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高校智慧图书馆特色服务建设研究

时间:2024-06-04

文/哈尔滨理工大学图书馆 孙运华

智慧图书馆应该重视加强服务能力,在有效地进行特色服务建设过程中,要全面引入更加高效的技术手段,以服务师生为主,有效完善智慧图书馆数据平台,从而才利于全面提高服务水平。

一、智慧图书馆的概念

国内近年才开始对智慧图书馆实施研究,因此其起步要明显晚于国外。我国在实施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的研究之后,才开始将此类理念延伸到图书馆领域。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始于我国专家严栋,他主张智慧图书馆由图书馆、云计算及网络等为构成的主体,此后其他学者基于上述理论再进行深入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智慧图书馆内在因素的研究成果,并新生成了一些智慧理念。这些研究成果不但有利于图书馆服务职能的发挥,还能在管理的态度和模式等方面实现革新。因此智慧图书馆理念的提出,可谓是图书馆管理的重大突破。

当前云计算及智慧计算等行业前沿的技术形式能够为实现智慧图书馆的革新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同时实现图书馆的革新发展,需相应的高端技术人才的大力推动和支持。在实施图书馆的变革过程中,应始终以人为首要的考虑因素,需将信息转化与人本服务理想相融合,以优化用户的阅读体验为改革的宗旨,为人们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源。综上,新型图书馆需具有下述特征:

(一)节能性。图书馆变革后可将原本的纸质图文信息形式转化为数字信息形式,这样可大幅降低信息在传输中的能量耗损,进一步深化落实与体现环保理念。

(二)高效性。智慧图书馆能够有效改善传统形式的时空局限,能够为读者提供更为自主可开放化的阅读空间,读者可结合自身的需求和时间安排随时得到阅读需求的满足,灵活获取目标知识与信息。

(三)感知性。信息技术能够全面改善原本的文本信息呈现形式,更多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传递信息,这样不仅能够大幅优化信息的存储效果,同时还可在信息的传递和使用等方面表现出更为明显的便捷性优势。

二、高校智慧图书馆特色服务建设研究

(一)将师生作为中心,创新个性化服务。第一,高校在尝试建立智慧图书馆时,需充分发挥物联网的科技优势,运用专业的云计算技术和智能化的服务设施,来提升图书馆整体的服务质量。在具体建立时,要将教师与学生的智慧作为核心,同时结合师生的心理认知能力、具体需求和新型的服务内容,强化师生、管理人员及资源等方面的内在关联性。在智慧图书馆中对目标信息进行检索,不仅能够获取到相应的文献资料,还能对目标信息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形成最终的研究报告,并从网络终端完成获取。第二,高校的图书馆可将服务内容渗透到科研与学习工作等环节,通过对师生搜索的数据信息进行总结和判断,从而分析出检索者的兴趣倾向,并相应建立个性化的档案资料,及时、准确地向检索者推送带有倾向性的检索信息,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辅助检索者实现目标信息的检索,大幅提升检索过程的效率,同时优化服务的内容和效果。第三,智慧图书馆能够有效减轻管理者的工作量,师生在开放式的管理模式下自行完成借阅程序,因此在图书馆内,借阅者不再受到时空等方面的限制,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热情。第四,图书馆的具体管理人员应该在实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尝试拓展服务区域,为借阅者提供更为宽泛的服务平台,将以往师生提出检索需求,被动接受信息的模式,转变为师生根据自身的信息需求主动投入到信息平台的建设项目中,从而完成智慧图书馆的人性化构建。

(二)完善数据云平台,提供网络学习空间。在图书馆中,最为频繁的操作便是图书资料的借阅。因此在实施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时,需充分运用该方面的信息,对各类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并将信息形成数据库,与教育资源的数据信息进行对接,从而形成综合化的信息平台。智慧服务平台需对现有的系统与新系统进行集中整合,从而实现教育信息的有效衔接、流转与共享,切实提高科研、教学及管理方面的工作效能。使用大数据的网络平台对各项数据和信息进行传播共享,能够有效打破信息孤岛的局面,各高校之间的网络平台能够互通互联,实现不同渠道资源的互通共享。各高校还能与同区域内的图书馆进行资源关联,使学校的信息系统与城市资源系统建立对接关系,让市民能够享受到高校的信息资源,高校学生也能够获取更多的社会信息内容。这种关联打破了信息存储与传播平台之间的孤立性,真正实现了基于现代化的知识和技术将图像、声音等信息的整合,并以网络渠道进行传输,最终实现信息的互通共享。高校图书馆资源不仅能够对日常的教学提供支持作用,还能作为知识信息的主要存储平台,为使用网络途径开展学习的人员提供教育资源。

(三)创新服务社会理念,树立战略意识。高校图书馆应基于自身的资源与功能优势,不断提升其智慧服务的辐射范围,以服务社会为发展宗旨,以创新性的服务理念为指导,尝试信息的共享传播,从而最大限度扩大图书馆的受众范围。在图书馆提供社会化服务时,需充分提高从业人员对服务理念的认知和落实程度,切实加强工作人员服务民众的思想意识,并体现于具体的服务内容中。图书馆的发展需以创新性的思想为指导,这样才能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实现文化传播、创新及服务等各方面的同步发展。具体可从下述几方面来实施:一是借助线上或线下结合的方式,针对民众对图书资源的需求进行全面的统计,确定明确的服务目标。二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创新服务内容和使用的方式,来实现精准服务,提升服务的专业性水平。三是有目的地规划地方图书馆发展战略,设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智库和馆藏,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地方发展的长期规划。四是主动深入社会了解不同的信息需求,因此指导图书馆不断完善自身的信息资源,从而全面提升服务效能。五是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作用,根据读者的兴趣倾向有针对性地推送适合的信息,从而不断提高读者在信息获取过程中的体验,以此提高智慧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四)结合高校实际,拓展服务内容。1.信息服务。集成化信息服务:具体可将图书馆所具有的功能进行全面整合,为读者设置搜索入口。这样读者便可通过入口来获取各类资源和信息,在搜索程序及时间方面体现出更高的先进性。个性化定制、推送信息服务:由于读者在知识储备、心理特征及信息获取倾向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因此图书馆便可结合上述差异,灵活运用微博、微信、BBS等多种信息化渠道为读者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服务环境和信息内容,全面满足读者的不同信息需求。这样能够构建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的近距离沟通渠道,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内容,从而实现图书馆服务形式的优化创新。2.智慧课堂与移动学习服务。随着移动终端应用的普及,读者能够通过各类终端获取图书馆及出版物等资源信息,这样读者便可有效利用零散时间完成阅读和信息获取,并在移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与他人的线上交流,建立不同主题的交流圈,从而在网络平台上实现答疑和资源的获取。上述模式能够有效实现信息互通共享,能够为读者创建自主的学习平台,有效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3.再教育服务。具体可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设置专门的再教育模块,选择教育专家或者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打造数字化的教学课堂形式,建立相应的学分考核机制,即在校生或者企业员工等通过线上学习获取相应的学分便可完成再教育,为其创建便利的学历提升途径。4.解难答疑。可在读者与行业专家之间建立沟通渠道,通过组建技术咨询团队来为学习者提供指导和帮助,辅助其及时解决技术难题,顺利完成知识与技能的获取。

三、结语

总之,构建智慧图书馆,本质是服务模式的深刻转变,这对图书馆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但也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改革与转型的发展机遇。在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要始终以服务建设为主体,科学地制定更加完善的服务体系,从而利于全面提高智慧图书馆服务水平。通过以上实践研究,为了不断开展智慧图书馆特色服务,要从读者角度入手,有针对性地建设与完善服务模式,以实现个性化发展,从而不断提高读者服务质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