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邬德林 孙伟仁
摘 要:随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把发展中医药提升至国家战略,黑龙江省中药产业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期。通过以大庆市为例,从全产业链视角对黑龙江省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开展调研,并根据存在的问题,从中药种植、生产加工、商贸流通等全产业链环节,提出如何将黑龙江省中药资源优势转为产业优势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黑龙江;中药产业;全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23-0040-03
随着***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规划纲要的提出,黑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了壮大医药产业集群的战略部署。2019年,张庆伟书记在全省中医药发展大会上再次强调“加快推动全省中医药大发展快发展,为建设健康龙江、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黑龙江省还出台了《黑龙江省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1]。中医药产业作为国家、全省鼓励和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2]。
大庆市具有适宜野生中药材种植的自然优势,是黑龙江省重要的中药材自然繁育及保护基地,药材种植加工具有显著的经济优势。大庆市的板蓝根、赤芍、防风,齐齐哈尔市的柴胡、防风、板蓝根等,区域化分布明显,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基于此,文章立足大庆中药产业基础,从全产业链视角对大庆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产业融合等环境开展调查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如何将黑龙江中药资源优势转为产业优势的对策建议。
一、大庆市中药全产业链发展的潜力基础
近年来,大庆市抢抓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和全省实施“黑龙江省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带来的政策机遇,立足以板蓝根、防风、柴胡为代表的“道地药材”种植生产优势,狠抓中藥种植、生产加工、商贸流通等全产业链发展的各主要环节,大庆市中药产业全产业链布局基本构建形成。
(一)中药种植
大庆市中药材种植自然条件优越,全市适宜中药材种植面积在120万亩左右,是黑龙江省重要的野生中药材保护基地和大宗优质中药材优势产区。全市设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区23处,区域内分布有柴胡、防风、黄芩、黄芪、桔梗、龙胆草等200多种野生中药材,道地药材20余种,其中以板蓝根、红柴胡、关防风道地性区域优势最为突出,长期以来一直是外地采购商和大型饮片加工企业的首选药材。2019年,全市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达到15.3万亩,其中板蓝根6.6万亩、月见草3.1万,柴胡2.2万亩,关防风1.7万亩,此外还有黄芪、桔梗、苍术、红菇娘等。
(二)生产加工
依托良好道地药材资源优势,大庆市现拥有中药生产企业7家,其中中药饮片企业4家、中药制剂生产企业2家;规上企业3家;2018年实现产值1.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9亿元。目前,大庆市中药龙头企业主要产品有复方石韦胶囊、心舒宝胶囊、板蓝大青片、糖乐片、益肝乐胶囊、金荞麦片、氨咖黄敏胶囊、麻杏止咳片等40个品种的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含中药提取)及各种中药材、中药饮片。具有代表性中药加工生产企业主要有黑龙江天翼药业有限公司、黑龙江康麦斯药业有限公司、大同区同舟中药饮片公司。
(三)商贸流通
近年来,大庆市大力推广中药材订单供应的发展模式,通过外地客商、医药企业或者中药材经纪人订单向农户收购药材,一方面为中药材销路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农户生产的盲目性。例如,大同区采取“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营销模式,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大同区销往全国的板蓝根约占全国总数的51.3%;林甸县通过中药材经纪人渠道,与外省经销商建立长期联系,实现当地防风、柴胡多数销往亳州药市,且关防风、红柴胡种子多数销往省内;肇源县通过中药材种植与销售公司、合作社及种植大户积极对外推广全县中药产品等。
(四)其他延伸产业
为了进一步提升发展中药产业链和价值链,大庆市积极探索中药产业与旅游、医疗、生态、康养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大力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中药旅游和健康延伸产品[3]。例如,大同区依托芍药和桔梗等种植基地,积极发展药材花海旅游。杜蒙县利用中医院开展特色医疗,如中医穴位帖敷、中药穴位透入、中药耳穴压豆、中药溻渍等,中药汤剂、中药丸剂、中药茶、中药软膏等制剂的院内应用比例较高。林甸县将中药产业向“温泉养生”及“温泉药浴”等旅游产业延伸,全县目前建设旅游康养4A级景区2个,为游客提供中医足疗、针灸、刮痧、头疗、拔罐、中医熏蒸、烤灯等多种中医项目。肇源县拟规划建设中药小镇项目,待条件成熟,将打造融合“秀丽环境、医疗保健、文化展示、科技研发、药膳餐饮、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康体养生”于一体的中药旅游示范基地。
二、大庆市中药全产业链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规模化种植程度不够
大庆市中药材资源虽然比较丰富,农户种植起步也比较早,但仍然处于 “小、少、散”的阶段,整体种植规模比重不到可适宜种植面积的15%。除了板蓝根形成一定规模之外,其他品种诸如黄芩、甘草、沙参、知母等种植面积不大,没有规模更难形成市场。目前大庆市中药材GAP认证生产基地仅有1处(大同区板蓝根生产基地),且现有GAP基地的建设仍存在诸多技术层面的关键问题亟待解决,中药材生产基地基础设施也不配套,产出能力不强,种子种苗基地发展缓慢,种源自给率较低,这些因素都不利于中药规模化种植经营,同时也给中药种植技术的指导以及药材的收购带来极大不便,影响大庆市中药全产业链生产的质量和产量。
此外,大庆市中草药种植无法形成规模化经营也与本市对中药种植的政策引导与扶持效力较弱有关。一方面,中药种植主要以农民自发组织生产为主,由于中药投入大、生产周期长,大多数农民缺少种植中草药的生产技术和经济能力;另一方面,同时受受气候、供求、炒作等因素影响,药材原料价格波动性显著,如果没有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农民也难以有信心和意愿扩大中药种植面积,因此,亟需政府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来促进中草药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发展。
(二)产业链条层次较低
大庆市中药产业链条较短,仍以原字号、初加工为主,中药材加工方式大部分以原料加工为主,属标志性的“原料产业”,处于中药全产业链的低水平和低效益阶段。在产业链种植初加工环节,农户对大宗中药材多以采收中药的分类晾晒、捆扎、包装、露天贮存或是简单切片为主,或是经过简单晾晒后进行销售,缺乏相应的质量管理规范。例如,全市板蓝根产地初加工粗放和随意,一些地区大青叶采收没有完全得到有效利用,资源利用率低下;桔梗作为药食两用植物,多作为食品出口韩国、欧洲,但大庆市桔梗仅经过简单剥皮、晾晒,无法满足食品出口需求。
此外,虽然大庆市已拥有三家中药规上生产企业,但是与全国中药集聚产区的龙头企业规模相比,科技水平、产品档次和市场占有率都不高。大庆市目前中药加工产品集中于单一的中药初级加工产品“中药饮片”,中药加工下游产业,诸如中草药提取物、中成药制造等高附加值产品仍相对缺乏,导致中药产品市场需求数量无法扩大,产业收益受到影响,市场前景也不够广阔。同时,本地中药加工企业缺乏人才、管理、技术、资金等方面优势,该市也缺乏专业的中药研究机构,导致企业深加工成本远超初加工成本,中药加工升级和中药产业链延伸也受到限制。
(三)市场服务体系不健全
大庆市中药材目前多以“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制药企业”、中药产业经济人等营销模式开展。销售渠道建设较为零散和狭窄。中药种植药材与国内知名产业龙头和前沿市场衔接还主要通过商贩销往外地,订单种植、药企合作中药产品的销售渠道相对较少,企业对于中药产品市场价格的影响力较弱。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电商产业的迅猛发展,大庆市对于中药材网络营销渠道的探索与建设仍相对保守,中药材市场营销的软硬件设施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仍相对落后,中药营销的综合配套服务功能亟待提升。此外,大庆市目前的中藥种植户和中药企业主的市场参与意识较低,主动拓展营销渠道的观念与能力均亟待提升。
大庆市境内所种植的中药材涵盖20余个品种,除板蓝根、防风、柴胡具有一定的市场品牌认知和商标信誉口碑,其余中药材的市场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均相对较低。并且对地域标识的品牌管理意识淡薄,暂时未建立形成中药全产业链的区域标志性品牌。此外,大庆市不同地区中药种植生产与质量管理标准均有不同,导致区域品牌统一宣传难度增大。与此同时,大庆市目前中药材及产品还没有获得农业农村部“三品一标”认证,导致道地药材往往无法真正体现自身价值,难以主动参与应对市场竞争。
(四)政府产业扶持力度不够
首先,大庆市中药产业信息资源分享机构与平台载体建设相对滞后,中药市场需求与药材种植和中药加工生产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传导机制与传导媒介。目前农户与企业对于中药种植信息和销售信息的获取途径主要包括电视、手机、报刊杂志、网络等,市场信息渠道的不畅通导致中药种植户和中药加工企业对于中药市场需求的茫然,导致中药产品与市场脱节,无法实现规模经济效益,阻碍全市中药种全产业链发展。同时,全市乃至全省都没有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的中药交易市场,原哈尔滨三棵树中药材专业市场处于停业整顿中,交易规模的限制也制约着中药企业的产业效益。
其次,大庆市中药材仓储与物流产业接近空白,全市目前没有大型中草药流通企业,而全市中药种植区又多集中在周边县区和农村,中草药向外运输的时间成本和管理成本均相对较高,因此,建设规范、高效、畅通的中药物流系统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此外,中药种植需要专业的技术标准与操作管理规范,而大庆市目前缺乏拥有中药专业知识、精通药材栽植、品种改良、深度加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技术队伍,需要政府积极帮扶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培训与指导。同时,大庆市在种植补贴、专项资金等方面对中药产业扶持的针对性仍然不足,也缺乏适应的保险险种帮助农户抵御中药种植和加工的风险,影响中药种植户和加工企业的扩大再种植与扩大再投资。
三、加快培育大庆市中药全产业链的对策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大庆市中药产业虽然具有显著的基础与优势,但目前从全产业链建设角度来看仍面临诸多问题。结合全国中药产业发展成熟地区的经验做法,顺应国家对中医药产业的政策导向,抓住中医药产业潜力释放的难得机遇,建议大庆市培育打造中药全产业链发展主要从以下六方面入手。
(一)提高道地药材种植规模和品质,夯实中药产业链基础
着眼全市以及全省中药产业发展规划和道地药材种植布局,聚焦全省乃至全国中药市场需求,继续扩大板蓝根、防风、柴胡等大宗优势中药材品种种植面积,同时加大本地其他具有市场潜力的道地药材种植和外埠新品种的引进,不断探索主要中药种植区域的产品结构,增强中药市场竞争优势,扩大本市药材市场供给率和占有率。此外,由于中药种植周期长且市场价格波动显著、中药种植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为此,大庆市政府应进一步加大中药种植政策补贴力度,对中药种植补助给予政策倾斜,补助标准不应低于种植区域其他农作物的补助。同时,还应在种苗优质优育、种植技术设备优化等方面给予资金的专项补贴,以此降低中药种植风险,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
(二)提高中药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促进中药产业链升级
首先,在“中药饮片”品种基础之上,积极推动单体中药新品、组分中药新品的深加工研发,以板蓝根、防风、柴胡等道地畅销中药品种二次开发为重点,加强对其药品、保健品、饮料、食品添加、化妆品等新药品类的深加工孵化,以及对单味小包装、超微饮片、速溶型和浓缩型颗粒等新型产品的研制。其次,探索与规模型中成药生产企业和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合作开发,鼓励全市中药企业积极做专业、做差异、做强大,主动出击,与医疗连锁机构或医药企业合作开展研制,丰富中药深加品种类型。与此同时,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提供土地资源支持,简化企业入驻程序,积极引进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以此形成龙头集聚与辐射效应,带动和壮大大庆市中药相关企业和配套企业发展,加快大庆市区域性中药产业集聚基地和产业集群的形成。
(三)拓宽中药材销售渠道,打造中药产业链的市场平台
积极探索建立起以产地市场为源头,专业批发市场为中心,“互联网+”为新型渠道,有形和无形结合、线上和线下融合、产地和销地匹配的市场体系。具体来说,一是积极拓展种植基地和加工企业定点采购、订单供应、基地专供和政府引导合作等形式,建立“市县基地合作,药材跨区采购,产销联合共赢”等联合渠道模式,完善全市中药材销售体系。二是建立面向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中草药信息网络平台,鼓励大庆药户和药企入驻网络平台,为中草药种植、加工、销售、服务等全产业链生产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三是依托電商机遇,积极推进中药材网络销售以及药农线下生产与线上销售对接,探索中药产品生产全过程网络展示营销、网上专卖营销、种植环境的远程视频体验式营销等多种网络营销新模式,扩大大庆市道地中药材市场消费群体。
(四)强化本地中药品牌建设,引领中药产业链本地聚焦
塑造大庆市板蓝根、防风、柴胡等道地药材品牌,推动市场对大庆道地中药的认可度和美誉度。一方面,制定大庆道地中药品牌发展规划,进一步扩大广告媒体、广播电视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等品牌营销渠道对道地药材品牌传播,精心设计策划大庆中药产业宣传报道节目,加强对“大庆大同板蓝根”、“连环湖”板蓝根、“小蒿子”防风等优势品牌形象的宣传,提高大庆道地药材区域内外的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还应注重对板蓝根、防风、柴胡等道地优势中药材企业品牌文化与历史的深度挖掘和探索,提升品牌市场形象,加快本土潜力中药产品“肇源芡实”、“杜尔伯特小蒿子防风”注册地理标志,积极推行“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对于注册的地理标志商标,应以奖代补,加大对中药材潜力品牌开发的支持与保护。
(五)积极寻求产业融合,实现中药产业链拓宽延伸
依托现有中药材资源和规范化种植生产基地的优势,积极推进大庆市中药材种植业与药材精深加工业、旅游业、服务业互动融合,增强中药产业发展活力。一是推动大庆市中药产业与医疗保健、健康管理和中医康养等大健康产业相结合,精准对接消费者个性需求,探索“定制中药康养产业”发展。二是推行中医药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加快形成大庆市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休闲旅游观光、道地中药材采摘初精加工、中药科普教育与拓展体验、中药温泉康养旅游等中药旅游产业。三是鼓励本地中药企业与餐饮行业联合开发,以大庆市道地中药材为依托,探索养生药食、养生药膳以及养生药饮等中药饮食的联合经营。
(六)推进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中药产业链发展保障平台
进一步将中药全产业链做强、做大、做稳,继续完善中药物流体系建设,建设规范化中草药交易市场,加快构建中药材质量监管体系和药材企业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就主要方面来说,一是整合现有中草药市场资源,构建标准化规范化的中药材交易市场,打造大庆市乃至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现代中药材流通平台。二是努力提升现有中草药仓储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引导全市药农和药企逐渐从分散式仓储向专业标准化仓储体系转变。三是发挥本地政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加工企业等优势,加快建设中草药科技创新与孵化服务载体建设,共同探索道地中药材科研创新。
参考文献:
[1] 黑龙江省大事记(2019年8月)[J].黑龙江史志,2019,(9):57-64.
[2] 黄业利.青川县中草药产业发展现状及转型升级发展思路[J].四川农业科技,2015,(3):62-63.
[3] 焦云龙.推动浙江特色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J].浙江经济,2018,(5):52-53.
收稿日期:2020-05-15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新型智库研究项目“促进龙江西部地区北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19ZK037)
作者简介:邬德林(1981-),男,黑龙江大庆人,副主任,副教授,博士,从事农村经济研究;孙伟仁(1985-),男,安徽安庆人,院长助理,副教授,从事农村经济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