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唐玄奘》的三重意义

时间:2024-06-04

欧阳伟华

(凯里学院人文学院,贵州 凯里,556011)

《大唐玄奘》的三重意义

欧阳伟华

(凯里学院人文学院,贵州 凯里,556011)

由邹静之编剧、霍建起执导、黄晓明等主演的历史类题材影片《大唐玄奘》于2016年4月29日首映。从话本、戏曲到小说,圣僧玄奘形象的精神内核发生了由僧人到俗人的巨大的变化,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后现代主义思潮传入中国,经过后现代解构的“西游”类电影,唐僧在电影中的形象表达越来越边缘化,成了言行毫无意义、莫名其妙的“无厘头”。《大唐玄奘》不管是人物形象塑造还是艺术表现手法都别具一格,这对于还原真实的玄奘形象,宣传佛教知识、传播玄奘精神,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文化形象、加强中国的文化安全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唐玄奘》;玄奘;佛教

《大唐玄奘》是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心海迦源文化交流中心等10家单位联合出品的影片,该影片是由邹静之编剧、霍建起执导、黄晓明等主演的历史类题材影片。影片以成书于贞观二十年(646年)的历史地理著作《大唐西域记》等文本为出发点,真实地再现了唐朝贞观年间高僧玄奘去天竺取经的传奇故事。

大多数中国观众对玄奘这一形象的了解还只停留在《西游记》中虚构的玄奘。家喻户晓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近年来成为各种影视作品改编的热门对象,在这些五花八门的改编作品中,“玄奘”被改编成了“唐僧”,“唐僧”被定性为一个性格懦弱、唯唯诺诺、胆小怕事、生存能力很差的人,不仅如此,生活中他还是一个婆婆妈妈、招人讨厌的人,而历史上真实的玄奘却是一个外表平静、内心坚定、志向高远,善于处理不同国家、民族、教派之间关系却又十分执着的一个人,这些改编的影视作品中的“唐僧”形象与历史上的“玄奘”形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些经过艺术想象、创造的“西游”题材类影视作品,由于其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和游戏感,更受普通观众的欢迎,因此历史上真正的“玄奘”形象被各种各样“现代化转换”之后的“唐僧”形象所覆盖。2016年4月29日首映的影片《大唐玄奘》对于还原真实的玄奘形象、宣传佛教知识、传播玄奘精神以及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文化形象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玄奘形象的真实再现

玄奘这个人物已经成了中国的一个文化符号,对于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和提升中国文化的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一带一路”中印文化交流上最具话题性和文化张力,因此《大唐玄奘》中玄奘这一形象塑造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这部电影的成败。

真实的玄奘形象在经过一系列的重塑、解构、颠覆等手段之后,已经逐渐模糊,甚至被完全遮蔽了。玄奘的真实形象主要来源于《大唐西域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这两部历史地理著作,《大唐西域记》记述了玄奘去天竺取经过程中亲历或耳闻的西域138个国家、地区和城邦的历史、地理、政治、交通、民俗、宗教、经济等方面的情况,是研究7世纪中亚、南亚宗教史、经济史、对外关系史等方面极其珍贵的史料。《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共10卷,前5卷主要记录了玄奘西行19年取经的经历,记录主要依据于《大唐西域记》,后5卷主要记载玄奘取经回长安后直至逝世所从事的译经注经事业,这部书由玄奘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该书最大的特色就是为玄奘的取经添加了不少的神话色彩,从此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逐渐在民间流传起来。相对来说,这两部历史著作比较客观记录了玄奘去古印度取经的见闻、经历以及为佛教的流传和发展所作的贡献。这两部著作中玄奘取经的经历为之后各种“西游”类题材作品的改编提供了重要依据。《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唐三藏》、《蟠桃会》、《唐三藏西天取经》、《西游记评话》、《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话本、戏曲介于历史传记《大唐西域记》和吴承恩的著名长篇小说百回本《西游记》之间。以《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为例,该书是以民间流传的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为基础的写定本,在这部诗话里,对玄奘的形象重新塑造成了唐僧,中心人物是猴行者,帮助唐僧西天取经,这个形象后来演化成孙悟空,还没有出现猪八戒和沙僧,唐僧的形象跟圣僧玄奘相比,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被塑造成了一个身世神异化、能力弱化、人格世俗化的人物,但其身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圣僧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依然[1]保留着。吴承恩《西游记》对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在话本和戏曲的基础上又一次改编,玄奘被塑造成为一个完全入世的尘世中的凡夫俗子,采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妙的夸张等艺术手段完全淡化了圣僧玄奘的宗教色彩,那个有执着追求、有大胆的冒险精神、壮志凌云、气吞万里的玄奘被塑造成了软弱、胆怯、遇事战战兢兢的唐僧形象。近年来神魔小说《西游记》成为了我国影视创作和改编的一大热点,以周星驰《大话西游》为代表,为了适应人们思想观念和审美观念的改变,将唐僧的形象进行解构和重塑,唐僧传统的形象完全被颠覆,并有了新的特征,简单概括就是“非常啰嗦”,解构和重塑的唐僧形象离历史上真实的圣僧玄奘越来越远。从话本、戏曲到小说,圣僧玄奘形象的精神内核发生了由僧人到俗人的巨大变化,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后现代主义思潮传入中国,经过后现代解构的“西游”电影,唐僧在电影中的形象表达越来越边缘化,成了言行毫无意义、莫名其妙的“无厘头”。

玄奘西行取经和取经后回到长安从事佛经翻译的经历,不仅对佛教在中国的流传和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还夯实了中印文化交流的基础。玄奘这种超越功利的一心一意求取真经的执着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这种精神已经内化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大唐玄奘》在中国这个喜剧化电影的市场环境下,将视角从后现代解构中跳出来,回归到真实历史的客观叙述。玄奘精神在当下追名逐利、信仰缺失、社会浮躁风气蔓延的大环境下显得越发的珍贵。《大唐玄奘》的制作者试图以正史的格调为玄奘立传,力求在电影中给观众呈现一个真实的玄奘,其选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大唐玄奘》直接从正面表现宗教及宗教人物,具有人物传记的性质,这在中国电影史上是极其少见的,这也正是这部电影的可贵之处。电影《大唐玄奘》在挑战“玄奘西天取经”高难度宗教题材和遵循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方面可以算得上是重大的突破。

二、宣传佛教知识、启迪观众心灵

《大唐玄奘》电影剧本是由美国洛杉矶玄奘寺心海法师亲自创作的一部作品,10年前他许下大愿:弘扬玄奘精神、践行玄奘事迹。当时的佛门泰斗本焕长老即心海法师的师父积极支持和鼓励他完成这项伟大工程,并给他的长篇纪实文学取名为《大唐玄奘》。心海法师用了10年时间,追寻当年玄奘的足迹,考察和印证玄奘当年到过的每一个地方,切身体验当年玄奘那段艰辛却又富有深远启迪意义的心路历程,终于在2011年完成了力作长篇纪实文学《大唐玄奘》。他的这种执着和担当的精神惊动了国家广电总局,并获得高度重视。《大唐玄奘》是新中国第一部由佛教团体全程参与电影的发起、立项、创作、拍摄、制作、发行等一系列工作的影片,体现了佛教团体全体人士的一种审美品格和艺术坚持,在喜剧化电影就是高票房电影的中国大环境下,体现了他们的一种文化担当。心海法师领导下的佛教团体为《大唐玄奘》电影所做的这一系列工作为还原一个真实的玄奘提供了重要的保证,也为宣传并不被观众熟悉的佛教知识严格把关。

《大唐玄奘》作为一部历史人物传记记录片,展现了玄奘西天取经的历程,随着剧情的推进,影片中逐渐融入了一些佛教基本知识,因此该影片也可以看作一部佛教的宣传推广片。例如影片在表现玄奘为石磐陀授戒成为居士的时候,玄奘就讲述了佛教徒应遵守的五条最基本的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在讲法的时候提到佛教的基本教理“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在无遮辩经大会上阐述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别:小乘度己、大乘度人;在路过第一烽时,跟镇守该烽的将官讲述佛教的“四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行苦、涅槃寂静。西方国家电影中经常会出现这种带有宣传推广意义的宗教题材作品,一般来说,这些作品大都改编自《圣经》,并且要严格遵循《圣经》中的内容,如《宾虚》、《十诫》、《耶稣传》、《耶稣诞生记》、《耶稣受难记》、《圣经:创世纪》等。在中国内地,也有一些涉及到佛教内容和僧人的电影,如1982年上映的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2015年由华谊兄弟制作、彭三源自编自导、刘德华主演的《失孤》等。无论是《少林寺》还是《失孤》,都只是在电影的结尾安排僧人出场,目的无外乎把僧人当作一个类型元素,从而提高电影的格调罢了,不像《大唐玄奘》那样,随着剧情的发展,适时地介绍推广佛教的基本知识。

《大唐玄奘》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没有刻意去追求商业类型片那种激烈的戏剧冲突,没有喜剧化电影的刺激和开怀大笑,这对习惯了喜剧化电影的中国大陆观众的观影水平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以娱乐化和社交化为主要动机的中国大陆电影市场也显得格格不入,但是《大唐玄奘》却能启迪观众的心灵,引发观众对人生、民族、社会的深入思考,激发观众内心深处的那份执着、坚忍不拔的精神和远大的文化理想。人的一生难免起起落落,有精彩纷呈,就有索然无味,繁华与虚荣终将成为过眼云烟,唯有心中那份坚定的信念才是永恒的,人心中有了坚定的信念才能不断发现自我、超越自我,才能彰显个性、活出精彩。在评价一部电影的时候,不能以票房的多少来论成败,如果一味地以搞笑、话题、颜值等娱乐元素来获取高票房,这对中国的电影艺术事业的长远发展无异于杀鸡取卵,将会扼杀电影艺术的长远发展。在国际电影艺术文化交流平台,如果我们展示中国制造的电影都是清一色的高票房至上的喜剧化电影,我们将会招来国外怀疑的目光。如果单以票房来论《大唐玄奘》的价值,以该影片刚上映时的“五一”小长假为例,累计2380万的票房相对来说不是很理想,但不能忘了《大唐玄奘》宣传佛教知识、启迪观众心灵的意义,这些意义要远远大于票房价值。

三、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文化形象,加强中国文化安全

2014年3月***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说高度称赞了玄奘西行取经的坚韧精神,同年9月,***主席在访问印度之后热情邀请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访华时到西安参观法师玄奘曾经译经的地方,这两大事件之后,国家把《大唐玄奘》确定为中印文化交流重点文化工程。2015年5月纳伦德拉·莫迪就任总理后首次访华,首站就选择了西安,而不是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这样安排的背后有其特殊意义。首先西安是***主席的故乡,前一年习主席访问印度时盛情邀请过纳伦德拉·莫迪访华时到西安看看;其次西安和印度的古吉拉特邦都是中印友好交流史上的重要地区,闻名世界的西安大雁塔,现在还珍藏着圣僧玄奘西天取经时带回的经卷、佛像等。纳伦德拉·莫迪在访华期间,2015年5月14日下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北京召开与印度驻华大使馆联合主办的“中印电影合作通气会”,会上宣布启动三部中印合作电影项目:《功夫瑜伽》、《大唐玄奘》和《大闹天竺》。玄奘是中印文化交流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佛教是中印文化交流最重要的文化资源,《大唐玄奘》电影是加强中印文化交流的重要名片,该影片由中印两国合作拍摄,再一次印证了两国的世代友好。

《大唐玄奘》的上映恰逢国家级顶层战略“一带一路”提出并不断推进之时,该影片也是“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唐玄奘》的故事再现了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辉煌画卷,该影片的上映必将促进中国与“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仅2016年就上映了《大话西游3》、《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多部表现西游题材的影片,但是这些影片都是通过虚构大量情节来达到娱乐目的,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商业影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电影恐怕很快就会被遗忘。《大唐玄奘》从真实的历史文本出发,采用史诗性的叙事手法,从人物形象塑造到历史事件的选择都尽量尊重事实,实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内在统一。

影片末尾有一行字幕:“一个人的影子无法铺满大地,但有些声音可以传得很远”,这是影片中玄奘追求真理、普度众生、坚定信仰人格精神的真实写照,[2]影片中所表现的玄奘精神也印证了《华严经》中的一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即人与生俱来的那颗善良、宽容、博爱、进取之心,而这些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基本特质。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背景下,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电影合拍逐渐升温,在合拍中我们要坚持以我为主,在电影中要始终坚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大唐玄奘》就是中印合拍的经典之作,是贯彻中国精神的力作,该影片在国际电影交流中能起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作用,能增强中华儿女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世界不同文化的冲突和碰撞在所难免,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在这种繁荣的融合背后我们要始终警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渗透。以美国好莱坞电影为例,它已经成为宣传美国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重要工具,这些外来文化在中国越深入人心,势必削弱中国观众对本国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威胁中国文化的安全。《大唐玄奘》坚持讲中国故事、坚持弘扬中国民族精神,这对于维护和加强中国文化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朱萍,李畅.《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法师形象变异及原因分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6(07):35.

[2]曾珍.真实再现 史诗叙述——《大唐玄奘》的文化意义[J].电影评介,2016(11):12.

The Triple Significance of quot;Xuan Zangquot;

OUYANG Wei-hua
(School of Humanities, Kaili University, Kaili 556011, China)

The historical film “Xuan Zang” premiered on April 29, 2016,which is written by Zou Jingzhi, directed by Huo Jianqi, and Huang Xiaoming is one of the main actors in the movie. From the colloquial stories, the dramas to the novels, the spiritual core of the image of the monk Xuanzang has changed from the monk to the laity. In the late 1980s, postmodernism was introduced to China. After the deconstruction of the quot; Journey to the West quot;films, Tang Monk 's image in the film is increasingly marginalized. He became a meaningless, inexplicable quot;nonsensequot;. quot;Xuanzangquot; is unique in both the image-shaping and artistic expression. Thi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store the true image of Xuanzang, promote the Buddhist knowledge,disseminate the spirit of Xuanzang, enhance the cultural image of China in the world, and strengthen the cultural security of China.

quot; Xuan zang quot;; Xuanzang; Buddhism

J905

A

CN22-1285(2017)041-045-05

10.13867/j.cnki.1674-5442.2017.04.06

欧阳伟华(1978-),男,凯里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与文化。

(责任编辑:胡子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