院校友主要担任兴趣拓展微课堂的“小导师”,从多方面拓展学院17及学生的视野与学习思路。

“小导师”团队在组建完成后,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并根据个人能力进行了分工,目前团队共分成4个教学小组和1个习惯养成计划打卡团队,每个教学小组中都有专人负责学习资料整理收集、课程授课、一对一咨询等具体活动环节。

(4)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自愿报名参加适合自己的辅导项目。“小导师微课堂”活动下设5个子项目,这5个子项目又可以分为两大类型活动。其中:核心课程微课堂属于“集中漫灌式”学习活动,兴趣拓展微课堂、一对一咨询与21天习惯养成计划属于“定向滴管式”学习活动,效率手册为支持这两大类活动开展的重要工具。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参加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

(5)“小导师微课堂”活动成效。学困生学习成绩进步明显。大一上学期参加高等数学核心课程辅导的72名同学均为期中考试成绩不及格的同学,经过课程专项辅导与同学们自身的努力,参加辅导的72名同学中,有54名同学顺利的通过了高等数学期末考试,有18人期末考试成绩不及格,这18人中有8人补考通过。

小导师微课堂通过固定同学们的学习时间,教授同学们学习方法,让同学们制定学习计划等形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从而帮助同学们实现了成绩的提升。

帮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兴趣拓展微课堂、效率手册与21天习惯养成计划等受学生欢迎的学习形式,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提升同学们的专业學习兴趣,帮助同学们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总结思考

(1)以朋辈教育为形式,凸显榜样作用。朋辈教育是大学生自我教育模式的一种,由于年龄相近,兴趣相投,感情较深厚,此类教育模式可以弥补传统的教师授课、辅导员指导等教育方式的不足。学业朋辈辅导类活动通过发挥“学霸”的榜样作用,影响和带动广大同学,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吸引更多同学投入到钻研学业的活动中。

(2)以学业指导为手段,加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联系。学业朋辈辅导类活动能够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的结合。发挥第二课堂的优势,促进第一课堂的发展。该类活动以学业指导为手段,通过学业成绩优异学生以模拟课堂,团队沙龙,一对一帮扶,资料整理等方式对于课业困难或有需求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学业辅导,达到提升学生学业成绩的目的。同时,该类辅导以第二课堂形式开展,模式多样,弥补了第一课堂简单、枯燥的弊端,促进了学生对于第一课堂的学习。

(3)学院的“小导师微课堂”活动可以做成一个从大一贯穿到大三的学业辅导专项活动,针对各个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符合学生特点与需求的学业辅导计划。

(4)但是目前此项活动组织团队人员数量较少,因此多项活动的组织还需进一步加强,目前相关数据也有待进一步分析与整理,因此希望以后可以发展更多有意愿有能力的同学加入团队,未来可以开展更多受学生欢迎的更有意义跟深度的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1]王云海,滕云,童德义.朋辈教育视角下的学业辅导工作探究[J].北京教育(德育),2014(12):7-10.

[2]刘剑鑫,李承明.学业朋辈辅导类社团与高校学风建设——以北京化工大学“扎堆学社”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7(01):49-51.

作者简介

李文姝(1991.06—),女,蒙古族,内蒙古赤峰市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