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集群视阈下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路径研究

时间:2024-04-24

黄训江

摘 要:从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出现的问题,以及东北经济振兴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出发,引出专著《东北地区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研究》出版的意义,阐述该专著的主要内容,提出该书的独特视角、理论与实证的特点以及在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等方面的特色和创新性,指出该专著在东北经济振兴方面的文献价值。

关键词:书评;东北;经济增长路径;《东北地区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8-0198-02

东北地区是在建国以后工业体系建设期间形成的工业基地,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东北地区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形成了以大型国企为主的大量的存量资本。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不断实施,东北地区经济优势逐渐失去,出现了增长低迷,资源外流的趋势,被称为“东北现象”。2003年国家第一次提出“振兴东北”的国家战略以来,东北一度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2013年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供给侧改革的深入,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再次沦入低迷。这表明制约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根本性问题并没有解决,东北振兴问题再次被提到国家战略层面。2016年6月,***总书记视察东北时强调,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可见东北地区地位之重要,东北经济问题之严重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

邵文武教授的专著《东北地区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研究》正是在此背景下出版的。该书力图从产业集群视阈下,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规律进行探索,进而提出了如何通过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與良性演化破解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缓慢的政策建议。该书的主要内容为:一是分析了目前东北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演化机理展开了理论探讨。三是分析了目前东北地区产业现状和经济结构形成的历史原因,以及目前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四是以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演化中结构因素理论研究为基础,从环境结构、基本条件要素、核心条件要素和高端条件要素等方面对东北地区产业集群的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五是综合分析了东北地区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的影响因素。六是以沈阳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研究了东北地区产业集群的形成动力,选择了瓦房店轴承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对东北地区产业集群形成路径进行了研究。七是提出了促进东北地区产业集群形成与良性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政策建议。

产业集群的视角,切中了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要点。纵览全书,笔者认为,该书分析视角比较独特,理论与实证紧密结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显著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根据要素的流动性将要素分为非流动性要素和流动性要素两大类,并指出流动要素的不断流动是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的关键。对流动要素流动的动力进行了分析,旨在找出哪些因素引起了要素的流动,进而引起了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站在集群结构的角度展开研究,将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分为基本要素条件阶段、核心要素条件阶段和高端要素条件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产业集群的结构不同,在产业集群不同的发展时期,不同的结构中各种要素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分析了特定阶段的适宜结构以及是什么要素在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第三,在以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东北地区典型城市——沈阳,进行了产业集群的动力研究;选择瓦房店轴承产业集群进行了产业集群路径研究,验证了理论的适用性。

第四,通过对东北地区的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一是东北亚地区的紧张局势降低了该地区的贸易条件。二是东北地区区位条件优越,城镇化程度高,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东北振兴政策实施以来,国家给予了有利政策,在产业集群形成方面具有优越的区域环境。三是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特点是以重工业为主,这些产业适合于轮轴式产业集群的形成,目前虽然已经形成了一些轮轴式的产业集群,但从总体上来看数量不多,多数尚处于几个大企业聚在一起,集而不群。四是东北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已经渐渐逝去,但较为完善的交通条件以及优越的区位条件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弥补资源优势的不足。东北地区吸引资本的力度不足,本地区也没有形成独特的资本融通模式,资本的总量和资本的结构均不利于该地区产业集群的形成。东北地区大量的技术工人外流,如果产业集群形成了一定规模,劳动力回流具有很大的积极性,因此产业工人的存量是主要优势,技术工人外流不构成影响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的主要因素。五是东北地区企业总体数量偏少,从企业结构来看,国有企业比重较大,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比重严重偏小,企业在规模上并没有形成一定的层次,因此无论是企业数量和企业结构都是产业集群形成中重要的不利因素。六是在制度和文化方面,东北地区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程度较大,市场化程度偏低,不利于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东北地区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能力不强,加大了产业集群的风险,不利于产业集群向高级转化。东北文化由民族文化、移民文化、中原文化、殖民文化和计划经济的单位文化综合沉淀形成,这种根植性文化中具有不利于产业集群形成的以下特点: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减弱;契约精神缺失,诚信体系状态较差;存在法律和制度的软约束;官本位思想严重。东北地区社会网络资本的特点是企业、政府、科研机构的业务关系以政府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决定了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政府应该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而产业集群形成后,政府应将集群的运行交给市场。综上,当前东北地区应该更为注重软环境的培育,像***总书记提出的那样“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以吸引要素的集聚,当然在项目引进、投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等方面也要努力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从而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带动东北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总之,该书视角独特,理论分析较为透彻,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对东北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与演化分析深入,切中了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中的重要问题,在东北振兴方面是一部较有价值的文献。

[责任编辑 百 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