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学生生态责任教育的价值及理路分析

时间:2024-04-24

郭佳玮 王圣祯

摘 要:生态责任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中学生的生态思维、增强中学生的生态责任感具有重要价值。当前,学校生态责任教育中存在着重视不足、教育内容及方式单一、实践教育弱化等问题,应与时俱进地重塑生态责任教育理念,依托新媒体信息传播优势,加强教育内容及方式创新,注重家校合作,以增强中学生的生态责任感,激励中学生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关键词:中学生;生态责任教育;价值;理路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23-0075-02

黨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并重点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1]。深刻表明了人与自然之间深层次的逻辑关系。生态责任是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体在深刻认识自我及自然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生态环境负责的社会心态。在全球生态危机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加强生态责任教育,对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推进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中学生生态责任教育的价值意蕴

生态责任教育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生态危机不断加剧、人与自然关系出现深层次矛盾的背景下加强中学生的生态责任教育,对培养中学生的生态思维、增强中学生的生态责任感以及激励中学生付诸生态环保实践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培养新时代中学生的生态思维

在历史唯物主义中,世界是可知的,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原理昭示着人与社会之间的必然关联。生态思维与观念决定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导着人参与社会、改造自然的行为。开展中学生的生态责任教育,可进一步运用自然科学、生态哲学等专业知识加强中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使中学生正确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把握生态系统的历史进程,辩证认识生态危机的深层次根源,启示中学生对“控制自然”、“人类中心论”等错误观点加以批判和思考,从而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思维,并尊重自然,遵循生态发展的客观规律,明确生态平衡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增强中学生的生态责任感

生存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向前迈进的永恒主题。在当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危机。“培养公民社会责任感,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2]中学生不仅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后备力量,更是现代公民的一分子,对生态环境的发展负有重要的责任。中学生生态责任教育通过对生态危机的深层次剖析及对真实案例的讲解,使中学生在权利平等、关爱生命观念的指导下,进一步增强中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责任感,使中学生生成参与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在动力,让中学生在生态责任感的指引下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三)激励中学生投身生态环保实践

生态责任从形成到转化为具体的实践,需要经历正确认知、情感升华、知行合一三个关键阶段。对中学生开展系统的生态责任教育,可使中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在社会发展、生态保护中的角色、责任与义务,引导中学生从自我做起,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并促使中学生将生态理论知识融入到学习和生活实践之中,形成勤俭节约、绿色消费、低碳出行的良好习惯,使中学生在丰富的生态环保实践中增长本领,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价值观与发展观。

二、中学生生态责任教育的掣肘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不断发展,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具体的生态责任教育方面仍然存在着理念滞后、教育内容及方法单一,社会实践教育不足以及家校合作不充分等问题,致使中学生生态责任教育的实效性弱化。

(一)对态责任教育重视不足

提升中学生生态责任教育的实效性,关键在于学校对生态责任教育的重视程度。从当前来看,部分学校仍然存在重智育而轻德育的问题。部分学校不重视生态责任教育,使生态责任教育被边缘化。开设生态责任教育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学校偏少,生态责任教育的系统性教育不足。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状态下,学校教育往往偏重于学科教学,教师队伍的生态危机意识相对欠缺。由于重视不够,导致学校对生态责任教育的资金投入不足,缺少专职、专项的生态责任教育师资队伍。个别教师在生态责任教育方面表现为敷衍了事、内涵缺失,未能将生态责任教育与立德树人结合起来。由于生态责任教育与学科教育的不平衡发展,使中学生生态责任教育的效果不佳。

(二)生态责任教育内容及方式单一

中学生生态责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科学的教育内容结构及创新的教育方法决定着中学生生态责任教育的效度。在生态责任教育的内容方面,多数学校仍然缺少对中学生的生态危机意识、生态理念及生态行为的系统教育,特别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哲学思想缺少研究、分析与运用。目前,中学生生态责任教育的内容范围狭窄,系统性和创新性不够。在生态责任教育的方式方面,主要采取思想道德课堂教育、思想宣传及简单的学校活动的形式,对全媒体时代的多元媒介平台利用较少,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全程化、全方位、长期性的生态责任教育。

(三)中学生生态责任社会实践教育不足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从这一角度来讲,主体认识世界的必由之路是融入社会,人们通过担当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来认识社会,并把握现实社会发展的规律,继而更加全面地认识世界。中学生生态责任意识得以形成,需要依靠大量的社会实践,并由此而形成对历史、文化及自然界事物本质的深层次思索,从而建立完整的生态文明知识结构。目前,学校在生态文明实践教育方面组织设计不够,缺少与企业、公益组织、社区等单位的教育合作,多数学校并没有中学生生态责任教育的校外实训基地,导致课堂教学无法在课外得到有效延伸,中学生缺少生态环保社会实践的磨练。

(四)生态责任教育家校合作不充分

中学生正处于从少年向青年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中,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具有不稳定性。他们对事物充满好奇,具有钻研的热情,然而也更容易受到不良社会思潮的干扰。因此,对中学生进行生态责任教育应倡导家校合作,以使家庭教育及时形成对学校教育的补充。著名教育家苏姆霍林斯基曾指出,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地反映出来,表明了家庭教育对子女成长的影响。目前,在中学生生态责任教育方面,家校合作关系尚没有完全建立,学校缺少完备的合作机制,而家长对生态责任教育的忽视,也导致中学生生态责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三、中学生生态责任教育的实践理路

新时代中学生生态责任教育应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在思想上加强重视,在内容与方法上推陈出新。要积极组织开展中学生生态责任教育的课外实践活动,推进家校合作,以有效提升中学生生态责任教育的整体效果。

(一)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知是行始,正确的认知是开展科学实践的基本前提。在开展中学生生态责任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要重塑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地结合新时代发展的诉求、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要求以及培育时代新人的具体任务,加强教育理念创新。要改变重智育而轻德育的观念,加强对生态责任教育的重视。“要坚持系统性、层次性和针对性,加强顶层设计,建立有效的、统一的管理机制”[3],加大对生态责任教育的资金投入,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对现有教师队伍进行科学的培训,提升教师的生态危机意识,积累教师的生态知识储备,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增强教师在教学中融会贯通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面向高校、社会吸纳优秀、专业的青年教师,平衡生态责任教育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及专业结构,为开展高效率的中学生生态责任教育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创新生态责任教育的内容体系及方式方法

针对学校生态责任教育内容及方法单一的问题,要进一步深化研究,创新生态责任教育的内容体系。应始终高度强调责任教育,结合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将生态责任教育的内容不断拓展到生态伦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西方生态理论层面,并重点讲述绿色生活、低碳消费、绿色食品等新概念、新理论,扫清中学生对生在生态责任学习方面的理论障碍,扩充中学生的生态知识储备。在生态责任教育的方法创新方面,要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生态责任教育全面融入到学科教学之中,结合不同学科教育的特点和育人目标,巧妙融入生态责任教育的相关知识点。在线上教育方面,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微博、短视频以及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介,开办中学生生态责任教育在线讲堂,广邀生态建设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志愿者與教师,对中学生所关心的生态环保问题、当前生态危机的基本情况等进行答疑解惑,拓展中学生的知识视野。此外,教师要重视与学生围绕生态责任问题进行良好的在线互动,成为中学生践行生态责任的同路人与指导者。

(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责任课外实践教育活动

课外实践教育是学校课堂教育的有效补充。社会实践教育的优势在于其具有良好的体验性、参与性和趣味性,有利于调动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与热情,更为适合中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因此,学校要深挖社会教育资源,重点联合生态环保部门、企业、工厂、生态文化园、农业观光园、社会公益组织以及博物馆等单位,建立中学生生态责任教育的校外实训基地,将学校的生态环保二课堂与学生社团延伸到广泛的社会领域。引导中学生走进工厂,走上田间地头,了解现代化的污水处理、废气处理的科学方式,在参观绿色产业园的过程中了解绿色农作物的生产及营销。并积极加入生态文明公益组织,与志愿者一道宣传绿色消费、低碳出行、节能减排、废物利用的生活观念,从而使中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态责任课外实践教育活动中增强对生态危机的认识,增长中学生的生态责任践行能力。

(四)发挥家庭生态责任教育的优势

家庭是青少年人生起步的第一站,长久的家庭生态责任教育熏陶将对青少年形成正确的生态观、价值观,养成绿色低碳生活习惯具有重要意义。重视家庭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广泛流传的《曾国藩家书》《孔子家语》《钱氏家训》等书信集,都充分证明了家庭教育对培养人、塑造人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家长要加强对生态责任教育的正确认识,树立崇尚生态文明、注重绿色健康及勤俭节约的良好家风。要改变重智育而轻德育的思想观念,重新认识生态责任教育对家庭建设和子女成长成才的重要价值。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以身作则,坚持勤俭持家、理性消费,消除功利化思想,倡导绿色低碳的家庭生活。并积极带领子女参与生态环保社会实践与公益宣传,经常组织踏青、亲近自然的家庭活动,使子女在走进自然、日常生活中增强担当社会责任的本领,提高生态责任感,进而正确认识生态环境对世界、社会、家庭及自我发展的重要价值。

结语

总之,加强中学生生态责任教育是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任务,对形成中学生的生态思维、增强中学生的生态责任感、激励中学生投入生态保护的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当前我国中学生生态责任教育实践中仍存在多种问题,所以必须要坚持以问题为依据,多措并举地加强中学生生态责任教育的创新。进一步加强重视,拓展生态责任教育的内容体系,依托全媒体时代的信息化优势开展网络信息化教学。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活动,并在家校合作教育的过程中增强中学生的生态责任意识与感悟,从而引导中学生自觉担当生态责任、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及自我责任。

收稿日期:2020-05-22

作者简介:郭佳玮(1987-),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