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审美视角下艺术档案价值剖析

时间:2024-06-04

文/中央戏剧学院 翟菲

艺术档案作为特定时期内艺术文化的真实反映与记录,是民族文化与艺术繁荣发展的见证,也是人们艺术传承的载体支持。其类型多样,涉及戏剧、歌剧、音乐、绘画、雕塑、书法等多领域。表现形式多元,表现为文字、图形、图片、海报、音像制品等等。美学多学科多领域的渗透带来艺术档案审美视角下的价值发挥。艺术自身的美学价值也使得艺术档案审美价值内涵更丰富,因此审美视角下的艺术档案价值剖析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

一、艺术档案的审美属性

基于马克思主义美学观,艺术档案来源于具体的社会实践,而社会实践发挥了人类的创造力量,熔铸了人类的审美智慧,带来的是精神的愉悦与享受,这本身就带有最初最普遍的美感体验性。审美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是社会实践活动的构成,我们习惯按照美的规律去塑造。档案作为社会实践活动,其美学底蕴是无可置疑的,档案工作是细致复杂且带有技艺性的活动,资料的分类整合遵循着基本的美学原则和规律,最终又是艺术性的创造。艺术档案作为艺术性的实践活动,内容丰富,从戏剧、音乐到歌剧、舞蹈、杂技等等。多元的表现形式,从图文资料到音像制品到艺术海报到报刊评论等,审美价值不言而喻。

从本质上说,艺术档案的审美价值取决于三大审美构成要素,审美对象、审美主体和审美关系。审美对象是审美客体,是实践活动中所涉及的艺术档案及档案相关的实践活动。审美主体则是档案利用的主体,是具有审美感官、审美态度的人。审美关系是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所形成的关系,其属于精神价值性的关系。艺术档案的审美属性是客观而真实的。

二、审美视角下的艺术档案价值

(一)艺术档案使用价值中的审美体现。艺术档案作为艺术成果的整合,艺术研究的参考,艺术发展历史的记录,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其可以反复且多层次被使用,既可以作为文化艺术领域创新的蓝本,也可以作为个人及社会性文化宣传的素材。其使用价值的审美性主要体现在档案内容和艺术形式两方面。艺术档案内容方面的审美体现:艺术档案是人们社会实践过程的真实原始记录,而社会实践的劳动属性和美学属性使得艺术档案内容符合人类美的认知,符合美的规律。艺术档案作为艺术生产活动的有效凭证,是艺术创作、改编整理的资料参考,是戏剧、歌剧等编排复排的资料指导,更是艺术作品设计的借鉴载体,可以作为艺术审美编写的原始素材。根据艺术档案编写完成的《中国剧种词典》《中国戏剧曲艺词典》等都是以艺术档案利用为前提的审美创造活动。在艺术审美创造的过程中,人们付出各种努力,有人们自由自觉意志的渗透,洋溢着生产劳动美和社会变革美。档案的利用就是借助艺术档案进行艺术的挖掘,掌握艺术规律,总结艺术经验,做好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除了内容上的审美性外,其表现形式的审美价值也十分突出,艺术档案是艺术交流的有效工具,艺术文化的交流主要通过文字、图片、影视资料、音像资料等,这些都是艺术档案表达的不同材质。材质的艺术呈现与表达是人们不断选择与不断审美的过程体现,材质的审美属性被充分挖掘,其不再是简单的物质取舍,而是社会审美的折射,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体现,是国家政治经济及文化发展成果的体现,艺术档案多元化的材质是美感形式的变迁演示,是艺术创造发展中所积淀形成的。综合来说,艺术档案的载体美与内容美使得其被利用的过程中兼具了浓浓的审美属性。

(二)艺术档案现实价值中的审美体现。艺术档案具有鲜明的时代现实价值,这是因为艺术档案借助艺术作品的呈现展现了时代的精神风貌,展示了民族的文化智慧成果,是时代变革的体现,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其带有深深的文化印记。艺术档案是文化印记的具象载体,也是民族文化振兴的艺术基础。它的现实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一,带来文化艺术的创新。文化是不断积淀的过程,也是不断创新创造的过程,我们可以透过艺术档案了解民族文化的精彩纷呈,了解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熟悉不同的艺术流派、艺术风格、艺术题材、艺术表达方式等,从而与时俱进推出更富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艺术的传承寄寓着审美要求,艺术的创造本质上是审美创造的过程。其二,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艺术档案藏量丰富,类型多样,是时代精神的映射,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陶冶人、鼓舞人、激励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精神文明建设是基于时代背景和审美主流价值观的,因此从这一层面看,艺术档案的现实价值中也有审美体现。其三,推动公共文化建设。基于艺术档案“活教材”的资源优势,衍生出各具特色的文化类型,如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乡镇文化等,借助文艺汇演、艺术讲座、优秀作品巡展等展示艺术成果,让群众共享文化艺术的果实。这一过程是艺术档案文化意蕴挖掘的过程,重点挖掘符合民族审美情趣的艺术素材,进行原始素材、原型、背景上的创造,创造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如挖掘二人转艺术的民族审美趣味,与民间艺术融合创作,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小品演绎。此外艺术档案中所涌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动人心的历史变革故事等,都是民族精神文化教育的有效载体,带有民族教育的审美价值和内涵。艺术档案的现实价值中始终有审美价值的陪伴。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发挥高科技手段,借助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等进行艺术档案的大众化应用,拉近大众与艺术档案的距离,才能深入挖掘艺术档案的审美价值,实现其现实价值的增值。

(三)艺术档案艺术价值中的审美体现。如果说档案是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的记录与反映,其带有创造、劳动的审美属性,那么艺术档案在具备创造与劳动审美属性的同时,也因为自身的艺术性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这意味着艺术档案除了具备档案固有的审美标签外,也有了个性化的艺术审美标签。艺术表达是多种多样的,从音乐舞蹈到绘画雕塑到歌剧戏剧等,都是艺术创作的成果。每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都有着既定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体现。以京剧大家梅兰芳先生为例,在精湛的舞台表演中塑造了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从为国家慷慨献身的巾帼英雄到与斗争到底的渔家姑娘,从冲破封建礼教大胆追求真爱的弱女子到与邪恶势力搏斗的女英雄,在人物塑造之外,更发展并丰富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形式,创新了京剧的表演艺术,自成一派——梅派,而关于其艺术创作的记录——梅兰芳艺术档案具有极高的审美艺术价值。完整的艺术作品具有极高的审美艺术价值,而构成艺术作品的细节要素也具有审美属性。以戏剧表演为例,舞台美术设计、演员服化道具设计、布景设计、海报设计、剧照设计、广告宣传文案等都有着审美的要求,具备美学艺术价值。在欣赏作品之外,随便截取一个艺术元素都是审美的享受,也正是这些审美元素的综合作用,才有艺术作品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艺术感染,情操陶冶。在艺术档案的利用中我们必须重视其自身的审美属性。

三、审美视角下艺术档案价值的创新挖掘

(一)让艺术档案的审美属性被大众所熟知。对于艺术档案,在普通读者看来,是形而上且高不可攀的。艺术关乎生活,而艺术档案却被“束之高阁”。因此艺术档案审美价值的挖掘必须从正确的宣导入手。最有效的宣传方式就是让观众去感知艺术档案的审美性。借助信息化的传播方式,如微博、微信、多媒体、电视、广播、网络等让大众去接触艺术档案,而艺术档案在信息传播方式的辅助下也变得通俗易懂,可以更好地贴近大众生活,契合当前大众的娱乐需求。审美属性被大众熟知,艺术档案才能走下“神坛”,走入群众生活,让自身的审美价值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二)多形式演绎展览提升艺术档案审美张力。艺术档案的审美价值要想得到挖掘与利用,必须多形式演绎,尽可能地提升艺术档案的审美张力和感染力。而新时期艺术档案的多形式演绎变得可行,可以定期开展艺术档案的展览活动,或者找到艺术档案与民俗表演的契合点,组织社区文化表演、组织艺术讲座,展览配合宣讲,配合演出,提升艺术档案的生命力和审美影响力。在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与艺术档案的关联,让大众在喜闻乐见的艺术欣赏中接触到艺术档案,熟悉艺术档案,并享受艺术档案的审美价值。

(三)开展个性化服务拓展艺术档案审美深度。传统的艺术档案利用多局限于课题研究、高层次的艺术创作借鉴,很多艺术档案只针对相应的艺术单位开放利用。艺术档案的大众化服务也往往是一概而论,没有针对性。而新时期档案工作正进行个性化服务的转型,艺术档案的审美价值挖掘同样适用,基于人们对艺术档案不同的关注点,提升艺术档案服务的针对性。如针对老年群体可以推送戏剧档案故事、名家篇目等,而针对年轻读者可以推送音乐艺术合集,针对艺术创作者推送艺术研究文献等。服务对象的精准划分,提升艺术档案服务的针对性,带动其审美价值的深入挖掘与高效利用。

四、结语

艺术档案是民族的瑰宝,是艺术的传承,是民族精神的映射,是社会发展的记录,是劳动人民艺术创造的智慧结晶,其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和深刻的文化审美基础,在对艺术档案的挖掘利用与开发管理中,我们必须做好其审美视角下价值的剖析,基于审美的视角探讨艺术档案的开发利用思路和举措,让艺术档案的传承更具时代的活力和艺术的张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