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韩立国
摘 要: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必须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理念,以德施教、以德立学、以德立身。将“立德树人”理念引入到思政课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中,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和指导者。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36-0103-02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紧紧围绕着谁培养、培养谁以及如何培养这一中心,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工作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中心环节。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扎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大学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
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优秀育人思想的继承与弘扬,孕育了中华文明。立德树人由“立德”与“树人”组成,是培养人才、树立德行。“立德”语出战国时期的《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树人”一词语出《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其指出人才培养是实现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新时代,立德就是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这一精辟论述,让我们认识到:第一,人无德不立,“立德”是人才培养的中心目标,对人才培养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第二,“树人”是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教育的核心和归宿。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目标的实现,其根本标准在于立德树人,只有规范落实此项工作,才能做好高校的教育工作。
二、高校思政课是抓好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
高校承载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们所要树的“人”也是全面的,即拥有高尚的思想政治素质、修养人格、品质健全、掌握专业技能、实践创新能力、自觉践行能力、德才兼备、社会责任感,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新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线思政教师,增强使命意识,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按照明目标、重基础、亲时代、促发展的基本原则,总书记讲话精神的贯彻落实,以提升各节课的质量为重要体现。
1.明目标。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推进,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设定课程任务,引导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思政教育的落实,需要保证目标的明确化与清晰化,从“为党和国家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出发,就思政课价值加以深入理解,从核心价值观入手来落实人才教育。必须要认识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提高人才培养认识,以奉献于党和国家为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式,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养成,培养谁、如何培养以及为谁培养这一问题的解决方向也得以明确。
2.重基础。立足实际循序渐进的达成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于教育细节中落实人才培养,从现实生活入手渗透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促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注重方法的引导,要求学生对思政课的抽象性与思辨性加以准確把握,明确彼此之间联系,掌握其中逻辑,积极突破认知难点,立足基础做好思政课教学,以多元形式为支持来促进抽象理论向生动教学活动的转变,以改善整体教学效果。
3.亲时代。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改变传统的思政课教学的枯燥乏味,理论高深、难于接受。需要不断优化思政课的教学方式。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生动活泼的语言,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讲真话、讲正话,避免讲套话、空话。通过信息技术的高效利用,将时政资源以及生动案例引入到思政课堂中,以丰富鲜活的教学资源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对中国声音加以传递,就中华文化进行弘扬,这就能够协调思想性与亲和力,与学生思想相贴近,且符合生活实际,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
4.促发展。思政课以是否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最大价值。立德树人,帮助学生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引领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之路。所以作为思政教师,应对思政课的学科优势形成正确认识,从细节入手对学生的哲学思维进行培养,有机融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学生的民族意识与爱国情感,提高学生的国家认同,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真正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为民族复兴作出贡献。
三、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
“精师易求,人师难得。”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的重任。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担任思政课的教师应当具有强烈的政治素养与情怀,保持思维的创新性,积极拓宽自身事业,严于律己,人格要正。这既是***总书记对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的殷切希望,也是做一名合格思政课教师必须要做到的。思政课教师应当正确认识自我,引领学生思维,锤炼学生品格,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在大是大非面前不仅要保持政治清醒,具有家国情怀,为国育人而且还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坚定政治立场,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扩宽国际与历史视野,既要高屋建瓴,也要联系生活实际把问题讲清楚,说明白,真正让思政课入脑入心入灵魂。更重要的是,思政课教师要严于自律,用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赢得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进而才能实现“爱其师,信其言,则循其路”的教育目的,最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思维方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也具备了优良条件。
思政课教学的推进,应把握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需求,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讲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让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讲,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广大思政课教师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理直气壮地上好思政课推动思政改革创新。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树立问题意识,把解决学生平时关心、困惑的问题作为课堂的中心任务。高校思政课应从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入手,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以优质的内容吸引人、以鲜活的形式打动人。在课堂中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强化学生对理论现实背景的体验,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讲解知识,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情况。思政课教学中应当避免讲空话、套话的情况,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加以列举,促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实践的最新经验,掌握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进展,思政课教学的推进,应当以新颖的内容为支持,保证内容的科学性、人文性,促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思政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人并塑造人。从现实问题入手开展教学,促进学生思想中难点与热点问题的解决,就学生所关注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做出回答。进入社会后,找工作、成家立业是大学生最为关切的事情。旗帜鲜明地批判错误观点和思潮,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以课本理论为辅助,就现实案例进行讲解,提高学生认知,保证思政课的亲和力,优化学生学习体验。青年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问题有思考、有想法,但由于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还处于逐渐完善和成熟的阶段,社会阅历、实践经验不够丰富,难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困惑。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直面现实矛盾和问题,贴近青年学生实际,在解答他们的困惑上用力用情用心,既回答好“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又回答好“怎么看”“怎么办”的问题,帮助青年学生厘清模糊认识、解开思想疙瘩,明确解决问题的路径和办法。只有教师自己坚定马克思主义是真理,认同和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给学生讲课才能理直气壮、底气十足,才能激情四射,感染学生,学生才会相信教师讲授的理论。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进和创新中的几种常见模式。高校思政课应从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入手,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以优质的内容吸引人、以鲜活的形式打动人。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发现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导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情感体验、互动交流、看资料片后思考问题、辩论会、写小论文、社会调查、知识竞赛等模式深受学生欢迎。启发引导模式就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占主体地位,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引导,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主动获取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经过学生对思想道德的认识、遵从、把握与超越,达到认知并努力践行的境界。情感体验式教学使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解典型案例等方式,营造恰当的情感氛围,用真情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内心的深刻体验,进而达到塑造学生优秀品格、坚定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目的。通过提问、讨论、答疑等途径,实现师生在思想上的交流和碰撞,借以提升学生的思想观念。看资料片思考问题穿插在启发引导、情感体验、互动交流模式之中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总之,在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的课程,不同的问题优化这几种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能空洞说教,要主动引导青年学生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理想、社会责任,立鸿鹄志,做有担当的时代奋斗者。与此同时,广大思政课教师还应积极适应新形势,不断的探索研究,实现互联网线上线下同等重视、同步推进,教学语言应通俗易懂,教学案例应生动鲜活,教学形式应丰富多样,打造生动的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手段的数字化与信息化,調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坚定学生对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3.通过教育者自身价值的发挥,来增强思政教育的感染力与亲和力。亲和力是一种知识引力与人格魅力,能够对学生思考能力加以引导。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专博相济,努力成为学识渊博者,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态度和期望,针对大学生思想素质存在的差异,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和差异性。这就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不要搞“一刀切”,而是要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统一的原则,确立学生需要的并且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求的不同层次的目标。尊重学生个性,在改进教学手段上面下功夫;从学生视角出发思考问题,融入学生当中,尊重并理解学生,以善良和博爱之心开展教育,多把学生看成一个有感情、有个性的完整的人。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保持平等、尊重的姿态,成为学生的朋友,以身作则,以自身道德情操去陶冶学生,以奋斗精神去激励学生,营造友好交往环境,增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思政教师应认识到自身的职责,不仅仅是知识的讲授者,更是互动者,以才华吸引学生,以态度亲近学生,以价值观和行动引导学生,彼此和谐共处,使之得到全面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我们责无旁贷,任重道远。落实立德树人,要求我们秉持科学发展的工作理念,着眼长远,面向未来,立足长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紧紧围绕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根本要求,创新教学方法和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不断推进守正创新,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有力支撑,引导莘莘学子融入新时代的追梦征程之中,培养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美丽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9-08-1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