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文/马宏明
铁笔绘事皆多姿
——孙毅艺术简述
文/马宏明
人物名片
孙毅,别署顺逸,1957年生,祖籍山东蓬莱。现为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顺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贵州芙峰印社副社长。
美术作品入选“黎昌杯”全国青年国画年展,入选“航空之春”航空工业创建四十五周年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获优秀奖),贵州省第六届、第八届新长征职工文艺创作评奖活动(一等奖), 贵州省首届“屯堡杯”书画大赛展(获优秀奖)。“万颗丹珠压枝低”入选第四届中国花鸟画作品展。“果熟禽来图”入展贵州画卷“花鸟卷参选作品展”;“荷塘追梦”入展第五届中国花鸟画作品展;“杜鹃一夜几枝红”入展第七届全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鸟鸣刺梨颠”入展2012贵州省第三届中国画精品展。
在我们的印象中,山东人应该是魁梧彪悍、粗壮高大的大汉。然而,当我见到文静、整洁、儒雅而具秀才之气的孙毅君时,最初的鲁人印象被彻底颠覆了。后来一想也许这便是所谓的“北人南相”,据说这种与众不同中必然有出众才华和非凡本领。孙毅这些年在艺术上所取得的不俗成就,证明了我当初的判断。
孙毅于上世纪50年代末,出生于山东蓬莱。齐鲁大地系中华文化倡明之地、孔孟之乡,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古往今来斯地不知产生了多少文人墨客,硕儒巨贤。同时,蓬莱亦被称为“仙境”,风景绝佳。后因孙毅父母是新中国航空工业最早的一批建设者,孙毅亦成长在中国航空工业发祥地沈阳,在这样的环境中,从而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与环境的滋养。中学时代因支援“三线建设”,便随父母南迁贵州安顺。
安顺,古称黔中、习安,素有“黔之腹,滇之喉”之称,是西南文化经济重镇。这里不仅有享誉国内外的黄果树瀑布、龙宫、格凸河等自然风光,还有屯堡文化及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这些都给孙毅的艺术成长产生了影响。也许是齐鲁文化与黔中文化的复合,也许是天性之使然,我们总能感到孙毅性情中有那么一股文质彬彬的君子之风,丝毫没有市侩习气,有的只是一派天纯自然。一口沈阳普通话,说话时总是那样慢条斯理,眸子中透出灵气与睿智,给人以干练印象。大概因性格沉静之故,孙毅少时便喜文弄墨,醉心于书画铁笔,其中成就最为凸出的当数后者。
治印一道过去被认为是文人余事,壮夫不为的雕虫小技。然而随着时代的演进,学科与艺术门类的细化,篆刻已成为卓立艺苑的独立艺术。治印使人们在这方寸之中找到了广阔的天地和无穷的乐趣。著名学者、篆刻家徐无闻先生曾说“壮夫不悔,盛世雕虫真亦伟。”可见当代篆刻艺术之大有作为与挖掘发展的空间。从最早的匠人制作、世人实用逐渐成为艺术的刻意追求,更由于明清以后,文人墨客的广泛参与,使其更体现出诗意禅境,典雅气息。特别是近代以来,由于信息的便捷,印人视野的开阔,现代印风已呈丰富多彩之态。
◎《荷塘追梦》
民国至今,吴昌硕、来楚生、王镛、石开等皆以个人风格的突出而雄视印坛、引领时风。贵州篆刻名家方小石、戴明贤等亦以个性独具的面目而使贵州印坛有声国内。孙毅学习篆刻后不久,在青年篆刻家董绍伟引荐下求教于篆刻名家戴明贤,在先生的耳提面命下孙毅篆刻无论技巧上还是观念上都如醐醍灌顶,有了长足的进步。明贤先生、绍伟先生、孙毅先生都与安顺有缘,特别是董、孙两兄,更是在师友之间,无论是刻意师法,抑或潜移默化,孙毅时见绍伟握刀向石,他们的印章在风格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
◎《寿》
◎图写花鸟
◎安天福
孙毅在学印之初,便走了一条以汉印为宗的雅正之路,这是一条最为传统,也是最为训练基础的稳固之路。它对夯实印人刀功,与颇具汉人审美典型的雅逸印风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事物总有两面性,学习汉印工稳一路也最易刻板呆滞,而乏生命力与艺术性。故师法汉印须有较高的领悟力、鉴别力,方能从中汲取精华,方能高古而灵动,得秦汉神髓。反之则必然会刀弱线软,格局小气,捉刀一生,弄石一世,充其量仅得汉人皮毛而难言印艺,终落匠人窠臼,难登大雅之堂。孙毅师法秦汉能取精用闳,他所治印章最能体现其对汉印的理解与把握,他能在运刀上注意体现出汉印的恢宏气象,以申“刀”痕,力求体现刻而不雕的艺术效果,因而线条给人以畅快感与韵律美。可见其下刀之果敢,毫不拖泥带水,填补臃肿之弊。细品孙毅君刀下留痕,既有文人气息亦具个人风貌。
◎万岁
◎悟道
◎永宁
◎《紫瀑》
铁笔之外,孙毅亦雅好绘事,将篆刻的金石气息、分朱布白移诸丹青,时向平治、翟启纲等省内外名家请益。他所作花卉师法宋元,特别在明清之际的新罗山人、虚谷及八大山人、石涛及民国以来的吴昌硕、齐白石之间汲取营养,他没有照搬古人,而是撷取精神,似其大意,并不以某家某派逼肖为能事。我感到这是一种法为我用,溢于心胸的高明取舍。
孙毅颇好小写意花鸟,笔下简洁明快,高度概括。他的《荷塘追梦》即是典型,只见其随意洒落的数茎幽草,数片荷叶,小鸟蜻蜓,着墨不多,一派生机的背后是空阔无边的意境。中国画中常有实处易、虚处难之说,以少少许胜多多许。中国无论诗书画印乃至戏曲都是讲究虚实相生的艺术,这虚处便是人们常说的弦外音、画外意,气与韵都有耐于虚处所表现。写实处见笔墨,展示的是画家笔下功夫,而留白处亦显出画家境界,诗心骚骨,老子所云:“致虚极,守静笃”即是艺术家们孜孜以求而求之不得的最高境界。
古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一种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生活的阅历。孙毅君由于工作的关系,有很多出差机会,因此他便顺道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到过无数城市,接触到很多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惯看秋月春风”,他已过知天命近耳顺之年,因此对名对利,对吵吵嚷嚷的社会总能保持着平和的心态,淡然处之,而近来孙毅君无论其人、其印、其画都更加平和而自然不饰了。孙毅君高卧黔中,我则蜗居于筑垣,虽相距较远,但因都潜心艺事,陶然艺海,得与孙毅君同在道中。但君制印甚勤,终于有成。我因性情疏懒,对于篆刻虽也爱好,但总抱着票友的心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加之学力、天赋所囿而难有所成,对孙毅的成功也就只有景仰有加了。
◎《夏日》
责任编辑 袁泽友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