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宋艳美
摘 要:马克思民生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国内学术界对马克思民生思想的研究取得的成果非常可观,对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内容体系,以及马克思民生思想继承与发展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但针对马克思民生思想的研究仍然存在不少分歧,所以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的研究。
关键词:马克思;民生思想;学术界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7-0001-02
国内学者对马克思民生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内容体系的研究、马克思民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的研究两个主要方面,现将一些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内容体系的研究
第一,马克思對人民历史地位的尊重体现了他对民生问题的关切。国内学者的研究中也大都包含这一观点。马千里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了充分肯定,他认同马克思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人、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的观点,并提出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就必须把民生放在首位的重要论断[1]。从总体情况可以看出,当代学者们也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表示认同,对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追求者和享有者这一重要论断也表示认同。只有把人民放在历史地位的首位,才会不断关注人民基本生活状况、生存发展状况,因此,对人的关注是民生实现的前提条件。
第二,马克思对人民群众生存生活需要和发展需要两大重要需要的关注。马克思第一次涉及“人的需要”的概念是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这篇著作中提出的[2]。国内许多学者也持这一观点。甄永亮认为,生命生存是民生的第一要义,生命是一切社会存在的前提条件,因此关注民生首先就该关注人民的生命生存问题[3]。蒋锦洪、王慧提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享受需要发展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升,比较生存需要发展地位显得更加重要,享受需要的发展将逐步成为社会发展中最主要的内容[4]。当代学者对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的相关论述与研究,凸显了马克思对民生问题的特别关注与深切关怀,将马克思民生思想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关注重点是人民群众基本生活这一主要思想进行了清楚的论述。
第三,马克思认为改善民生的途径是实践活动。吴少进认为,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可以更好地为民生问题和推进民生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物质基础[5]。马克思民生思想对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物质基础从一开始就是很重视的。陈婷认为,马克思认识人类社会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就是实践。全部的社会生活的本质就是实践是马克思的一个重要观点[6]。综合看来,学者们对马克思关于实践在民生实现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是认同的。实践的过程也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环境、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的过程。人民群众通过实践获得更加能满足自己生存生活需要和发展需要的物质资料和生产资料。实践会解决旧有的民生问题,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也就会产生新的民生问题,这是一个不断解决又产生的循环过程。因此,实践活动是不断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
第四,马克思民生思想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葛恒云、贾泽松提出,马克思认为人的解放必须经历政治解放、经济解放和人的自我解放三个重要阶段,这三个阶段环环相扣,而实现人的解放是每个人得到自由和全面的发展的前提[7]。吕柱认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民生的终极目标,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未来社会的目标一样[8]。总之,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发展有了一个明确的终极目标,这同时也是民生实现的终极目标,那就是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研究
在马克思民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研究方面,国内学者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传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在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继承、发展与完善和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当代实践价值两方面。
彭坤在《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及其当代发展》一书中对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形成发展以及基本内容与特点进行了细致的阐述,并且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民生观也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的民生思想也结合时代内容进行了具体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一个新时代,新时代有了新的定位,新时代赋予了民生问题的新内涵,增加了改善民生的新指标,开拓了建设民生的新路径[9]。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民生观在中国不同时代的创新与发展,从而探究马克思民生思想的价值。
杨静、周钊宇在《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发展》一文中写到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在当代中国的运用与发展,纵观历史长河,这是一个历史奇迹。将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与中国实际合理性、创造性地结合起来,从人民需要出发、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保障和改善民生三个方面总结出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在中国的运用发展[10]。
民生建设一直是中华民族随着历史的变迁不断融入新的时代特色、贯穿于社会发展建设始终的,其重要性与日俱增。民生建设是基础性建设、重要性建设,也是保障性建设。马克思民生观对中国的民生建设具有指导性意义,应该深入挖掘马克思民生思想蕴含的内容,吸取马克思民生思想的精华,为中国的民生建设指明方向,为更好解决民生问题提供借鉴性的意义[11]。
三、简要评析
第一,对诸多理论研究成果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可以更多地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原文入手。国内学者对马克思民生思想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整个历史发展阶段,对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经典著作并结合马克思思想变化的研究较少。而对于《共产党宣言》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纲领性文件的研究仍然不是很深入,其中涉及的最先进国家采取的十条措施、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维护无产阶级利益等思想研究甚少。要系统研究马克思民生思想,必须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社会条件及马克思个人的思想变化来深入挖掘马克思各个历史时期的著作,在马克思经典著作中梳理民生的发展脉络。这对于我们的研究是一个基础工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