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文/吉林省洮南市社会救助事业中心 王思南
作为城乡低保的一项重要工作,城乡低保档案管理工作情况是否良好,会直接影响到低保工作的开展。做好低保档案管理,有助于对低保家庭人员变动、享受低保待遇及收入情况进行全面掌握,进而为低保动态管理奠定基础。现如今,由于部分地方不重视城乡困难群众低保档案管理工作,致使城乡低保档案管理工作流于形式,甚至个别地方都未配备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或是规范的档案室,导致多年档案随意堆放。确保档案管理工作效果,是建立新型城乡救助体系的基本要求,也是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生活最低保障的必要一环。因此对城乡低保档案的建立及管理完善策略展开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城乡低保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我国困难群体的基本生存权起到很好的维护和保障作用。所以,为了更好维护我国社会稳定,推动社会事业与经济良性发展,就应做好城乡居民的低保工作。以下为当前我国城乡低保的主要服务对象:城市与农村居民中没有重新就业领取失业救济金的,同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本市的最低生活保障;城市与农村居民中没有法定抚养人、赡养人、劳动能力及生活来源;在职或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和退休金,但其家庭人均收入是本市的最低生活保障。现如今,城乡低保制度在国内各地区都有建立,但各省份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即便我国不断提高低保标准,但提升幅度不明显,导致低保的标准与我国在职人员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仍有较大距离。另外,我国各地区城乡低保保障线也不尽相同,内陆地区的标准要明显低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城乡低保标准。
所谓城乡低保档案,是民政部门为低保群众发放、审查、申请及管理等诸多工作中,建立起的包含了表格、音像、图片、文字等载体,拥有保存价值的数据资料。低保档案对低保政策实施情况和低保群众的生活现状进行了真实、准确的记录,是民生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低保部门的日常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低保部门通过审核管理这些档案记录来判断是否发放低保资金。建立与管理低保档案,能够很好促进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客观而言,我国的低保管理还不成熟,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要想使低保系统的完善展开有据可依,就须将城乡低保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工作做好,避免其流于形式。同时,改革原有社会救济方式,也需要依托低保档案的良好管理,将低保档案管理工作做好,既有助于我国社会救济系统合理性、科学性及规范性的保障,又对我国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一)缺少明确的管理体制。我国的低保档案涉及村委、街道及县市等部门,而这些部门的职责与管理范围都存在差异。由于各部门之间的管理及沟通不到位,致使低保档案建立和管理工作存在空缺、交叉。之所以如此,追根究底是政府、领导未充分重视低保档案工作,各部门管理职责模糊,相关管理制度有待完善,档案管理缺乏系统性、统一性和规范性,归档设计范围不明确。
(二)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现如今,我国的低保档案管理工作和低保档案制度存在不符合的情况。1977年,我国建立了首个低保规章制度,此后各地政府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对低保工作的规章制度进行不断完善。伴随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实行,我国各地的低保涉及人群、保障标准及覆盖范围都出现一定提升,渐渐形成了全国覆盖的城乡最低保障系统。但客观来讲,国内低保档案管理工作仍缺少一套完整、统一的规章制度,比如当前的档案记录、整理、收集及保管工作缺乏规范性,难以满足目前低保工作的实际需求。
(三)软硬件设施有待更新。所谓低保档案管理工作的硬件设施就是用于低保档案保管的一些设备,而软件就是指掌握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现如今,我国任职城乡低保档案工作的人员,有部分是兼职人员,这些兼职人员多为民政助理,缺乏低保档案管理的专业技能,同时,民政工作是他们的主要工作职能,能够用在低保档案管理方面的精力较少。另外,由于相关管理部门不重视,因而较少投入资金于低保档案管理工作的硬件配置,如此一来,直接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四)人员工作水平有待提升。虽然城乡低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较高,且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很多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都有所欠缺,同时,在日常的工作中不少档案管理人员不重视学习,进而难以满足目前工作的实际需求,影响了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故此,为了有效发挥出档案管理的价值,提高城乡低保档案管理水平,就必须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一)加强组织领导,注重档案管理。一方面,民政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要对低保档案管理工作予以高度重视。低保档案需要对低保家庭人员现状做真实反映,能对当地低保政策实施情况进行真实记录。低保档案是低保群众维护自身权益的合理凭证,在资料层面为低保资金的发放提供了支持。唯有民政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对于档案管理工作高度重视,才可将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为建立和谐社会添砖加瓦。另一方面,低保审核机构应将低保工作和低保档案管理相结合,实现统一实施、监察和部署。低保审核部门应统一要求低保档案的整理、记录、归档和积累,并将相关工作人员的目标考核与低保档案工作相应要求联系起来。民政部门领导层要对低保档案管理工作予以充分重视,加大人员与资金方面的投入,进而从根本上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规范管理程序,健全管理制度。一是低保档案管理相应程序的明确,结合当地低保实际情况,采用分级管理的方式,合理、科学地管理低保档案。并且,以户为单位采用一户一档的方式展开动态管理,同时,结合低保群众的具体情况,适当地增减和变更低保资金。二是注重低保档案覆盖范围的控制。在分级管理的前提下,记录归档、安全保存各级低保管理部门在审核低保过程中形成的文件资料。在展开低保审核操作的过程中,各级低保管理部门需有效控制涉及的归档材料。街道管理部门负责保存所有低保档案的文件,而居委会、村委会等,对部分材料的复印件进行保管。三是加快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伴随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网络已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生产紧密相融。所以,当前要想有效管理低保档案,就必须要依托诸多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加快低保档案的电子化和信息化建设。由于低保档案管理工作较为繁琐,工作人员每日有着较重的工作任务,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给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影响。所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管理工作出错的情况,就需要在整个低保档案工作过程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例如,着手低保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分级管理低保档案,若低保户申请通过审核,乡镇民政部门就应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记录下低保户的个人信息和相关低保信息,完成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同步。此外,根据低保户的信息着手查询系统的建立,如此一来,低保户便能对自身的低保信息进行查阅,拥有了更高的工作效率,实现低保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同时,通过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能良好联结各个相关部门,有助于部门间的资源共享,进而将档案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更好地解决。
(三)加快建设管理队伍,提高档案管理水平。首先,加强技能、业务的培训,促使档案管理人员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城乡低保档案管理工作离不开专业人员的实施,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情况会给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质量造成直接影响。所以,需要做好低保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以使工作人员更为了解社会保障业务,拥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另外,在重视人才培训的同时,也应重视引进复合型人才,以促使城乡低保档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实现城乡低保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其次,做好硬件设备的配置与管理。伴随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想做好城乡低保档案管理工作,就应适当增加现代化硬件设备,将网络信息技术融入城乡低保档案管理工作中。因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相关管理部门应适当增加光盘刻录仪、计算机等硬件设施,以使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得到保障。另外,针对一些地区缺乏资金,不能将网络技术融入日常档案管理工作的情况,应做好纸质档案的防虫和防潮管理。
总之,低保档案能够真实反映出低保政策实施情况和低保群众的生活现状,是投放低保资金、低保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依据和保障。因此,如何确保城乡低保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就显得十分关键。在这一要求下,需要对城乡低保档案建立和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分析,进而找出可行的完善策略,从而使我国城乡低保工作的效率得到良好保障,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