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文/安徽师范大学秘书学专业 徐仙曙
曹操,文学家,书法家,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深得文、书、曲之长[1]。历代研究者多关注曹操的政治、军事、文学成就,对其公文家身份却很少提及。因此,对曹操公文的研究可以弥补这方面研究的不足,深化与曹操密切相关的公文写作研究,让我们明晓现代公文与古代文书的不同,以期指导如今的公文写作实践。
(一)光和四年(公元181 年)至建安元年(公元196 年)。曹操积累政治资本时期。这一时期的曹操公文共有19 件,上表14 件,占总数的76.68%;下降幅度为1个,所占比例为5.27%;来信来访4 件,占总量的21.05%。此时的曹操名微势小,政治声望不高,在东汉朝廷里没有话语权,公文量在曹操总体公文中占比较小。从这一时期曹操散文的内容看,曹操最初只想当个治世之能臣,从《答袁绍》可以看出,“董卓之罪,暴于四海……诸君北面,我自西向。”[2]曹操不同意改易,强调董卓是大患,意欲讨伐董卓,扶持幼主。此时曹操的上呈书表在礼制和形式上完全符合规范,内容清峻,他热诚真挚的性情溢于言表,读之不能不让人动容于其感情之赤诚!只是这一时期他的上书进谏少有采纳,朝廷腐败,宦官乱政,汉室衰微,不听良言,所以公文量小,占总体公文数量的14.5%。
(二)建安二年(公元197 年)至建安十七年(公元212 年)。曹操逐渐掌握政权时期。这一时期的曹操文书共有63 件,其中有12 件是上行表奏,占总数的19.05%;下行令教37 项,占总条数的58.73%;书信14 件,占总件数的22.22%[3]。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掌握了主动。当时还处在诸侯割据、逐鹿天下的关键时期,曹操虽然占了大义的名头,但表面上对汉室天子还是要以仁臣的姿态来对待,所以就有很多的表文上书给皇帝;政治形势纷繁复杂,曹操既要极尽所能网罗天下贤才,又要巧妙周旋于政敌之间,书信往来日益增多。曹操成为重建统治秩序的实际掌权者,当上了宰相,政令也多了起来。所以这一时期公文数量占总体数量的将近一半,占48.09%。
(三)建安十八年(公元213 年)到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 年)。曹操权力达到巅峰的时期。这一时期,曹操公文共有49 篇,其中上行表奏4 篇,占8.16%;下行令教41 篇,占83.7%;书信4 篇,占8.16%。这一时期,东汉天子几乎没有什么权力,曹操巩固了自己的权力并开始慢慢替代东汉。曹操把控了权力中心,与各方面的私人交往较第二阶段少了很多,以令教方式就可以达到政治目的。孙权,刘备都专心发展自身,局势较为平稳,公文数量没有第二阶段多,占总体公文数量的37.41%。
(一)内容上,重视实用,讲求时效。曹操的官书内容显而易见,而且十分讲究实际。如公元181 年,他在《上书理窦武陈蕃》一文中说:“武等正直,而见陷害,奸邪盈朝,善人壅塞。”[2]当时因为宦官乱政,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暗地里准备诛杀宦官,没想到这件事不但没有得逞,反而让他们遭受陷害。曹操闻知此事,上书朝廷陈述窦武等人忠于职守反遭陷害,致使奸邪小人满朝,而忠良臣子却得不到重用的情形,上书内容言辞恳切,内容短小精悍。曹操上书内容仅仅十二个字,显见清晰,却有三层含义:一是大将窦武、太傅陈蕃是被冤枉的,希望朝廷为他们平反;二是朝廷有小人作祟,伤害忠臣,希望皇帝能够远离和惩罚奸臣小人,亲近忠臣;三是暗含自荐,让皇上考虑一下心系朝廷、忠心耿耿的自己。全文十二个字,字数很少,重点鲜明,内容丰富。又如《置屯田令》所言:“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此先代之良式也。”[2]有幸活下来的农民为避战乱,拖家带口,往幽州、荆州、益州、徐州逃亡,昔日经济繁荣的河南和关中地区变得万象凋零,饿殍遍野。朝廷和各地军阀都勒紧了裤腰带,粮食极度匮乏,野菜、树根、桑果、蛤螺,甚至人肉干,都成了人们充饥的口粮。为解决困扰已久的“粮包”问题,曹操在献帝允许后,采纳了枣祗和韩浩“当急田”的建议,任命枣祗为屯田都尉,颁布了《屯田令》,命令百姓募兵屯田,兴修水利,当年即收粮万斛,各郡县都依循此例。经过几年积攒,所产粮食既能满足兵粮供应,又能满足百姓生活起居所需,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是曹操统兵北方的重要保证。
(二)形式上,突破常规,浅显易懂。曹操一改汉朝华丽不实之风,开创了公文文风的简练严谨、洒脱大气之风。第二阶段的陈述,开始突破常规陈述程序的限制,甚至可以用侃侃而谈来形容,一句话就能说清楚。如《表论田畴功》:“文雅优备,忠武又著,和於抚下……犹广武之建燕策,薛公之度淮南。又使部曲持臣露布,出诱胡众,汉民或因亡来,乌丸闻之震荡。王旅出塞,涂由山中九百余里,畴帅兵五百,启导山谷,遂灭乌丸,荡平塞表。畴文武有效,节义可嘉,诚应宠赏,以旌其美。”[2]曹操摆脱了两汉文书的影响,两汉文书多是一种文体,一字一句,两句相对,一篇章回体,又称“四六文”或“四六”,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全篇以双句为主(两句和两句),讲究整齐的对仗,铿锵的音律。而曹操的公文直接打破了这一点,他的文章自由,不拘泥于规范的只言片语,觉得只言片语写得好,就写成只言片语,以文章的核心为基本,顺着自己的心里话去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能真正表达自己想法的好文章,如《修学令》,表示对年轻人“不见仁义礼让之风”[4],他感到非常悲痛,命令诸郡“各修文学”“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者而教学”,以便使“先王之道不废”[2]。此令是指自董卓之乱,毁校散才,曹操在戎马之乱、百废待兴之时,考虑恢复和发展儒家教育,树立仁义礼让之新风,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由此可以看出,曹操的教谕形式完全由其行文内容决定,毫无章法可循。
(三)表达上,灵活多变,针对性强。公文提倡直白朴实的表达方式,但曹操的公文却大量使用了文学性说法。如《让贤自明本志令》所言,曹操叙其一路心路历程,遂用典故,先将齐桓公、晋文公罗列出来,谓其身为诸侯,兵强马壮,犹尊周天子,故以美名传颂至今;又提到“三分天下有其二”[5]时,周文王对殷王族的“至德”仍然尊崇有加;曹操又把乐毅和蒙恬两人挂在嘴边。乐毅弃燕归赵后,赵王曾图谋让他带兵攻打燕国,乐毅伏而呜咽,说自己不忍心谋害故国百姓,宁愿死也不会前去。秦二世欲置蒙恬于死地,其时蒙恬以三十万之兵,其势足以叛之,蒙恬知道自己一定会选择死亡,坚守主臣关系。很多先贤之所以被曹操不厌其烦地提起,无非就是两句话:一是说自己当下的形势与上述诸贤相似,朝野谤议自己“有不逊之志”;二是表示自己要以他们为榜样,对汉朝忠心耿耿。曹操身为重建统治秩序的实际掌权者,可以说别人不敢说的话,不会也不可能被祸害,反而会让人觉得他是诚心诚意的,最后曹操还以“介推之避晋封,申胥之逃楚赏”[2]的事迹自省,说自己要学习前贤的高风亮节,居功不傲,学习先贤的为人处世之道,自己的功绩很大,但是不足以受封如此,准备让出三郡封地,消除舆论攻击之势。这一行为展现了曹操老成而又灵活多变的政治手腕,这为他以后争取到更大的支持提供了方便,也给人留下谦恭礼让的印象。在这场政治舆论中,曹操成功给自己洗白,从而使让郡这一举动在政治上利益最大化。
(四)语言上,言简意赅,内容丰富。曹操的公文语言简洁明了,但该说的内容核心依然保存完好,含义丰富。如《表糜竺领嬴郡》:“泰山郡界旷远,旧多轻悍……偏将军糜竺素履忠贞,文武昭烈。请以竺领嬴郡太守,抚慰吏民。”[2]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说,就是曹操看中了糜竺,准备给他一个官位。当时袁术进攻刘备,局势僵持不下,曹操怂恿刘备对抗,吕布趁机偷袭下邳,当时镇守下邳的张飞也很难抵挡吕布的突袭,结果是刘备家属和其他在下邳的部将都被虏走了。吕布施恩刘备后,又派兵驱逐刘备,由于之前曹操封了刘备,刘备投奔曹操,被表为豫州牧,给他带兵回小沛的钱粮,刘备被曹操赶回小沛,又被曹操夺回了小沛。从当时的情况看,这显然是曹操采用的分权之计,他把刘备说成豫州牧,而把糜竺封在嬴郡(泰山郡分出一部分)。很显然,曹操想借糜竺在徐州的势力,同时对刘备阵营进行分化。这时候糜竺如果接受封印,那么对于刘备来说就失去了最大的金主,打仗没有金钱的支持,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都是无法接受的。曹操这一招可谓是釜底抽薪,从经济上断绝了刘备卷土重来的可能。而糜竺投资刘备失败,却能在曹营谋得一官半职,同时也成为曹操的财源之一。又如《赦袁氏同恶令》所言:“其与袁氏同恶者,与之更始。”[2]汉末割据势力中,袁氏为首,袁氏也是曹操重建统治秩序的大敌。最初,曹操也曾依附袁绍,经过多年的力量积蓄和精心准备,曹操终于在官渡之战打败强敌,为统一北方扫清了障碍。在得到冀州后,为了尽快安抚人心,稳定政局,也为了彰显自己宽仁包容的胸怀,曹操颁布了该令,此令不但是为了让袁氏故吏打消顾虑,安心为新政权工作,更是为了给曹魏集团内部的“两面派”“投降派”吃颗定心丸:“既往不咎,下不为例”[5]。“善察而不明,能察而不为之”[6],敌我之见,亦不可太过清楚,其义甚为深远。
(五)思维上,重视表达,注重比较。比较型立意是运用比较型、鉴别型的思维方法而形成的文章立意。人们总是通过比较来认识所有客观事物。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所有认识和思考的依据。比较即确定事物间的差别、雷同,辨识即辨析、判断,此为比较之果。比较与鉴别事物本质属性是事物相互关系中的一种思想方法——极其重要的一种思想方法。如《请追封郭嘉封邑表》:奖励忠臣,尊崇贤士,不一定要局限于本人,追念一个人的功绩,恩惠可以追加于他的后代[7]。郭嘉的战绩很多,贡献很大,曹操一一列举,“东禽吕布,西取眭固,斩袁谭之首,平朔土之众,逾越险塞,荡定乌丸,震威辽东,以枭袁尚。”[2]曹操觉得郭嘉能够想到自己所能想到的事情,跟他惺惺相惜,为此曹操对郭嘉十分器重。所以对郭嘉的死……,曹操悲恸不已,上表此篇为郭嘉追封。首先,以“闻褒忠宠贤,未必当身,念功惟绩,恩隆后嗣”为发端,提出自己的观点,讲述了郭嘉的品德和功绩,将郭嘉和孙叔敖、岑彭等人相提,他们都为国家立下了丰功伟绩。孙叔敖死后,楚王封其世子为寝丘(今河南沈丘县东南)四百户;岑彭死后,光武帝先封其长子岑遵为侯,后又封他的次子岑淮为侯。此乃圣主待有功之士——贤君顾良臣![8]这是解释要追封的原因。今郭嘉身死,实属哀伤,当加封邑,与前文所封者,共数千户,其所封之地,即为郭氏。结尾语重心长,眷恋追忆,字里行间,娓娓道来。
曹操将公文从两汉的公文散文化中独立出来,成为正式的独立文体[9]。他的公文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领域广。他通过公文招揽人才,经营社会,振兴农业,处理军事。曹操在公文写作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他的公文文字平实,崇尚实用,不长篇大论,只用最简洁的内容,理性传达指令,简明扼要,一针见血,应用性强。其专题性、简洁性、时效性、平实性等一系列特点影响了后世公文的诸多属性,对后世的公文写作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