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万立明
1934年10月初,成立两年多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接到突围的命令:十天内,整装待发,把整个国家银行带走,随中央红军主力行动,不得有误。此时,国家银行工作人员身上的担子很重——这不是几块金条几块银元的事情,而是关乎整个苏维埃共和国的命运问题。
遵义是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一个较大城市。为了补给后勤,随红军长征的苏维埃国家银行在遵義临时发行纸币,规定纸币与银元等值,用于购置各种物品。长征出发时,曾规定禁止使用这些携带的苏区纸币。然而,红军进驻遵义后,情况发生改变,因而决定发行一定数量的纸币。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进驻遵义后,办公地址设在老城杨柳街。1935年1月12日,苏维埃国家银行开业,以布匹、银元及遵义紧缺的大量食盐作为发行货币的保证。同时,成立临时物资供应处和货币兑换处。这种正式的发行货币俗称“红军票”,面值有壹元银币券(1934年版)、伍角银元辅币券(1933年版)、贰角银币券(1934年版)、壹角银币券(1932年版)、伍分银币券(1932年版)。以上五种银币券均有毛泽民亲笔签名,用于防伪。
1月18日,苏维埃国家银行接到转移的命令后,开始收回发行的“红军票”。苏维埃国家银行贴出布告,通知社会各界人士持纸币到指定地点兑换银元。部队撤离的前一天,国家银行工作人员在闹市区丁字口、万寿桥、狮子桥等处,摆上银元及布匹、棉纱、粮食、食盐等货物,通宵达旦让群众兑换或选购。交易中规定,以白区通用纸币2元或银币1.2元收兑苏区纸币1元,并以大量食盐平价供应,换取苏区纸币。
据当时部队的党支部书记曹菊如回忆:“要离开遵义的头一天晚上,银行工作人员用现洋兑纸币,兑到将近天亮才结束。虽然大家熬了一个通宵都没有休息,还是心情振奋地离开了遵义,赶上队伍继续向前方进发。”用现洋兑回纸币或用商品把留在群众手中的“红军票”突击收回,减少了遵义群众的损失,怎能不令人觉得欣慰?
1月下旬,大队到达赤水河边。在土城战斗中,为了防止苏区货币散落被敌人利用,奉命烧毁了大部分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钞券,还埋掉了一部分银毫。2月下旬,红军再度进入遵义城。这次,遵义群众不仅不躲避,还主动前来慰劳。苏维埃国家银行利用原有的信誉开展营业,其中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回收此前留下的“红军票”。不过,部队在遵义只呆了两天便掉头北上,摆脱敌人重兵“围剿”,三次渡过赤水河,进入四川边缘地带。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