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勾东宁 田钰
摘 要: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有助于解决我国资源要素分配不均、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研究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分析发展普惠金融、缩小收入差距的策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亟待解决。普惠金融发展在供给、需求、环境方面尚不完善,政府、金融机构等主体需要尽快增加普惠金融供给,继续培育普惠金融需求并完善普惠金融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金融发展;普惠金融;城乡收入差距
中图分类号:F124.7;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7-0006-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一直保持在世界前列,但贫富差距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虽然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均呈现上升态势,但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上升趋势迅猛,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上升趋势较为平缓。1978—2017年间二者的比值曲线一直在1.5—3.5之间上下波动;2007年之后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都有大幅提升,但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水平远高于农村居民,二者的差距在不断拉大。以2017年数据为例,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由1978年的343.3元增长到2017年的39 251.3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增长到2017年的14 617.2元。①
逐渐扩大的城乡差距不仅不利于经济发展,其产生的一系列民生问题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也会造成不利影响。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在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要兼顾经济发展的质量,这对我国金融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我国加快了普惠金融体系的全面构建,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体系、扩大金融服务范围、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使城乡收入不平衡的现状得以改善。因此,有必要对国内普惠金融发展能否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以及通过何种途径造成影响进行更深入研究,从而为我国普惠金融发展、金融体系完善、城乡收入差距改善提供新的视角,并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新的依据。
一、普惠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理论概述
(一)普惠金融的定义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②
普惠金融著重强调提升金融服务可获得性与便利性,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弥补传统金融中产生的“金融排斥”问题,使资源分配更加均衡,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提高社会的福利化水平。
(二)普惠金融的特征
普惠金融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公平性。普惠金融倡导社会每个个体都拥有公平合理的金融权,都应当公平享有金融资源和金融服务,最大限度保证金融体系的公平与公正,缓解传统金融服务中的“金融排斥”现象。同时,普惠金融也担当着社会责任。普惠金融把扶持弱势群体作为服务宗旨,着眼于全体社会的金融需求,弥补了当前金融体系的缺陷,推动社会健康快速向前发展。二是全面性,又称金融服务的普及性。普惠金融强调让社会所有阶层人民都能享受公平、便捷、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为其提供有效的金融产品。普惠金融致力于为经济欠发地区提供有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对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的普及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三是便捷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活动的主体即参与客户群体正在逐步扩大。不同的消费群体有不同的金融消费习惯,接受服务的意识也有所区别,但各项金融服务在生活中都已经不可或缺,因此将金融服务渗透到生活中便成为普惠金融的又一特点。
二、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
(一)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影响机理
1.降低门槛效应
金融活动会产生成本和收益,但享受金融服务有一定的条件,即金融服务的“门槛”。通常低收入人群难以负担获得金融服务的成本,而愿意支付金融成本的富人阶层则可以通过非储蓄类的其他金融活动获得更高收益,两个群体拥有完全不同的投资收益率,从而拉大了收入差距。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降低低收入人群获得金融服务的成本,即降低金融门槛。
2.消除排斥效应
农村金融基础薄弱,金融风险相对较高,所以一些金融机构为提高收入、规避风险选择放弃农村市场,导致农村金融发展更为缓慢,加剧了城乡之间金融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大量金融资本涌向城市,农村居民更不容易获得金融服务,从而更加缺少必要的资金开展经济活动,“马太效应”严重,扩大了城乡间的贫富差距。普惠金融的发展,使得传统金融中被排斥的地区逐渐被纳入金融服务群体中,金融服务的渗透性和可获得性得到极大提升。
3.增加减贫效应
普惠金融通过完善落后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降低金融成本、增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积。大力通过使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可以为长期被传统金融体系排斥在外的低收入阶层和小微企业提供多种多样的金融服务,让他们充分享受普惠金融发展带来的福利,对减缓贫困、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例如,在国家政策指导下,金融机构为低收入人群提供借贷、保险等金融服务,从各方面增加其收入,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二)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间接影响机理
1.通过储蓄-投资转化率来影响收入差距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增加社会储蓄率和提高储蓄—投资转化率均可以促进经济增长。金融行业中,投资转化率通常使用存款余额与贷款余额的比值来表示,资金利用率越高,相对应的资金转化率会越快,从而加速资本的流动,有利于对资金重新进行市场配置。由于金融发展的区域间差异,导致不同地区的储蓄—投资转化率也不尽相同。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投资转化率会更高,资金流动速度也会更快,居民的收入相较落后地区也高出很多,影响了收入差距。普惠金融发展对金融资源的均衡配置有重要影响,可以改变落后地区的投资转化率,从而缩小收入差距。
2.通过个人资产收益率来影响收入差距
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伴随着持续的竞争过程,竞争关系必然会促进金融机构创新能力的提升,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和不同风险承受能力衍生出类型更加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与金融产品。一些储蓄意愿更强烈的个体更加倾向选择高收益的金融产品来增加自己的收入。随着资产收益率的上升和个人财富的不断积累,消费水平也逐步上升,消费的增加又带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继续对金融业发展产生刺激,使其开始下一轮的创新发展,这样的良性循环会不断增加储蓄意愿强烈个体的财富。然而储蓄也受到个人经济能力的影响,通常城镇居民的收入高于农村居民的收入,储蓄意愿也会大大高过农村居民,致使长期间城镇居民有更高的个人收入。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加快金融行业的创新与发展,通过提升资产收益来提升农村居民的收入,影响农村居民的储蓄偏好,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3.通过经济增长的涓流效应来影响收入差距
“涓流效应”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平等对待所有经济主体,即不会为经济弱势群体提供任何经济帮助与政策扶持,只依靠经济最先发展起来的群体或地区为中心带动周边发展,即“先富带动后富”。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拓宽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增强金融服务的渗透性和对社会不同群体参与金融活动的包容性,使得更多的主体加入经济活动中,从而推动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又可以通过“涓流效应”达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目的。即伴随城镇的经济发展,资本和人力等将会流向周边农村地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低收入人群通过新增就业获得财富累积,从而促进农村的经济增长,缓步减小城乡收入差距。
三、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普惠金融供给不丰富
虽然近年来我国努力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整体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但由于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起步较迟,基础较为薄弱,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其中,普惠金融供给的欠缺是造成普惠金融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当前我国一些农村贫困地区金融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严重阻滞了当地金融的发展,特别是金融机构网点数不足,使得金融业务与金融服务难以下渗到农村地区,无法保障低收入人群平等的金融权利。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仍需要大力拓宽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提升金融服务效率,这既符合普惠金融所倡导的普惠群众的宗旨,也是对我国完善普惠金融体系的一大挑战。
(二)普惠金融需求不发达
我国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差,导致当地居民教育水平与文化程度较低,对金融知識理解不充分,金融活动有较强的盲目性与从众性,容易出现自身对金融服务的排斥。由于金融知识的匮乏,这些居民对除了基础性存款业务以外的其他金融业务并不了解,对一些新的金融服务容易产生抗拒心理,所能承受的风险也较低。而一旦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金融服务将会面临较大损失,这也会进一步消减他们对金融服务的信任与需求,从而产生更为严重的心理排斥。这种现状对居民个人收入的增加与当地金融发展都存在较大的负面影响。加强贫困地区的金融知识普及和金融意识建设,不仅能带动当地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对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普惠金融发展环境不完善
我国当前小微型企业的征信体系不完善导致了市场间的信息不对称,阻碍了普惠金融的发展。我国当前普惠金融业务仍然以小额信贷为主,容易出现机构业务与监管职能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存在着监管盲区,加大了金融风险,不利于普惠金融发展。普惠金融对金融发展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样,对监管体系的要求也有着较高标准。监管体系存在问题将导致普惠金融发展缓慢,所以引入一套完整的监管体制和政策法规至关重要。
四、发展普惠金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一)增加普惠金融供给
我国普惠金融综合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城乡之间的金融资源配置差异较大。今后,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发展应着眼于协调“流动速率”和“流动方向”两方面引导稀缺的金融资源流向我国较为贫困的中西部地区,同时也缓解城镇线下较为紧张的金融压力和日益饱和的金融资源,为低收入人群和贫困群体以及小微企业等处于劣势地位的经济群体提供可持续的容易获取的金融资源,享受安全和方便的金融服务,减轻二元制经济结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促进经济均衡增长。
要努力提高我国普惠金融水平,就要致力于改善部分地区现存的金融效率低下和金融服务覆盖面窄等状况,完善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偏远地区金融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使每个村镇都拥有足够数量的金融机构和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就要不断促进金融业创新,刺激金融机构推出新的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努力降低金融活动的交易成本,拓展服务范围;就要大力向农村地区普及互联网金融,鼓励金融机构为农村地区开放互联网线上服务窗口,同时考虑弱势群体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加强风险控制。
(二)培育普惠金融需求
目前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普惠金融资源较东南沿海地区来说较为匮乏,不利于农村的经济发展。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金融发展浅化以及城乡间发展的不均衡。主要表现为传统金融的排斥性,难以获得基础性的金融服务,金融使用率始终处在低水平状态。从农村地区对金融的需求上来看,农民整体经济水平较低,对信贷等金融产品的支付力较差,且不同的农民群体间对风险的态度和接受程度存在异质性。要培育普惠金融需求,首先要增加对农林牧渔的支持,大力促进农村经济多元驱动式发展,改掉单一的、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将提高农民收入落到实处;还要加强农村地区的金融知识普及,提升农民群众的金融素养,提高农民群众对金融服务创新的接受程度,激发农民群众的金融活动参与热情,在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快速发展的同时增加农民的收入,形成金融和经济的良性互动和发展循环。
(三)完善普惠金融发展环境
为确保普惠金融的良好发展环境,有必要引入一套完整的监管体制和政策法规,对金融要素在市场中的流通进行宏观调控,促进金融要素向农村金融市场的流动,达到平衡城市金融市场和农村金融市场要素分配的目的。完善普惠金融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普惠金融健康稳定发展,既要维护金融服务受益人享有金融服务的权利,也要维护金融机构的正常运行;同时,法律法规的制定也需要考虑到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不能制定“一刀切”政策,而是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
综上所述,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有助于解决我国资源要素分配不均,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目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较大、普惠金融发展尚不完善问题亟待解决。相信隨着普惠金融供给的增加、普惠金融需求的培育和普惠金融发展环境的完善,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会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 焦瑾璞.建设中国普惠金融体系——基于全民享受现代金融服务的机会和途径[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46-52.
[2] 蒲丽娟.农村反贫困战略下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构建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8,(2):109-122.
[3] 于平,盖凯程.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门槛效应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7,(9):119-125,174.
[4] Mandira Sarma and JesimPais,Financial Inclusion and Developmen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10,(4):659-673.
[5] Greenwood,Jovanovic B.Financial Development,Growth,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8,23(4):1076-1107.
Impact of Inclusive Finance Development on Urban and Rural Income Gap and Analysis of Countermeasures
GOU Dong-ning,Tian Yu
(Business School,Beijing Language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 is helpful to solve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 elements in China,narrow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study the influence of inclusive financial development on urban and rural income gap,and analyze the strategy of developing inclusive finance and narrowing the income gap.At present,the problem of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China needs to be solved urgently.The development of inclusive finance is not perfect in terms of supply,demand and environment.The govern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need to increase the supply of inclusive finance as soon as possible,continue to cultivate the demand of inclusive finance and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of inclusive finance.
Key words:financial development;inclusive finance;urban-rural income gap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