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文/中共天津市委党校 李曼 杨少杰
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不断健全组织体系,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力量根在支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实践积累了支部建设的丰富经验。在新征程上,梳理党支部建设的百年历史经验,对于加强新时代党支部建设,把党支部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具有重要意义。
纵观党的百年历史,不可否认的是党所取得的一切重大成就,都离不开千千万万个党支部所发挥的作用。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视党支部建设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当前,在党支部建设的实践中出现的党的组织生活流于形式、组织形式单一等问题致使党支部的组织力薄弱,影响了党组织的整体形象。对此,党中央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中,始终把加强党支部建设作为重要议题。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传统使然。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结合实际情况对党支部的建设不断进行加强,向来都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显著优势。中国共产党在对党支部加强建设过程中,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品中关于党支部建设的思想中汲取了实践智慧。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就指出:“同盟的组织机构是:支部、区部、总区部、中央委员会和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人把中国实际情况和马克思主义进行结合,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支部建设的思想进行了极具创新性的发展,在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党的领导人就支部建设发表了一系列论述,为形成中国共产党支部建设理论和指导支部建设实践提供了行动指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等党内法规,将党支部建设的规范化持续推向深入,为党支部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和制度保证。
(二)党支部在组织体系的重要地位使然。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自上而下分为党的中央组织、党的地方组织和党的基层组织三个层次,党的基层组织按照建制又分为基层党委、党总支和党支部三类。就组织体系的地位而言,党支部是党的组织体系中的最小单位。根据中组部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的数量是493.6万个,其中支部就434.2万个,占有较大比重。倘若把党的整个组织体系比作金字塔,党支部则是金字塔底部的坚强基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每一个组织层级在组织体系中都很重要,不可缺少。党支部作为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既可以把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及时向上级党组织反映,也可以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传达给人民群众,使其自觉转化为行动。只有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党群关系才会紧密,党的领导才会更加坚强有力。
(三)党支部的组织力薄弱使然。从当前情况看,缺乏组织力是党支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组织生活流于形式。从表面上看,一些党支部上墙内容很规范,活动记录很完整,开展活动也经常。但实际上效果不明显,群众认可度不高,制度落实“形式化”,对“上”负责多。二是组织方法单一。一些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以开会为主,以组织集中学习为主要方式,方法不够灵活,致使有的党员不愿意参加,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三是组织关系松散。党员和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一些党支部的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未能达到深度融合,致使党员与党支部的关系日渐疏远。倘若党支部长期不能回应党员群众的直接利益需求,找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契合点,久而久之,就会逐步虚化、弱化甚至边缘化。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将党支部建设贯穿始终,使之得以不断丰富与发展。从建党伊始的实践探索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每一个关键时期,都适时提出加强党支部建设的主要要求。一部中共百年党史是一部党支部的数量不断提升、党支部的力量不断增强的历史。
(一)历史起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党初期,党的最基层组织的名称经历了从“组”“小组”到“支部”的变化,这在党的二大至四大历次党代会制定或修订的《党章》中可见端倪。1922年,第一部正式的《党章》规定“凡有党员三人至五人均得成立一组”;1923年,党的三大通过的《党章》规定“凡有党员五人至十人均得成立一小组”;1925年党的四大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的《党章》第一次将支部规定为党的基本组织,规定“凡有党员三人以上均得成立一支部”;1926年,党在上海召开了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提出“一切工作归支部”的重要口号,体现了党支部建设的政治方向;1927年,毛泽东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提出了将“支部建在连上”的重要举措,这是把“一切工作到支部”落实于军队之中的制度实践;1945年,党的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通过了《党章》,《党章》明确把“党的支部”这一章修改成“党的基础组织”,同时强调:“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的支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党支部建设的初创阶段,从组织上为党成功领导革命胜利奠定了无比坚实的基础。
(二)探索中前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范围已经扩展到全国。到1949年底,党员人数为448.8万人,约有支部20万个。1950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发展和巩固党的组织的指示》,强调当前党的支部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整顿和巩固;1956年,是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年份,这一年,党的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的《党章》第一次使用了“党的基层组织”这个说法,而且将党的基层组织划分成了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委员会三种类型,使党的基层组织的一般任务被明确扩大为八项。1956年之后,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发展党员的力度,但是前提是保证质量。因此发展党员工作特别注重在高级知识分子中开展和进行,党对知识分子的领导得到显著加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对包括党支部在内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展开了新的探索,其中尤其注重从具体实践和理论认识两个层面进行,进一步延伸和拓宽了党支部的覆盖面,从而使得党员队伍建设的质量和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得以不断提升,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日益明显。
(三)发展和转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我们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同时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82年,召开了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中明确了新条件下对于基层党组织的新要求,同时根据这些新要求修改了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共产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全面规定了企业党支部的功能定位、职责任务和工作方法等,使企业党支部建设有章可循;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修改后的《党章》明确“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2007年召开了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赋予了包括党支部在内的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新的内涵,强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根据实际情况对各领域党支部建设进行了不断调整和发展,党支部建设的新内涵以及总体的布局得以进一步明确,从而使得党支部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得以更好地发挥。
(四)全面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八大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面对国内各种考验与复杂多变的形势,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决策,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全面从严治党”于2014年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组织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大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指出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强调“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2018年7月中央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关键是从严抓好落实。”同年10月,中共中央对新时代如何加强党支部建设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规定。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始终注重把强化党的支部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不断延伸,形成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良好态势。
支部建设是贯穿党的百年发展历程的一条主线。党的支部建设百年实践积累的丰富经验,是值得倍加珍惜的宝贵财富。当前,我们已经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致使我们的奋进之路面临许多不确定的风险和挑战。对百年来党支部建设的历史经验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地梳理和总结,有助于向历史汲取智慧,对于全面提高党支部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保证党支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加强党支部建设的百年当中,政治建设也在不断加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政治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八项重点任务,其中第一项重点任务就是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是党的十九大对全党提出的明确要求,因此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也是党支部开展工作面临的首要任务。政治属性是党支部的第一属性,政治建设要加强,必然要加强党支部建设。党支部作为党的基础组织,是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基层的“最后一公里”。党中央对加强党支部政治建设多次做出规定,强调严肃党支部组织生活,组织党员召开组织生活会、开展“主题党日”,深入谈心谈话,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党支部必须明确自身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中所承担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的根基,努力成为政治建设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强化党支部的思想引领力。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建党以来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整党运动、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系列主题教育,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思想建党不断深化。党支部作为党的组织体系“神经末梢”,是打通教育渠道的“最后一公里”,每一名党员都要全面领会主题教育精神,主动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政治觉悟。党员队伍教育质量的提升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方面,在于党员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党支部要发挥直接教育党员的作用,综合运用各种方式积极组织党员进行学习。党的十九大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学习和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党支部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持续推进。此外,党的百年历史,也是一部坚定理想信念的历史。因此,党支部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做,持续增强党支部的思想引领力。
(三)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依托,持续构建党支部发展的制度保障。成立伊始的中国共产党十分注重党支部在制度方面的建设。党的四大设立了党支部干事会,配置支部书记和干事会其他成员,并对支部会议、党小组会召开的时间作出了明确规定。之后,我们党进一步明确了支部各项会议,后来又形成了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为主要内容的支部组织生活制度。组织生活制度不仅是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将党支部打造成坚强战斗堡垒的重要载体。只有落实好“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制度,才能真正将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进行深度融合,党支部的建设才能逐渐实现常态化、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这就要求必须严格遵照各项规定,从内容上和程序上把握其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用制度规范党支部工作,为党支部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四)坚持以服务中心为目的,推进党支部建设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条例》规定,党支部设置一般以单位、区域为主。党支部是单位中的基础组织,在开展活动的时候必须和单位的业务工作联系起来,切实推动单位事业取得进步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党支部是政治组织,要服务于经济建设。因此需要每个单位党组织都做好党建工作,不断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持续助推经济发展。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是实现两者有机融合的制度基础,“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都要结合单位的业务工作来开展,用业务工作检验党建工作成效,进而把党支部打造得更加坚强有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