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李玉用 姚礼巧
摘 要: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个综合的体系,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诸多方面的现代化治理。气象安全问题不仅是关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问题,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把握的基础性资源问题。因此,气象安全是治理现代化问题中的应有之义。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结合当前应对气候变化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和新机遇,对新时代气象安全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及其治理机制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解读,以期能够进一步推进气象安全治理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国家治理现代化;气象安全治理;实践经验;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X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06-0014-03
一、新时代气象安全治理工作的任务和要求
“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国际社会的重视和强调,是所有国家和地区持续追求的利益;与传统的“安全”问题相比较,社会中已经出现了更多新的关于安全的议题。在最近的许多非传统安全议题之中,气象安全一直都是相对重要的方面。各种气象灾害成为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国家安全和国际和平的隐忧,近年来,我国的一些产业,如粮食生产、水利安全以及城市化进程不断地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面对形势变化如此严峻的气候条件,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向来有大国担当,自然会做出积极的应对。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求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有完善的制度安排和规范的公共秩序。气象安全又是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在大力推进、稳步实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对全面建设新的气象安全现代化问题提出了更高的实施标准。
1.需要具體明确气象安全治理现代化的责任。近年来,我们党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在探索实现有效治理国家的伟大实践中,针对气象安全智力问题做出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等一系列重大战略计划和部署,不断地探索出有效治理的途径。这说明气象安全治理现代化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来说,具有重大的影响和意义。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不仅为气象安全治理提供了路径和遵循,也是推进气象安全治理现代化的政治保障。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气象灾害多发,国家治理现代化领域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都越来越重视气象安全治理,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国家的发展复兴,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安全福祉,二者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从党中央到各级气象部门以及广大气象工作者都需要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国家政策大局出发,树立起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观念,承担起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责任,在气象安全治理领域中积极作为。
2.凸显气象因素的影响,提升气象在社会中的地位。气候和天气绝对是能够影响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频繁的极端气象灾害,例如沿海地区每年都会遭受洪涝、台风等极端天气的影响,中部内陆地区会遇到干旱等灾害,这些问题时刻警告我们,防御和减轻极端天气灾害仍是我国必须长期高度重视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气象灾害的预防和减轻,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系统、能力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的安全与福祉。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各级气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广大气象工作者要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实践创新,同时实现社会资源利用最大化,加大气象防灾减灾监察力度,严格把控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每一个环节。从过去的经历来看,我国气象服务保障体系和保障能力的现代化治理发挥了重要且独一无二的作用,保持了其独特的优点,基本满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在今后的气象安全治理中,我国的一些气象工作者要为推进气象安全治理现代化贡献出极大的热情和力量,完善气象安全治理各方面的管理服务优势,只有他们为气象安全做出特殊且重要的贡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条道路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3.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气象安全治理之路。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来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积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推进中国特色气象安全治理现代化建设,进行积极探索和具体实践。在探索和实践中,我们不仅要建立和完善包括政府在内的所有的气象工作系统,同时要满足党中央对于推进气象现代化的目标和要求,使得气象服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并且使用制度优势努力改善我们的能力来管理气象安全的所有方面,包括改革、发展和稳定,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优势的气象安全治理之路。
二、我国气象安全治理现代化面临的挑战
我国作为遭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对气象安全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从最初将其作为科学性问题,然后向全面性、发展性问题转变。中国认识到气候变化对经济和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目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变暖的趋势不减)、防御极端气候灾害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和重大共同利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命健康等对气象服务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小到每个人的手机上查看天气预报,大到气象服务在军事和农业上的应用,总体来说,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对党和国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正处在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关口,各项事业正处在蓬勃发展之中,为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气象保障工作还有很长的一段路程,这不仅是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新机遇,也是真实存在的压力。
推进气象安全治理现代化需要社会各阶层的努力,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他们不仅要有勇气,还要有推进气象现代化的能力。倘若没有这种能力作为应对气象安全治理突发事件的保障,那么全面推进气象安全治理现代化也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在推进治理现代化的这个过程中,一些能力不足的领导干部在工作过程中暴露了许多缺点,明显不具有适应新形势和新变化的能力。有些干部总爱向上级部门寻求一些答案和相关法规,不懂得治水必躬亲的道理,不能够从市场和实践中寻找出路和方法;有些干部不能从繁杂的工作中找到正确的出路,容易造成更加混乱的局面;还有些干部因循守旧、按部就班过日子,不能探索新的出路等等,说到底还是因为他们的工作能力与新的工作要求不符。因此,各级领导干部作为推进气象安全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在这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影响。积极迎接挑战,提高各项素质和工作本领对于满足人民群众的气象安全需求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现有气象灾害预防水平还相对较差。近年来,极端天气和异常天气在我国的各地频繁发生,极具破坏性。由于气象灾害具有群发性突出、连锁反应显著等特点,这使得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置不能得到妥善的处理,因为仅仅靠政府的力量解决起来实属困难。由此政府需要的是建立一个综合的气象灾害应急处理体系,来不断提升政府和社会的应急处理能力,是气象灾害应急管理需要解决的最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广泛动员一些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等非政府部门的力量和资源,协调气象灾害应急动员。
长期以来,我国在气象安全处置中,比较偏重于突发的气象灾害的应对,而常常忽视对气象灾害的预防和灾后经验学习。我国没有专门的气象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大部分都由临时部署的各部门人员共同组成,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合作沟通机制,各部门之间需要一定量的时间来培养默契,加之各部门之间的利益职责不同,甚至可能会出现为了维护本部门的形象利益而忽视整体利益的行为。政府与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等其他主体之间更是缺少这种合作和沟通机制,它们独立工作,这可能会导致力量分散和资源浪费,气象灾害救援工作开展混乱等。
气象安全治理现代化需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供保障。然而现阶段,我国气象安全管理的资金、资源等主要由政府部门提供,而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等提供的资源很少,面对一些突发性的气象灾害事件,政府投入的资源会存在无法把所有受影响的地区都照顾到,这时就需要充分发挥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等其他主体作用,整合分散的社会资源,以有效应对突发的气象灾害。此外,各类资金在下发使用过程中还会出现被挪用、腐败、浪费等现象,如果整治不及时,将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还会对后期资金、资源的筹集和使用带来不便。因此,迫切地渴望建立一整套的综合资源保障機制。这些资源主要有气象专家、各类预报气象灾害的硬件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如果单靠政府的短时间筹集很难做到,这时候就需要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等其他主体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配合政府部门有效整合社会零散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机整合,以更好地应对突发性重大气象灾害等。
三、我国气象安全治理的实践经验
我国将气象安全治理纳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体系领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在推进气象安全治理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中,我国也不断总结、提炼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1.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总书记建设性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气象安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气象安全对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性条件。因此,在气象安全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一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另外,更加注重全民气象防灾减灾,发挥人民群众气象防灾减灾的主体作用,从社区、单位等社会群体组织做起,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培养他们的防范应对能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积极改革气象业务科技体制。我国在不断寻求气象安全治理最佳方案的过程中,积极尝试和利用各方面的气象业务技能,抓住高校、气象科研部门这些关键因素,给予大量的设备和人才支持,提高气象预测精准化水平。目前,我国的气象部门正在全面推进气象信息化的改革,对气象网络安全治理制定了更高的标准,2018年4月全国气象信息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成绿色安全的气象信息化体系。为实现这一目标,建立一个规范、完整、稳定的网络安全治理体系,是气象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3.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改革部署。要坚定地全面推进气象安全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在思想、政治、行动上要与党中央各项形式政策保持高度一致,全面贯彻落实深化改革的部署。首先,要调动气象服务系统内部的积极性,按照气象安全治理现代化提出的新要求,提高所有气象工作者的工作能力,掌握气象防灾减灾的各种知识,让他们认识到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其次,进一步完善并激发政府与各个组织的有效沟通,当气象灾害发生时,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效配合;最后,密切关注和研究国家有关气象安全的重大改革部署的总目标,结合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对于各项不符合总目标要求的规定进行改革。
四、未来实现我国气象安全治理现代化的建议
1.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政策协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战略思想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际上树立起普遍包容的国家安全理念。面对全球气象变化,需要各方积极推动全球气象安全治理,要求我国继续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象安全谈判,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象治理体系。国家安全既要维护也要塑造,必须认识到我们正在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发展,看清全球治理的形势,明确地将气象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中。气象灾害是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威胁,应对气象灾害这一重大问题将关系到本国的安全和国际的安全。
2.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构建气候适应型社会。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较为集中,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紧密性和复杂性问题。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难度和压力不断加大。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因此,科学有为的气象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辅助手段,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生存,对国家安全具有重要影响。生态系统建设、城乡规划、生产力布局等经济活动要主动适应气象变化。各级气象部门和专家要努力探索和掌握气候规律,扎实做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气象服务,努力做好气象保障,切实提高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的能力。
3.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提高气象安全治理的应急管理水平。坚持预防原则,提前采取预防性应对措施,对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尤其是针对气象灾害这种突发性事件。提高气象安全治理的主要途径在于坚定不移地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如今,气象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难题,即使个别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有所倒退,但是这并不影响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域的战略部署。针对我国每年都有可能出现在沿海地区的台风、洪水等要采取积极的适应性措施。针对气象服务体制问题,则要允许市场资源力量参与气象服务,形成科学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并且不断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努力地将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
总之,气候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自然条件,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因而,气象安全是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全球范围内,各种气象灾害频发、难以预防以及公共气象服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我国将气象安全治理纳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体系领域。本文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结合当前应对气候变化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和新特点,总结了新时代气象安全治理工作的任务和要求、面临的挑战、总结的实践经验,对于未来我国气象安全治理现代化提出了发展性的建议,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认知属于非传统安全范畴的气候安全,也有利于顺利实现构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目的,以有效降低气候灾害风险,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气象安全治理,推进气象安全治理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舒刚.新安全观视域下政治安全的内涵分析及其体系构建[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2,(4).
[2] 朱宁.安全与非安全化——哥本哈根学派安全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10).
[3] 郑国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气象作为与地位研究[J].浙江气象,2014,(2).
[4] 李栋,肖芳.在公共安全体系框架下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N].中国气象报,2018-01-16.
[5] 吴志成,等.全球化背景下全球治理面临的新挑战[J].南京大学学报:人文哲社版,2011,(2).
[6] 张骞文.气象灾害应急动员协同治理研究[J].理论与改革,2015,(3).
[7] 刘东君,等.气象网络安全治理体系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9,(1).
[8] 郑国光.从国家安全角度应对全球气候变化[J].人民公仆,2015,(8).
[9] 张海滨.气候变化与中国国家安全[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0.
[10] 刘宗超.全球生态文明观与生态安全[G]//第七届中国国家安全論坛论文集.北京:时事出版社,2009.
[11] 刘长松.对气候安全问题的初步分析及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8,(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